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课件(共24张PPT)-《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课件(共24张PPT)-《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教学单元八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1 施工质量基本知识
8.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8.3 质量控制与事故处理
8.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
分析方法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常见统计型工具包括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分层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布图法、调查表法。各方法的用途及特点如下图所示。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1排列图法
1)定义
也称为帕累托图,是将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改进项目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可以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确定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2)基本形式
用双直角坐标系表示,左边纵坐标表示产品频数,即不合格产品件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即不合格产品累计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或项目。如右图所示。
现浇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原因排列图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3)作图方法
(1)收集一定时间内的数据。
(2)确定分类项目,作统计数据表。
(3)按一定的刻度确定纵坐标,按影响因素的多少确定横坐标、纵坐标。
(4)根据频数找出对应的影响因素,画出直方。
(5)根据累计百分比按照每个影响因素,分别打点连成直线。
(6)标注必要的说明,包括:项目、总数、作图时间等。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2 因果果分析图法
1)定义
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要因图,石川图和鱼刺图。用来表示工程(产品)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的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图,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2)作图方法
明确需要解决问题的质量特性,画出质量特性主干线。
分析确定可以影响质量特性的大原因(大枝),围绕大原因进一步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特性的中、小原因,画出中、小树枝,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讨论分析主要原因,把主要的、关键的原因分别用粗线或其他颜色标出来,或加上文字说明进行现场验证。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因果分析图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3 分层法
1)定义
所谓分层法,就是把收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以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各层之间的差别则尽可能大,这是应用分层法进行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关键。
在土木工程中,质量数据分层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按时间、操作人员、操作方法、工程部位、原材料供应、设备型号、检查手段、工作环境等作为分层抽样的依据。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序号 结构类型 问题个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混凝土工程 32 41.6% 41.6%
2 模板工程 21 27.3% 68.8%
3 钢筋工程 16 20.8% 89.6%
4 砌体工程 8 10.4% 100.0%
合计 77
序号 结构类型 问题个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蜂窝麻面 13 40.6% 40.6%
2 截面尺寸 9 28.1% 68.8%
3 露筋 6 18.8% 87.5%
4 砼强度不足 4 12.5% 100.0%
合计 32    
表3 混凝土工程质量分层表
表2 主体工程分项质量分布表
序号 结构类型 问题个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主体工程 77 45.0% 45.0%
2 建筑装饰与装修工程 62 36.3% 81.3%
3 屋面工程 20 11.7% 93.0%
4 地基与基础工程 12 7.0% 100.0%
合计 171    
表1 分部工程质量问题分布点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4 直方图法
1)概念
直方图法就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2)用途
  了解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掌握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估算施工过程的不合格品率,评价生产过程能力。
3)作图作法
例:某建筑施工工地浇筑C30混凝土,为对其抗压强度进行分析,共收集了50份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单,经整理如下表: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4 直方图法
数据整理表(N/mm2)
序号 抗压强度数据 1 39.8 37.7 33.8 31.5 36.1
2 37.2 38 33.1 39 36
3 35.8 35.2 31.8 37.1 34
4 39.9 34.3 33.2 40.4 41.2
5 39.2 35.4 34.4 38.1 40.3
6 42.3 37.5 35.5 39.3 37.7
7 35.9 42.4 41.8 36.3 36.2
8 46.2 37.6 38.3 39.7 38
9 36.4 38.3 43.4 38.2 38
10 44.4 42 37.9 38.4 39.5
解:(1)收集整理数据:见表。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序号 抗压强度数据 最大值 最小值
1 39.8 37.7 33.8 31.5 36.1 39.8 31.5
2 37.2 38.0 33.1 39.0 36.0 39.0 33.1
3 35.8 35.2 31.8 37.1 34.0 37.1 31.8
4 39.9 34.3 33.2 40.4 41.2 41.2 33.2
5 39.2 35.4 34.4 38.1 40.3 40.3 34.4
6 42.3 37.5 35.5 39.3 37.7 42.3 35.5
7 35.9 42.4 41.8 36.3 36.2 42.4 35.9
8 46.2 37.6 38.3 39.7 38.0 46.2 37.6
9 36.4 38.3 43.4 38.2 38.0 42.4 36.4
10 44.4 42.0 37.9 38.4 39.5 44.4 37.9
数据整理表(N/mm2)
解: (2)计算极差R
    xmax=46.2 N/mm2
    xmin=31.5 N/mm2
    R= xmax- xmin=
46.2 - 31.5 =14.7 N/mm2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3)对数据分组:包括确定组数、组距和组限
①确定组数:
数据分组参照表 数据数(n) 组数(k)
50以内 5~6
50~100 6~10
100~250 7~12
250以上 10~20
本例中取 k = 8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②确定组距h:
组距是组与组之间的间隔,即组的范围。
由于各组距应相等,因此
组距≈极差/组数
本例中: h =14.7/8=1.8 ≈2 N/mm2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③确定组限:
每组的最大值为上限,最小值为下限。为防止数据出现在组限上,无法区分;可将其计入较高(低)组或采取提高原始数据精度(提高半个最小测量单位)。
一般情况下,
第一组下限:xmin-h/2=31.5-2/2=30.5
第一组上限:30.5+h=30.5+2=32.5
第二组下限=第一组上限=32.5
第二组上限:32.5+2=34.5………下同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4)编制数据频数统计表:
组号 组限(N/mm2) 频数统计 组号 组限(N/mm2) 频数统计
1 30.5~32.5 2 5 38.5~40.5 9
2 32.5~34.5 6 6 40.5~42.5 5
3 34.5~36.5 10 7 42.5~44.5 2
4 36.5~38.5 15 8 44.5~46.5 1
合 计 50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5)绘制直方图:
3
5
7
9
11
13
15
1
30.5 32.5 34.5 36.5 38.5 40.5 42.5 44.5 46.5
频数
组限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4) 直方图分析
(a)正态分布
(b)锯齿分布
(c)孤岛分布
(e)陡壁分布
(f)偏态分布
(1)分布状态的分析
(d)双峰分布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2)同标准规格比较分析
(a)理想型
(b)一侧无余地
(c)两侧无余地
(d)余地太多
(e)平均值偏左/右
(f)离散度过大
T
B

T
B

T
B

T
B

T
B

T
B
(a)
(b)
(c)
(d)
(e)
(f)
图 直方图与质量标准上下限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8.2.5 控制图法
1.概念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是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图。
2.基本形式
  图中纵坐标为质量特性值,横坐标为抽样时间或样本序号。图中坐标内有三条线,上下两条虚线分别为上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中间一条实现叫中心线(CL),是数据的均值。在生产过程中,按时间抽取子样,测量其特征值,将其统计量作为一个点画在控制图上,然后连接各点成为一条折现,即表示质量波动情况。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线CL
下控制界限LCL
图7-7 控制图基本样式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3.控制图分析
正常的控制图是质量特征数据值落在上、下控制界限之内,围绕中心线不规律的波动。
如果质量特征数据落在上、下控制界限以外或仍在控制界限以内,但排列发生异常,则表示生产过程可能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检查,针对异常数据采取相应措施。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特征数据排列异常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
(1)数据点在中心线的单侧连续出现7个以上,如图(a)所示。
(2)连续7个数据点连续上升或下降,如图(b)所示。
(3)接近控制界限的连续3个数据点中有2个在控制界限和2倍标准差之间。如图(c)所示。
(4)连续11个数据点中,至少有10个数据点在中心线一侧,即绝大多数点接近中心线,如图(d)所示。
(a)
(b)
(c)
(d)
图7-8 异常状况控制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