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四章肿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五节 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第六节 肿瘤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七节 肿瘤的防护原则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肿瘤、异型性、癌、肉瘤、癌前病变、原位癌的概念;2.熟悉肿瘤的特性、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分类、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3.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能力目标1.能运用肿瘤学基本知识,为病人提供初步健康教育;2.能解释良、恶性肿瘤的病变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思政目标1.具备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职业道德;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肿瘤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生物学特征和对机体影响大小,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前十国家肿瘤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300万例;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位于前10位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甲状腺癌和胰腺癌;男性肿瘤前五位:肺癌、胃癌、肝癌、直肠癌、食管癌;女性肿瘤前五位:乳腺癌、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05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目录/Contents01癌前病变02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教学目标难点1.常见的癌前病变2.上皮内瘤变的分级重点1.癌前病变2.异型增生与原位癌教学目标一、癌前病变概念: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常见类型1.黏膜白斑2.子宫颈糜烂3.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4 .结肠、直肠多发性的息肉5.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6.溃疡性结肠炎7.皮肤慢性溃疡8.肝硬化宫颈糜烂结肠多发性息肉异型增生:是指上皮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二、上皮内瘤变根据异型性增生程度和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1/3 1/3~2/3 2/3~全层二、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是指上皮细胞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常见有子宫颈、食管等处的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食管原位癌上皮内瘤变:上皮组织从异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的连续的过程。临床分级:CINⅠ相当于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相当于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相当于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正常 CINⅠ CINⅡ CINⅢ二、上皮内瘤变06肿瘤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录/Contents01肿瘤的原因02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重点肿瘤的原因难点肿瘤的发病机制教学目标一、肿瘤的原因肿瘤的病因十分复杂,至今也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肿瘤是机体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发生改变的结果。环境因素肿瘤的原因化学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生物致癌因素内在因素遗传因素种族因素激素因素免疫因素1.化学致癌因素(1)直接致癌物 较少,主要是烷化剂和酰化剂。(2)间接致癌物一、肿瘤的原因多环芳烃 如3,4-苯并芘—皮肤癌、肺癌、胃癌;芳香胺类 如合成染料、印染、橡胶、润滑油—膀胱癌;氨基偶氮染料 如奶黄油—膀胱癌、肝癌;亚硝胺类 如亚硝胺—食管癌、胃癌、肝癌;真菌毒素 如黄曲霉素(霉变食物)—胃癌、肝癌(一)环境因素电离辐射—皮肤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紫外线—皮肤癌;矿物纤维(石棉)—肺癌、恶性间皮瘤;长期慢性机械性刺激(烧伤深瘢痕、皮肤慢性溃疡)—癌变一、肿瘤的原因2.物理致癌因素3.生物致癌因素病毒 如人乳头瘤状病毒(HPV) —宫颈癌;EB病毒—鼻咽癌;寄生虫 如埃及血吸虫与膀胱癌;华支睾吸虫与胆管上皮癌(一)环境因素1.遗传因素 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2.种族因素 白人: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黑人:皮肤癌,阴茎癌,宫颈癌中国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3.激素因素 如雌激素过多与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4.免疫因素 如免疫缺陷或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一、肿瘤的原因(二)内在因素二、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机体正常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癌基因)、DNA修复基因、凋亡基因和端粒酶,它们共同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相应的调节作用。肿瘤形成和演进的基本模式肿瘤的发生主要与原癌基因的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有关。原癌基因:机体中编码对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重要正调控作用蛋白的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编码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序列原癌基因激活癌基因肿瘤生长相关蛋白结构改变基因表达调节改变(过度表达)异常功能蛋白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靶细胞形成肿瘤二、肿瘤的发病机制(一)原癌基因的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抑癌基因,是机体内编码对正常细胞增值起负性调节作用蛋白的基因。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抑癌基因丢失、灭活或突变时,往往会使细胞呈恶性生长。常见肿瘤抑制基因:Rb、p53、NF-1、APC、DCC、WT-1等。二、肿瘤的发病机制(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07肿瘤的防治原则一、肿瘤的预防原则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改善环境卫生,尽可能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防治致癌因素进入人体。另外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去除饮食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三级预防:即临床期预防、康复性预防,防止病情的恶化,防止残疾的出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