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病房中常见的治疗手段?输液治疗的相关问题补多少液?补何种液?作为溶液,可加入什么药物?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学习目标掌握:各型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各种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熟悉:各型脱水的原因;了解:机体正常水、电解质代谢与调节。成年男性60% H2O40% 干重40% 细胞内液(ICF)20% 细胞外液(ECF)15% 组织间液5% 血浆5% 血浆15% 组织间液40%细胞内液一、概述-体液的容量与分布概述-体液的影响因素年龄: 婴幼儿70-80%,成年 60%老年 50%胖瘦: 脂肪含水少,极胖人 40 %性别: 青年人进入青春期后 男 女概述-小儿体液的特点按单位体重计算,年龄越小,体液越多总量中,细胞外液,特别是组织间液占比率大代谢旺盛,水的交换率高调节能力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概述-水的生理功能概述-水 平 衡来源( intake ) (ml/d) 排出( output) (ml/ d)饮水 1300 肾(尿) 1500食物水 900 呼吸(肺) 350代谢水 300(内生水) 皮肤 500消化道(粪) 150Total 2500 Total 2500水的日需要量: 1500ml/day每日最低尿量500mlK+、Na+、 Ca2+、Mg2+、HPO42- 、Pr-、Cl-、HCO3- 、SO42-细胞内ICFNa+、K+、Ca2+、Mg2+Cl-、 HCO3-、HPO42- 、 SO42-、Pr-细胞外ECF电中性等渗概述-体液的电解质分布及含量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Na+、Cl-、HCO3- 。血浆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1/200血浆渗透压:低渗: <280高渗: >310280~310 mmol/L概述-体液的渗透压钠的摄入量:100-200mmol/D血钠浓度:130-150mmol/L排出:肾脏+皮肤以肾脏排泄为主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钠平衡渴感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NPAQP概述-水、电钠平衡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渴感中枢渴感饮水渗透压回降有效血容量↓1.渴 感3.醛 固 酮(心房肽=心房利尿钠肽=心房利钠肽)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4. 心房肽(ANP)心房肌细胞ANP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显著抑制失水或失血后血浆中ADH水平的升高有效循环血量和心房压力是一组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目前已知的哺乳动物有AQP约10种每种AQP分别有特异的组织分布、 功能和调节机制5. 水通道蛋白( AQP)二、水钠代谢紊乱的类型水钠代谢紊乱脱水水潴留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脱 水脱水是指由于机体水分和电解质(主要是Na+)同时丢失而引起体液量减少(至少超过体重2%以上),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过程。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一)高渗性脱水(3)渴感障碍1、水摄入不足(1)水源断绝如沙漠、海上失事(2)饮水困难口腔、咽部、食管疾患婴儿、昏迷、脑血管意外精神病患者拒绝饮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一)原因和机制2、水丢失过多(1)经呼吸道失水:过度通气(2)经皮肤失水:高热、大汗(3)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4)经肾丢失: 尿崩症(中枢性、肾性)渗透性利尿下丘脑ADH肾小管H2O重吸收H2O排出↑××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正常水平二)对机体的影响失水>失Na+→渴中枢口渴↓血容量↓BP↓→皮肤蒸发↓脱水热ECF量↓ECF渗透压↑细胞内脱水↓CNS功能障碍嗜睡、昏迷颅内出血ADH↑↓ 肾重吸收水↑尿少比重高血[Na+]↑血浆渗透压↑脱水热:因皮肤蒸发水减少引起的体温上升。严重脱水三)防治原则1、病因学治疗:防治原发病2、发病学治疗(1)及时补充等渗液:5%葡萄糖(2)补水同时,适当补钠(3)适当补钾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二)低渗性脱水一)原因和机制2、经肾丢钠 长期使用高效利尿剂(抑制髓袢重吸收钠水)1、肾外失液,治疗措施不当,只补充水分 丢失大量消化液后(呕吐、腹泻) 经皮肤失液(大面积烧伤) 胸水、腹水正常水平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二)对机体的影响失Na+>失水 水移入 细胞ECF渗透压 ECF量 组织液 脱水征 血容量 脉速、BP 、V萎陷,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ADH↑ 肾血流量 醛固酮↑尿少、氮质血症尿Na+ 脑细胞肿胀 淡漠嗜睡 ADH 肾重吸收水 尿量正常(早期)三)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纠正不正确补液2、轻、中度:生理盐水3、重度:补少量高渗盐水4、发生休克,及时抢救钠和水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三)等渗性脱水一)原因和机制1、经消化道丢失等渗消化液见于呕吐、腹泻、引流的早期2、大量胸、腹水形成3、大面积烧伤,血浆大量外渗腹泻大汗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只补水不处理只补水脱水间的相互关系不处理二)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输注平衡液或等渗盐水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发病机制 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 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丢失为主 体液丢失而单纯补水 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丢失为主 水钠等比丢失而未补充细胞外液等渗,细胞外液丢失主要表现 和影响 口渴、尿少、脑细胞脱水、脱水热 脱水体征、休克、脑细胞水肿 口渴、尿少、脱水体征、休克血钠(mmol/L) >150 <130 130-150尿钠 有 减少或无 减少治疗 补充水分为主 先糖后盐 补充高渗盐水 先盐后糖 补充低渗盐水先盐后糖小 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