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甲状腺疾病 课件(共65张PPT) -《病理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甲状腺疾病 课件(共65张PPT) -《病理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甲 状 腺 疾 病
甲状腺位置
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下极平第六气管软骨
正常甲状腺重量约30g
甲状腺肿大指其体积超过正常1倍
甲状腺
1 滤泡腔:含嗜酸性胶质
2 滤泡壁:滤泡上皮细胞,单立上皮。
3 功 能:分泌甲状腺素(T3、T4),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兴奋性。
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
1 位置: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或滤泡与滤泡之间;
2 特点:体积大,
H.E染色胞质很浅(又称亮细胞)。
属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3 功能:分泌降钙素,降低血钙。
甲状腺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甲状腺素合成、释放与调控过程
无机碘转化为有机碘
合成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缩合成T3和T4
吸收、释放或循环利用
调控
下丘脑 TRH
垂体 TSH
T3、T4的功能:
1.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2.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3.促进生长发育(骨骼和CNS)
又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滤泡上皮增生,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甲亢。
一、非毒性甲状腺肿
1、缺 碘
2、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
3、高 碘
4、遗传与免疫
病因及发病机理
碘 ——甲状腺素 ——TSH ——甲状腺滤泡上皮 ——胶质堆积 ——甲状腺肿大
1、增生期 (弥漫增生性甲状腺肿)
2、胶质储存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3、 结节期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 理 变 化
1、增生期:新生小滤泡形成,胶质含量少;
2、胶质贮积期:滤泡扩张,充满大量胶质,
上皮受压扁平;
胶质储存期
3、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性甲状腺肿)
临床特点
1)在甲状腺肿中最为常见
2)女性比男性多6倍
3)常因甲状腺肿块就诊
病理变化
肉眼:
1)甲状腺不对称肿大;
2)表面凹凸不平,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3)结节周围一般无完整的包膜;
4)切面棕黄或棕褐色,常发生囊性变、出血、及钙化等继发性病变。
镜下:
1)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结构,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
2)结节由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所含胶质量多少不等,大的充满胶质的滤泡酷似囊肿,小的滤泡可不含胶质,略呈实质性;
3)在部分区域上皮呈粗乳头增生,较宽,其中可见继发性滤泡;
4)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间质纤维组织可玻变、钙化、骨化以及淋巴细胞浸润;
5)偶见不典型增生结节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期)

3.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无临床症状;
后期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
预防
去除病因:加碘盐
青春、妊娠期女性多食富含碘的食物
是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又称Graves病、 Basedow’s病、突眼性甲状腺肿。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升高。多见于女性,以20-40岁最多见。
① 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
② 胶质稀薄,近上皮细胞的胶质内出现吸收空泡;
③ 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镜 下:
肉 眼:
甲状腺弥漫对称性增大,表面光滑,较软,切面灰红分叶状,胶质少。
体积肿大
充血明显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1、临床表现:
①全身高代谢:易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
②精神、神经:性情急躁, 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
③心血管: 心悸,脉快(常>100次/分休息睡眠仍快为特点),脉压大,心输出量增加大于需要量。
④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
⑤甲状腺肿大,突眼征。
甲状腺肿大
突眼
甲亢患者甲状腺肿大
突眼征
眼球向前突出
瞬目减少
上睑挛缩,睑裂增宽
双眼下视时上睑迟落
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两眼看近物时,眼球辐辏不良
三、甲状腺癌
1、乳头状癌
2、滤泡性癌
3、低分化癌
4、未分化癌
5、髓样癌
6、鳞状细胞癌
7、粘液表皮样癌
8、异位甲状腺癌
1、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最常见
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60~70%,
女性为男性的2~4倍,任何年龄可发生
常表现为甲状腺肿块
临床特点
肉眼观
常为孤立性、无包膜的肿块
大小不一(直径﹤1cm,
甚至仅在镜下见到者称
微乳头状癌)
切面灰白,粗糙或呈绒
毛状外观
可见纤维化、钙化、骨
化及囊性变等继发性改
变。
镜下观
以形成乳头状结构和细胞核的特殊形态为特点。
其乳头状结构表现为:
分支复杂,多在两级以上;
乳头细长,切面可见多数乳头断面;
乳头中央为纤维血管轴心(真乳头);
乳头突向滤泡腔或囊腔。
乳头状癌:分支状乳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内见砂粒体
乳头状癌:滤泡常见。与右侧残存甲状腺比较,滤泡拉长、充满深染类胶质
癌细胞及癌细胞核的形态特征:
被覆乳头的癌细胞单层或多层,立方形或低柱状;
瘤细胞核较大,卵圆形或圆形;
核排列拥挤、重叠,缺乏极向;
毛玻璃样核,即核淡染或空泡状,染色质细小,核膜
清楚,核仁不明显;
核沟易见;
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偶见或不见核分裂;
半数可见间质砂粒体
乳头状癌特征性的细胞核:核卵圆形、毛玻璃样或浅染,
核拥挤、重叠。有些核内可见包涵体
核卵圆形、浅染、有核沟。核缺乏极向。可见小核仁。
乳头状癌:分支状乳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内见砂粒体

2、甲状腺滤泡性癌
发病率仅次于乳头状癌,占20%;
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儿童少见;
女性约为男性的2~3倍
临床特点
肉眼观
常为孤立性肿块,境界清楚,包膜可有可无;
大小不一,多为2-4cm;
质硬;
切面灰白或红褐色,鱼肉状,可有纤维化、钙化、出血、坏死以及囊性变。
镜下观
由各种分化程度的滤泡以及实性梁索、片块构成,通常滤泡较少,排列紧密;
癌细胞圆形或立方形,核圆、深染,呈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间质富含薄壁血管,有时形成血窦样结构;
癌组织浸润包膜和血管是诊断滤泡性癌的主要依据。
滤泡状结构为主者,分化较高,应注意同单纯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区别;
实性梁索、片块结构为主者,分化较低,应注意同胚胎性腺瘤、不典型腺瘤区别。
区别的关键依据:是否有包膜和/或血管浸润
位于血管腔内的肿瘤栓子被覆内皮细胞
3、髓样癌
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恶性肿瘤
有散发型(占80%)和家族型(少见)
女性多见
肉眼观
孤立性肿块,境界清楚,常无包膜;
以2-3cm大小多见;
切面灰白或带棕色,实性。
镜下观
癌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多样。
癌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梭形、浆细胞样;
癌细胞大小较一致,间变不明显,可见小细胞或巨细胞;
胞浆多少不等,嗜酸性颗粒状或透明;
核中等大小,较一致,可见双核或巨核,核分裂少见;
癌组织常以一种细胞类型为主,辅以其它类型细胞。
癌细胞可排列呈实性巢状、梁索状、束状、管状、滤泡状、乳头状甚至弥漫分布;
以实性巢状最多见;
间质内有多少不等的红染均质的淀粉样物质沉着(结晶紫、刚果红染色呈变色反应),是髓样癌的重要特点之一。
4、未分化癌
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
小细胞癌,
巨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其中巨细胞癌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