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制作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步骤 课件(共35张PPT)-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同步教学(机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制作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步骤 课件(共35张PPT)-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同步教学(机工版)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2.1制作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步骤
2.1.1电气原理图、电器元件布置图和接线图
2
1.电气原理图
2.电器元件布置图
3.电气接线图
1.电气原理图
3
电气原理图是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各个电器元件的连接关系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的图形。电气原理图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阅读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cw6132型普通车床的电气原理图
4
绘制电气原理图应遵守下面的基本原则
5
(1)电气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的大电流通过的路径,一般从电源开始,经过电源引入的刀开关(或组合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的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到电动机。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信号回路、保护电路和照明电路。辅助电路中经过的电流比较小,一般不超过5A。控制电路一般由熔断器、主令电器(如按钮)、接触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继电器线圈和触点、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保护电器的触点等组成。信号回路主要由接触器的辅助触点、继电器的触点和信号灯等组成。
绘制电气原理图应遵守下面的基本原则
6
(2)在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采用展开的形式绘制,如属于同一接触器的线圈和触点分开来画,但同一元件的各个部件必须标以相同的文字符号。电气原理图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是按照各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情况绘制的。
(3)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的电气元件必须采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属于同一电器的各个部件要用同一个文字符号表示。当使用多个相同类型的电器时,要在文字符号后面标注不同的数字序号。
绘制电气原理图应遵守下面的基本原则
(4)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的电器设备的触点均在常态下绘出,所谓常态是指电器元件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此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5)电气原理图的布局安排应便于阅读分析。采用垂直布局时,动力电路的电源线绘成水平线,主电路应垂直于电源电路画出。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应垂直地画在两条电源线之间,耗能元件(如线圈、电磁铁、信号灯等)应画在电路的最下面。且交流电压线圈不能串联。
(6)在原理图中,各电器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并尽量避免线条交叉。有直接电联系的导线的交叉点,要用黑圆点表示。
7
绘制电气原理图应遵守下面的基本原则
(7)在原理图的上方,将图分成若干图区,从左到右用数字编号,这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和分析。图区的编号下方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以便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8)在电气原理图的下方附图表示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与触点的从属关系。在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的下方给出相应的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下方要标注其触点的位置的索引代号,对未使用的触点用“×”表示。
8
线圈与触点的从属关系附图
KM
4
4
4
6
×
×
×
KA
9
13
×
×
×
×
×
×
对于接触器左栏表示主触点所在的图区号,中栏表示辅助常开触点所在的图区号,右栏表示辅助常闭触点所在的图区号。
对于继电器左栏表示常开触点所在的图区号,右栏表示常闭触点所在的图区号。
9
2.电器元件布置图
10
电器元件布置图主要用来表明在控制盘或控制柜中电器元件的实际安装位置。图中的各电器的代号应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清单上元器件代号相同。图2-3为CW6132型普通车床的电器元件布置图。
cw6132型普通车床的电器元件布置图
11
3.电气接线图
12
电气接线图用来表明电气控制线路中所有电器的实际位置,标出各电器之间的接线关系和接线去向。接线图主要用于安装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时进行配线。
接线图根据表达对象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单元接线图、互连接线图和端子接线图。
单元接线图表示单元内部的连接关系,不包括单元之间的外部连接,应根据位置图布置各个电器元件,根据电器位置布置最合理,连接导线最经济的原则绘制。
cw6132型普通车床的互连接线图。
13
绘制接线图时应注意
14
(1)在接线图中各电器以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代表实际的电器,各电器的位置与实际安装位置一致。一个元件的所有部件应画在一起,并用虚线框起来。
(2)接线图中的各电器元件的图形符号及文字代号必须与原理图完全一致,并要符合国家标准。
(3)各电器元件上凡是需要接线的部件端子都应绘出,并且一定要标注端子编号,各接线端子的编号必须与原理图上相应的线号一致;同一根导线上连接的所有端子的编号应相同,即等电位点的标号相同。
(4)同一控制盘上的电器元件可以直接连接,而盘内和外部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经过接线端子排进行,走向相同的相邻导线可绘成一股线。在接线图中一般不表示导线的实际走线途径,施工时由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走线方式。
2.2.2制作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步骤
15
1.熟悉电气原理图
2.绘制安装接线图
3.检查电器元件
4.固定电器元件
5.固定电器元件
1.熟悉电气原理图
16
为了顺利地安装接线、检查调试和排除故障,必须认真阅读原理图,明确电器元件的数目、种类和规格;看懂线路图中各电器元件之间的控制关系及连接顺序;分析线路的控制动作,以便确定检查线路的步骤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线路,还应看懂是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的,分析这些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了方便线路投入运行后的日常维护和排除故障,必须按规定给原理图标注线号。应将主电路与辅助电路分开标注,各自从电源端起,各相线分开,顺次标注到负荷端。标注时应作到每段导线均有线号,并且一线一号,不得重复。
2.绘制安装接线图
17
在接线图中,各电器元件都要按照在安装板或控制柜中的实际安装位置绘出,元件所占据的面积按它的实际尺寸依照统一的比例绘制;各电器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视安装盘的面积大小、长宽比例及连接线的顺序来决定。
3.检查电器元件
18
(1)外观检查
(2)触点检查
(3)电磁机构和传动机构的检查
(4)其它器件的检查
(5)电器元件规格的检查
4.固定电器元件
19
按照接线图规定的位置将电器元件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元件之间的距离要适当,既要节省板面,又要方便走线和投入运行后的检修。固定元件的步骤如下:
(1)定位 将电器元件摆放在确定好的位置,用尖椎在安装孔中心作好标志,元件应排列整齐,以保证连接导线作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同时尽量减少弯折。
(2)打孔 用手钻在作好的位置处打孔,孔径应略大于固定螺丝的直径。
(3)固定 所有的安装孔打好后,用机螺钉将电器元件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固定元件时,应注意在螺钉上加装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紧固螺丝时将弹簧垫圈压平即可,不要过分用力。防止用力过大将元件塑料底板压裂造成损失。
5.固定电器元件
20
接线时,必须按照接线图规定的方位进行。一般从电源端起,按线号顺序做,先做主电路,然后做控制电路。
接线前应先作好准备工作:按主电路、控制电路的电流容量选好规定截面的导线;准备适当的线号管;使用多股线时应准备烫锡工具或压线钳。
接线步骤
21
(1)选适当截面的导线,按接线图规定的方位,在规定好的电器元件之间测量所需的长度,截取适当长短的导线,剥去两端绝缘外皮。为保证导线与端子接触良好,要用电工刀将芯线表面的氧化物刮掉;使用多股芯线时要将线头绞紧,必要时应烫锡处理。
(2)走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交叉。先将导线校直,把同一走向的导线汇成一束,依次弯向所需的方向。走线应作到横平竖直,拐直角弯。做线时要将拐角作成90度的“慢弯”,导线的弯曲半径为导线直径的3~4倍,不要用钳子将导线作成“死弯”,以免损伤绝缘层和线芯。作好的导线束用铝线卡垫上绝缘物卡好。
接线步骤
22
(3)将成型好的导线套上线号管,根据接线端子的情况,将芯线煨成园环或直接压进接线端子。
(4)接线端子应紧固好,必要时加装弹簧垫圈紧固,防止电器动作时因振动而松脱。接线过程中注意按照图纸核对,防止错接。必要时用万用表校线。同一接线端子内压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可以只套一只线号管;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上层。
2.1.3检查线路和试车
23
制作好控制线路必须经过认真地检查后才能通电试车,以防止错接、漏接及电器故障引起线路动作不正常,甚至造成短路事故。检查线路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核对接线
2.检查端子接线是否牢固
3.电阻测量法检查线路
4.通电试车与调整
1.核对接线
24
对照原理图、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端子接线的线号,排除漏接、错接现象。重点检查控制线路中易接错处的线号,还应核对同一根导线的两端是否错号。
2.检查端子接线是否牢固
25
检查所有端子上的接线的接触情况,用手一一摇动、拉拨端子上的接线,不允许有松脱现象。避免通电试车时因虚接造成麻烦,将故障排除在通电之前。
3.电阻测量法检查线路
26
电阻测量法必须断电进行。电阻测量法可以分为分段测量法和分阶测量法。检查时,把万用表拨到(R*1)电阻档,若用分段测量法,就逐段测量各个触点之间的电阻。若所测电路并联了其他电路,测量时必须将被测电路与其他电路断开。
用手动来模拟电器的操作动作,根据线路的动作来确定检查步骤和内容;若测得某两点间的电阻很大,说明该触头接触不良或导线断开,对于接触器线圈,其进出线两端的电阻值应与铭牌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若测得KM线圈间的电阻为无穷大,则线圈断线或接线脱落。若测得KM线圈间的电阻接近0,则线圈内部绝缘损坏,线圈可能短路。测量时根据原理图和接线图选择测量点。
电阻测量法检查线路
27
电阻测量法检查线路步骤
28
(1)断开控制电路,检查主电路 。断开电源开关,取下控制电路的熔断器的熔体,断开控制电路,用万用表检查下述内容:主电路不带负荷(电动机)时相间应绝缘;摘下灭弧罩,用手按下接触器主触头支架,检查接触器主触头动作的可靠性;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源换相线路及热继电器热元件是否良好、动作是否正常等。
(2)断开主电路,检查控制电路的动作情况 。主要检查下列内容:控制电路的各个控制环节及自锁、联锁装置的动作情况及可靠性;与设备的运动部件联动的元件(如行程开关、速度继电器等)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护电器动作的准确性等。
4.通电试车与调整
29
(1)空操作试验
(2)带负荷试车
(3)调整
(1)空操作试验
30
先切除主电路(可断开主电路熔断器),装好控制电路熔断器,接通三相电源,使线路不带负荷(电动机)通电操作,以检查辅助电路工作是否正常。操作各按钮检查它们对接触器、继电器的控制作用;检查接触器的自锁、联锁等控制作用;用绝缘棒操作行程开关,检查它的行程控制或限位控制作用等。同时观察各电器操作动作的灵活性,有无过大的噪声,线圈有无过热等现象。
电压测量法
31
在空操作试验时,若出现故障,可以采用电压测量法检查故障。电压测量法可以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
分段测量法如图2-6所示。将万用表调到交流500V档,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SB2,正常时,KM1吸合并自锁。这时电路中(1-2)、(2-3)、(3-4)各段电压均为0,(4-5)两点之间为线圈的工作电压380V。
分阶测量法是将电压表的一根表笔固定在线路电源的一端,如图中5点,另一根表笔依次按顺序接到4、3、2、1的每个接点上。正常时,电压表的读数为电源电压;若没有读数,说明连线断开,将电压表的表笔逐级上移,当移至某点,电压表的读数又为电源电压,说明该点以上的触头接线完好,故障点就是刚跨过的接点。
图2-6 电压测量法检查故障
32
(2) 带负荷试车
33
控制线路经过数次空操作试验动作无误,即可切断电源,接通主电路,带负荷试车。如果发现电动机启动困难、发出噪声及线圈过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后进行检查。
控制线路经过数次空操作试验动作无误,即可切断电源,接通主电路,带负荷试车。如果发现电动机启动困难、发出噪声及线圈过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后进行检查。
(3)调整
34
控制线路经过数次空操作试验动作无误,即可切断电源,接通主电路,带负荷试车。如果发现电动机启动困难、发出噪声及线圈过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后进行检查。
35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