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轴测图 课件(共41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轴测图 课件(共41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项目一 识绘图基本知识
目 录
CONTENTS
任务一 投影的基础知识
任务二 体的投影
任务三 剖面图与断面图
任务四 轴测图
任务五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 标准
任务七 项目考核
任务六 CAD基础知识
任务四 轴测图
01 斜轴侧投影
三面投影图
投影图可以比较全面表示空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但是这种图立体感较差,有时不容易看懂。
轴测投影图
轴测图富于立体感。但是它不能直接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所以只能作为辅助图样。
轴测投影
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图形,叫做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轴测投影分为斜轴测投影和正轴测投影两种。
三面投影图
轴测投影图
轴测投影
一、斜轴测图的形成和特性
正投影图能反映正面形状和大小,但没有立体感。
V
L⊥V
正投影图
L≯V
斜轴测图
斜轴测图能同时反映三个方向的形状,有立体感。
斜轴侧投影
比较正投影图和斜轴测图 :
V
L⊥V
正投影图
L≯V
斜轴测图
共同点:物体与投影面V的相对位置不变。
不同点:投射线L的方向,正投影图的投射线方向垂直于V面,斜轴测图的投射线方向倾斜于V面。
一、斜轴测图的形成和特性
斜轴侧投影
Z
V
L⊥V
正投影图
L≯V
斜轴测图
OA-长度,OB-宽度,OZ-高度
O
X
Y
直角坐标轴O-XYZ
A
B
C
O1
X1
Y1
Z1
轴测轴O1-X1Y1Z1
A1
B1
C1
O1A1-长度,O1B1-宽度,O1Z1-高度
轴测-沿着轴测轴测量尺寸。
一、斜轴测图的形成和特性
斜轴侧投影
1.确定轴测轴的方向
Z
确定轴测轴的方向就是确定物体在轴测图上的长、宽、高的方向。
V
L⊥V
正投影图
L≯V
斜轴测图
O
X
Y
A
B
C
O1
X1
Y1
Z1
B1
A1
C1
∵ OX∥V OZ∥V ∴∠X1O1Z1 = ∠XOZ=90°
取∠X1O1Y1 = 135°
确定了轴间角就确定了轴测轴的方向。
斜轴侧投影
2、确定轴测轴的比例
Z
确定轴测轴的比例就能找到沿轴测轴测量长、宽、高尺寸所用的比例尺。
V
L⊥V
正投影图
L≯V
斜轴测图
O
X
Y
A
B
C
O1
X1
Y1
Z1
A1
B1
C1
∵ OA∥V OC∥V ∴O1A1 = OA O1C1 = OC 比例为1:1
取O1B1 = 0.5OB 即比例为1:2
轴测图上的长度和高度等于物体实际的长度和高度,轴测图上的宽度等于物体实际宽度的一半。
斜轴侧投影
3、斜二测图
45°
上面四种不同形式的斜轴测轴。这四种轴测图,正面均不变形,三个轴向比例中两个是相等的,又叫正面斜二等测图,简称斜二测图。
X
Z
Y
1:1
1:1
1:2
右俯视
X
Z
Y
45°
1:1
1:1
1:2
左俯视
O
O
O
X
Z
45°
Y
1:1
1:1
1:2
右仰视
O
X
Z
Y
45°
1:1
1:1
1:2
左仰视
斜轴侧投影
4、水平斜等测图
用水平投影面H作轴测投影面,向H面作斜投影,就得到水平斜轴测图。
O
X
Y
此时轴间角∠X1O1Y1 =90° O1X1和O1Y1的比例为1:1
取O1Z1与O1X1轴成30°、45°或60°, O1Z1轴向比例取1:1
1:1
1:1
Z
30°
1:1
O
X
30°
Y
Z
取O1Z1与O1X1轴成30°、45°或60°, O1Z1轴向比例取1:1
这种斜轴测图上,物体的所有水平面的形状和大小均保持不变,三个轴向比例全相等,叫做水平斜等测图。
斜轴侧投影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把空心砖的正面投影画到XOZ平面内,并引出各条宽度线;
O
X
Z
Y
3.根据空心砖的水平投影给出宽度的一半,作出空心砖后面可见的边线;
[例题1]:作出下图中空心砖的斜二测图。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2]:画出图示台阶的斜二测图。
步骤:
1.画轴测轴,为了清楚反映左面踏步的形状,把Y轴画在左面与水平线成45°;
2.作底层及上层踏步板的斜二测图;
O
X
Z
Y
3.在踏步板的右侧画出栏板的斜二测图;
4.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即为所求。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2]:画出图示台阶的斜二测图。
1.画轴测轴,为了清楚反映左面踏步的形状,把Y轴画在左面与水平线成45°;
2.作底层及上层踏步板的斜二测图;
O
X
Z
Y
3.在踏步板的右侧画出栏板的斜二测图;
4.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即为所求。
步骤: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3]:作出图示带切口圆柱体的斜二测图。
步骤:
1.画轴测轴(OX与水平线成60°),画左右两个底圆;
2.画圆柱体的轮廓线,即两底圆的公切线;
分析:圆柱体的两底圆平行于W面,为使底圆不变形,应把底面从侧立面方向转到正立面方向,即把长向看作宽向。
O
Y
Z
X
60°
X
X1
Z
X/2
3.定出切口上圆截面的位置,并画出这个圆;
X1/2
4.画出切口上矩形截面的轴测图;
Z
Z
5.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X/2
X1/2
Z
Z
分析:圆柱体的两底圆平行于W面,为使底圆不变形,应把底面从侧立面方向转到正立面方向,即把长向看作宽向。
X
X1
Z
O
Y
Z
X
60°
步骤:
1.画轴测轴(OX与水平线成60°),画左右两个底圆;
2.画圆柱体的轮廓线,即两底圆的公切线;
3.定出切口上圆截面的位置,并画出这个圆;
4.画出切口上矩形截面的轴测图;
5.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例题3]:作出图示带切口圆柱体的斜二测图。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4]:作出图示组合体的斜二测图。
步骤:
1.画轴测轴(OY与水平线成30°);
2.画长方体底板;
3.定出半圆柱板的圆心,并画半圆柱板;
4.画小圆柱;
5.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O
X
Z
Y
30°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步骤:
1.画轴测轴(OY与水平线成30°);
2.画长方体底板;
3.定出半圆柱板的圆心,并画半圆柱板;
4.画小圆柱;
5.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O
X
Z
Y
[例题4]:作出图示组合体的斜二测图。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5]:作出图示线脚的斜二测图。
步骤:
1.画轴测轴;
2.画线脚的斜二测图;
3.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O
X
Z
Y
45°
y
y/2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步骤:
1.画轴测轴;
2.画线脚的斜二测图;
3.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y
O
X
Z
Y
y/2
[例题5]:作出图示线脚的斜二测图。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6]:作出图示小厂区的水平斜等测图。
步骤:
1.在水平投影图上,根据图形的轮廓线,作一个长方形的网格,把此长方形的网格旋转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位置;
2.在网格内,自厂房的各角点向上引垂线,并在垂线上截取相应的高度,而后画厂房顶面的投影;
3.擦去不可见部分并加深可见轮廓线。
30°
Z1
Z1
Z2
Z2
Z3
Z3
斜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小结
1
斜二测图
45°
X
Z
Y
1:1
1:1
1:2
右俯视
X
Z
Y
45°
1:1
1:1
1:2
左俯视
O
O
O
X
Z
45°
Y
1:1
1:1
1:2
右仰视
O
X
Z
Y
45°
1:1
1:1
1:2
左仰视
2
水平斜等测图
O
X
Y
轴间角∠X1O1Y1 =90° O1X1和O1Y1的比例为1:1
1:1
1:1
Z
30°
1:1
O
X
30°
Y
Z
取O1Z1与O1X1轴成30°、45°或60°, O1Z1轴向比例取1:1
小结
02 正轴侧投影
一、正轴测图的形成和特点
在正投影的条件下,要使红砖在v面上的投影具有立体感,只有改变物体对投影面V的相对位置,让坐标轴O-XYZ都倾斜于V面,这样得到的正投影图,就是正轴测图。
V
L⊥V
正投影图
O
X
Y
Z
V
O
X
Y
Z
L⊥V
A
B
C
正轴测图
O1
Z1
X1
Y1
A1
B1
C1
正轴侧投影
在正轴测图上,确定轴测轴O1-X1Y1Z1方向的各轴间角都不会是90°,而表示物体长度 、宽度和高度的三条线段O1A1、O1B1和O1C1也都不等于实际尺寸。
V
O
X
Y
Z
L⊥V
A
B
C
正轴测图
O1
Z1
X1
Y1
A1
B1
C1
轴间角和轴向比例均取决于坐标轴与投影面倾斜的角度
一、正轴测图的形成和特点
正轴侧投影
1、确定轴测轴的方向
考虑作图的简便性,选坐标轴O-XYZ的三条轴与投影面V成相等的倾斜角度(约等于35°) 。这样,正轴测图具有以下特点:
三个轴间角都相等,并且等于120°。
Y
O
X
Z
120°
120°
120°
正轴侧投影
2、确定轴测轴的比例
轴向比例都相等:
O1A1=0.82OA
O1B1=0.82OB
O1C1=0.82OC
0.82叫变形系数,为作图简便,取变形系数等于1(简化系数),即三个轴向比例均为1:1。
Y
O
X
Z
120°
120°
120°
1:1
1:1
1:1
因为采用的轴测轴,三个轴间角和三个轴向比例都相等,所以画出来的正轴测图叫正等测图。
正轴侧投影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以原点为中心,作出正六棱柱上底的轴测图;
O
X
Z
Y
3.从六边形各顶点向下作垂线,使各垂线的长度等于棱柱的高,画出六棱柱的下底面;
O
O
x2
x1
x1
x1
Y1
Y1
Y1
x2
x2
Z
Z
4.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
[例题1]:作出下图所示正六棱柱的正等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O
X
Z
Y
O
O
x2
x1
x1
x1
Y1
Y1
Y1
x2
x2
Z
Z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以原点为中心,作出正六棱柱上底的轴测图;
3.从六边形各顶点向下作垂线,使各垂线的长度等于棱柱的高,画出六棱柱的下底面;
4.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
[例题1]:作出下图所示正六棱柱的正等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2]:作出下图所示柱脚的正等测图。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 作出四棱柱底板的轴测图;
O
X
Z
Y
3.作出柱身的轴测图;
O
O
4.作出四个支承板的轴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 作出四棱柱底板的轴测图;
O
X
Z
Y
3.作出柱身的轴测图;
O
O
4.作出四个支承板的轴测图;
5.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
[例题2]:作出下图所示柱脚的正等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Z1
[例题3]:作出下图所示屋顶的正等测图。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 作出屋顶水平投影的轴测图;
O
X
Z
Y
3.由轴测图中1、2、3点升高截取高度Z1及Z2,即得Ⅰ、Ⅱ和Ⅲ;
O
O
x2
x1
Y1
Z1
4.依次连线,得屋顶得轴测图;
x1
Y1
x2
Y2
Y2
1
2
3
1”
2”
3”
1’
3’(2’)
1
2
3
Z2
Z2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Z1
O
X
Z
Y
O
O
x2
x1
Y1
Z1
x1
Y1
x2
Y2
Y2
1
2
3
1”
2”
3”
1’
3’(2’)
1
2
3
Z2
Z2



5. 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 作出屋顶水平投影的轴测图;
3.由轴测图中1、2、3点升高截取高度Z1及Z2,即得Ⅰ、Ⅱ和Ⅲ;
4.依次连线,得屋顶得轴测图;
[例题3]:作出下图所示屋顶的正等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4]:作出下图所示的雨水口的正等测图。
这个雨水口都是由钢板作成的,形状比较复杂,读图时应看清前面、后面和左上面三块钢板都是斜面,它们的投影均不反映实形。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步骤:
1.画出轴测轴,并根据水平投影和相应的长度、宽度尺寸,画出雨水口的一个最大的底平面的轴测图;
2. 根据正面投影上的高度尺寸,画出这个底平面以上所有平面形的轴测图;
O
X
Z
Y
3.根据高度尺寸,画出底平面以下部分的轴测图;
O
O
[例题4]:作出下图所示的雨水口的正等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例题4]:作出下图所示的雨水口的正等测图。
O
X
Z
Y
O
O
4.加深可见轮廓线,并擦去其他辅助线。
步骤:
1.画出轴测轴,并根据水平投影和相应的长度、宽度尺寸,画出雨水口的一个最大的底平面的轴测图;
2. 根据正面投影上的高度尺寸,画出这个底平面以上所有平面形的轴测图;
3.根据高度尺寸,画出底平面以下部分的轴测图;
正轴侧投影——画法举例
小结
1
正轴测图
(2)轴向比例都相等:
O1A1=OA
O1B1=OB
O1C1=OC
Y
O
X
Z
120°
120°
120°
1:1
1:1
1:1
(1)三个轴间角都相等,并且等于120°
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