资源简介 (共46张PPT)第七章 楼梯与电梯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楼梯概述是由连续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扶手及相应的支承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的建筑物构件。设计要求足够的通行能力足够的强度、刚度防火、防烟和防滑和美观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1、多层建筑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楼梯的疏散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3、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高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四、楼梯出屋顶的相关设计规定:1.多层建筑(1)居住建筑楼梯间宜通至屋顶,超过6层的组合式单元居住建筑,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且此门或窗可不是防火门窗;(2)7层或7层以上单元式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屋顶(但9层或9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居室通向楼梯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楼梯间可不通至屋顶);(3)托儿所、幼儿园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面;2.高层建筑(1)除塔式住宅(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2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2)单元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且18层及18层以下的单元住宅之间楼梯应通过屋顶连通。楼梯防火、防烟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障碍物。3.楼梯间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距楼梯间≤15m处。4.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梯外,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5.通向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室外疏散楼梯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封闭楼梯设计要点:1.当不能自然通风时,应按照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取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洞窗口。4.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除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5.常见的封闭楼梯间标准层平面形式见图(a),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平面形式见图(b)。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防烟楼梯设计要点: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照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并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 ,居住面积不应小于4.5m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0m ,居住面积不应小于6m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设计实例楼梯及楼梯间防火设计二 楼梯的组成楼梯段休息平台栏杆和扶手又称楼梯跑,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它由若干个踏步组成。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行的习惯,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要求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指两楼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中间平台之分。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疲劳,让人们在连续上楼时可在平台上稍加休息,故又称休息平台。同时,平台还是梯段之间转换方向的连接处。栏杆是楼梯段的安全设施,一般设置在梯段的边缘和平台临空的一边,要求它必须坚固可靠,并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高度。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楼梯的设计要求与组成楼梯的类型7.1 楼梯概述楼梯类型按位置分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和消防楼梯按材料分木楼梯、钢楼梯和钢筋混凝土楼梯等按梯段数量和上下方式分单跑、双跑、三跑、四跑、交叉式、剪刀式、圆形、螺旋形楼梯等按平面形式分封闭楼梯、非封闭楼梯、防烟楼梯楼梯类型楼梯类型楼梯类型单跑直跑单跑直楼梯无中间平台,踏步数一般不会超过18级,故仅用于层高较小的建筑内部。各类型楼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楼梯类型双跑直跑在单跑直楼梯的基础上增设了中间平台,将单体段变成了多梯段。适用于层高较大的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常用于人流较多的大厅。各类型楼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楼梯类型双跑平行楼梯楼梯类型双跑平行楼梯由两个梯段组成,中间设置休息平台。这种楼梯通过平台改变人流方向,导向较自由,折角可改变。建筑中双跑平行楼梯平面紧凑,占地面积小,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在建筑中大量采用。双合式楼梯双分式楼梯是在双跑平行楼梯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第一跑在中部上行,然后再中间平台处往两边各上一跑到达上上部层楼。通常在人流多,楼梯宽度较大时采用。双合式楼梯。双合式楼梯与双分式楼梯类似,区别在于楼层平台起步第一跑的梯段前者在中间,而双合式楼梯在两边。楼梯类型三跑楼梯:为折行三跑楼梯,在楼梯中部形成了较大空间的梯井。由于三跑楼梯的梯段,踏步数量较多,常用于层高较大的公共建筑中。楼梯类型交叉式楼梯由两个单跑直楼梯梯段交叉并列布置而成。通行的人流量较大,且为上下楼层的人流提供了两个方向,对于空间开敞,楼层人流多方向进入有利,但仅适合于层高较小的建筑。楼梯类型剪刀式楼梯实际上是由两个双跑直楼梯交叉并列布置而成的。它既增大了人流通行能力,又为人流变换行进方向提供了便利。适用于商场,多层食堂等人流量大,且行进方向有多向性选择要求的建筑。楼梯类型造型美观,平面呈圆形,踏步为扇形,行走时安全系数较低,结构复杂。疏散用楼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楼梯类型螺旋形楼梯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平面呈圆形。螺旋形楼梯构造复杂,但由于其流线型造型比较优美,故常作为观赏性楼梯。楼梯类型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疏散用楼梯或疏散走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0时,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制。当此类楼梯用作疏散楼梯时,楼梯的疏散宽度应为实际梯宽减去0.25m。楼梯类型楼梯类型(a)开敞楼梯 (b)封闭楼梯 (c)防烟楼梯楼梯尺度设计7.1 楼梯概述平面尺寸一、楼梯的坡度楼梯尺度设计(平面尺寸)角度坡比坡度二、楼梯宽度(B)完成墙面至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或两个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多层建筑不应小于1100;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200。楼梯尺度设计(平面尺寸)楼梯尺度设计(平面尺寸)楼梯的宽度必须满足上下人流及搬运物品的需要。一般楼梯段需考虑同时至少通过两股人流,即上行与下行在楼梯段中间相遇能通过。根据人体尺度每股人流宽可考虑取550mm+(0~150mm),0~150mm是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三、楼梯平台的宽度(D)楼梯平台是楼梯段的连接,也供行人稍加休息之用。所以楼梯平台宽度大于或至少等于楼梯段的宽度,且不小于1200。连续直跑楼梯休息平台宽不宜小于1100。楼梯尺度设计(平面尺寸)四、楼梯踏步尺寸梯段是由若干踏步组成,每个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当踏步尺寸较小时,可以采取加做踏口或使踢面倾斜的方式加宽踏面。踏口的挑出尺寸为20~25mm。疏散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楼 梯 类 型最小宽度最大高度幼儿园、小学等楼梯0.260.15电影院、剧场、商场等楼梯0.280.16住宅共用楼梯0.260.175其他建筑楼梯0.260.17住宅户内楼梯0.220.20楼梯尺度设计(平面尺寸)四、梯井宽度(C)指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内侧围成的空间。在双跑平行楼梯中,为了安全起见,梯井宽度一般60~200mm为宜。五、梯段长度(L)L=(N-1)×bN=H/h(取偶数)N—级数H—层高六、梯间开间=2B+C七、梯间进深=2D+L楼梯尺度设计(平面尺寸)楼梯尺度—净高设计净高设计一、楼梯的净高要求楼梯的净空高度包括楼梯段的净高和平台过道处的净高。楼梯段的净高——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m范围内)量至正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距离。≥2m二、楼梯的净高要求平台过道处净高是指平台梁底至平台梁正下方踏步或楼地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为保证在这些部位通行或搬运物件时不受影响,其净空高度要求:≥2.2m平台过道处楼梯段处楼梯尺度—净高设计楼梯尺度—净高设计在一双跑楼梯中,当首层平台下作通道不能满足2m的净高要求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解决:1)将底层第一梯段增长,形成级数不等的梯段。2)楼梯段长度不变,降低梯间底层的室内地面标高。楼梯尺度—净高设计3)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4)底层用直跑楼梯,直达二楼。楼梯尺度—净高设计方法优点缺点长短跑设计和施工简单增加楼梯间进深下沉地面设计较简单增加建筑造价提高底层层高容易满足净高要求增加建筑造价不设平台梁可以适当增加净高结构设计较复杂综合法在节约空间和节约造价之间的最佳组合设计较复杂首层平台下净高的调整方法楼梯尺度—净高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