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教学单元八项目施工质量管理8.1 施工质量基本知识8.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8.3 质量控制与事故处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8.3.1 施工质量控制基本要求与目标1.施工质量控制基本要求通过施工形成项目工程实体质量经检查验收合格。8.3 质量控制与事故处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2.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1)建设单位的控制目标(2)设计单位的控制目标(3)施工单位的控制目标(4)供货单位的控制目标(5)监理单位的控制目标项目施工质量管理8.3.2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1.事前质量控制事前质量预控要求针对质量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活动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周密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策。2.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的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8.3.3 施工质量计划1.施工质量计划的形式与内容目前,我国除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部分施工企业直接采用施工质量计划外,通常还普遍使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在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包含质量计划的内容。施工质量计划的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1)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等)分析。2)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目标。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人员及资源配置计划。4)确定施工工艺与操作方法的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5)施工材料、设备等物资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6)施工质量检验、检测、试验工作的计划安排及其实施方法与检测标准。7)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跟踪控制的方式与要求。8)质量记录的要求等项目施工质量管理2.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质量控制点是指对本工程质量的性能、安全、寿命、可靠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部位或对下道工序有严重影响的关键工序,这些点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就有了保证。(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1)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2)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3)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5)对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6)用户反馈指出的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项目施工质量管理(2)质量控制点的管理要做好质量控制点的事前质量预控工作要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认真交底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置和动态跟踪管理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特殊施工过程,除按一般过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阅签字后执行。项目施工质量管理8.3.4 施工质量检查1.施工质量检查的内容(1)施工准备的检验内容1)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是否能够保持连续正常施工。2)预先检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以及新产品的试制和新技术的推广3)对工程地质、地貌、测量定位、标高等资料进行复核检查。4)对构配件放样图纸有无差错进行复核检查。(2)施工过程的检验内容1)工序交接检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2)隐蔽工程的检查,施工中凡是隐蔽工程必须检查认证后方可进行隐蔽掩盖。3)停工后复工的检查,4)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5)成品保护的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以及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可靠。项目施工质量管理(3)交工验收的检验内容1)检查施工过程的自检原始记录。2)检查施工过程的技术档案资料。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技术复核、设计变更材料代用以及各类试验、试压报告等。3)对竣工项目的外观检查。主要包括室内、外的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和地面工程,水、电及设备安装工程的实测检查等。4)对使用功能的检查。包括门窗启闭是否灵活;屋面排水是否畅通;地漏标高是否恰当;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原设计的功能是否全部达到。项目施工质量管理2.质量检查的依据和方式(1)质量检查的依据(2)质量检查的方式1)全数检验2)抽样检验3)审核检验3.质量检查的方法(1)目测法:看、摸、敲、照(2)实测法:靠、量、吊、套(3)试验法:是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1.质量验收的层次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项目施工质量管理8.3.5 施工质量验收2.施工单位的自检自检互检交换检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3.竣工验收的基本条件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4)有勘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5)按设计内容完成,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符合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并按合同规定完成了协议内容。项目施工质量管理4.竣工验收的程序和组织1)工程完工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整改完毕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施工、监理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对于重大工程和技术复杂工程,根据需要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验收组。3)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4)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项目施工质量管理5.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4)法律规定应当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5)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6)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项目施工质量管理6.竣工后保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应当负责返修。1)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4)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8.3.6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一、 工程质量事故概述1.工程质量事故定义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2.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多发性项目施工质量管理3.工程质量事故分类(1)按事故造成损失程度分级根据建质[2010]111号文,按照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按事故责任分类1)指导责任事故2)操作责任事故3)自然灾害事故(3)按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分类1)技术原因2)管理原因3)社会、经济原因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二、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1.违背基本建设程序2.工程地质勘察失真3.地基处理失误4. 设计考虑不周5.施工采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及制品6.施工与管理不到位7.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8.建筑产品使用不当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三、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1.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当出现工程质量缺陷或事故后,可以按以下程序处理(图7-9)。图7-9 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项目施工质量管理2.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1)质量事故的处理以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2)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注意综合治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3)正确确定及时处理的范围和正确选择处理的时间和方法.(4)切实做好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认真落实防范措施。(5)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项目施工质量管理3.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的基本方法(1)返修处理(2)加固处理(3)返工处理(4)限制使用(5)不作处理①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②后道工序可以弥补的质量缺陷。③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④出现的质量缺陷。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⑤报废处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