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3张PPT)轴测投影优点:反应形体实形及尺寸,作图简单缺点:直观性差、缺乏立体感、识图难三面正投影图正投影图与轴测图的比较优点:直观、立体感强缺点:不能反应形体实形及尺寸,作图较复杂,用作识图辅助图样轴测投影图Z1X1O1Y1ZOXY轴测投影正投影SS0轴测投影的形成与分类一、轴测投影的形成将形体及其空间坐标轴一起向某个投影面进行平行投影,得到的能反映形体三个侧面形状的立体投影图——轴测投影图(轴测图)正投影图:只能反映形体一个侧面形状..\视频展示\已处理\009-轴测投影法_clip.flv二、轴测投影的分类投影的分类:(二) 平行投影投射线互相平行斜投影 正投影二、轴测投影的分类投影的分类:(一) 中心投影投射线汇交于投射中心VHP轴测投影面1.当投影方向S垂直于P,且空间坐标轴均倾斜于P时,所得投影称为正轴测投影。SACBZXOYZ1Y1X1C1B1A1轴测投影方向二、轴测投影的分类根据投影线方向是否垂直于轴测投影面,将轴测投影可分为:正轴测投影和斜轴测投影PVHH轴测投影面SZYXOZ1X1Y1O1轴测投影方向2.当投射方向S倾斜于P,且有2根空间坐标轴(一个空间坐标面)平行于P时,所得投影称为斜轴测投影正投影:投影方向⊥投影面、空间坐标面∥投影面正轴测投影:投影方向⊥投影面、空间坐标轴均倾斜于投影面斜轴测投影:投影方向倾斜于投影面、有2根空间坐标轴(一个空间坐标面)∥投影面VHPACBZXOYZ1Y1X1C1B1A1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轴测轴:O1X1、O1Y1、O1Z1轴测投影面:P三、轴测投影的术语及特性YXZOPZ1Y1X1O1A1C1B1CBA平行投影时,若空间形体的坐标轴与投影面倾斜,则其投影长度比原实长短,投影长度与原实长的比值称为轴向变形系数。三个坐标轴方向分别用p、q、r表示。轴向变形系数:正等测正等测投影的形成轴测投影特性:1. 直线的轴测投影仍为直线;2.空间互相平行的直线段轴测投影仍然互相平行,则空间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段轴测投影仍与相应的轴测轴平行;3. 只有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才与轴测轴发生相同的变形,其轴测投影长度才按轴向变形系数p、q、r确定。注意: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线段其变形系数与之不同,不能直接度量与绘制,只能根据端点坐标,作出两端点后连线绘制。按轴向变形系数分:轴测图正轴测图斜轴测图正等测 p = q = r正二测 两个轴向变化率相等正三测 三个轴向变化率都不等斜等测 p = q = r斜二测 两个轴向变化率相等斜三测 三个轴向变化率都不等常用轴测投影的画法轴测图的分类正等测P=q=r=0.82三个方向变形程度一致。正二测P=r=1 q=0.5两个方向变形程度一致,第三个不同。(水平)斜等测P=q=r=1三个方向变形程度一致,且顶面反映实形。(水平)斜二测P=q=1 r=0.5顶面反映实形。(正面)斜二测P=r=1 q=0.5正立面反映实形。正等测图斜二测图常用的轴测图为正等测图、斜二测图,绘制较简便,应用较多:空间形体的三个坐标轴与投影面的倾角相等,且投影方向垂直于投影面所形成的投影为正等测投影,简称正等测。画图时为了方便,采用p=q=r=1的简化轴向变形系数。120 120 120 X1Z1Y1O130 30 正等测的三个轴间角均相等,均为120°(一般将O1Z1轴画成铅垂线);正等测的轴向变形系数也相等,即:p=q=r=0.82一、正等测投影图的画法正等测正等测投影的形成正等测的轴测轴和轴向伸缩系数Y1X1Z1O1r = 0.82q = 0.82p = 0.8230°30°120°120°120°Y1X1Z1O1r = 1q = 1p = 130°30°120°120°120°简化后轴向伸缩系数变形系数简化后所画的轴测图,平行于坐标轴的尺寸都放大了1.22倍,但这对表达形体的直观形象没影响。轴向变形系数等于0.82所绘制的轴测图轴向变形系数等于1所绘制的轴测图正投影图形体分析,读懂正投影图;在正投影图上选择坐标原点(O)及坐标轴(OX、OY、OZ);画出轴测轴(轴间角均120°,O1Z1铅垂线),确定轴向变形系数(取1);根据平行投影特性,运用上述四种方法作出形体的点、线、面;整理图线,加深加粗图中可见的图线。作图步骤:绘制物体轴测投影的基本方法:坐标法:根据正投影上各点坐标,作出其轴测投影后连线。叠加法:根据正投影形体分析,依次作出各叠加部分轴测投影。切割法:根据正投影形体分析,依次作出被切割后的轴测投影。综合法:用叠加法和切割法进行综合作图,绘制形体的轴测投影。返回(一)形体的正等测图画法步骤:1.形体分析为六棱柱;2.选择原点:以上底面中心为原点O;O1X1Z1Y13.画出轴测轴O1X1、 O1Y1、 O1Z1 p=q=r=1 ;OOx2x1x1x1Y1Y1Y1x2x2ZZ5.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例:六棱柱的轴测图画法1、坐标法4.采用坐标法,以O1为中心,作出上底面各顶点并连线 ;从六边形各顶点向下作铅垂线,使各垂线的长度等于棱柱的高,画出六棱柱的下底面;OXZYOOx2x1x1x1Y1Y1Y1x2x2ZZ步骤:1.形体分析为六棱柱;2.选择原点:以上底面中心为原点O;3.画出轴测轴O1X1、 O1Y1、 O1Z1 p=q=r=1 ;5.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4.采用坐标法,以O1为中心,作出上底面各顶点并连线 ;从六边形各顶点向下作铅垂线,使各垂线的长度等于棱柱的高,画出六棱柱的下底面;例:画三棱锥的正等测图OOOXXYYZZX1O1Y1Z1B●C●S●c s s a b c a b sabcA●Z1Y1X1O1第一步:画底板(四棱柱)。3262462820824ZZYYXXOOO例:叠加式组合体的轴测图画法2、叠加法形体分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叠加;选择原点:右后下角点画出轴测轴采用叠加法依次作出各叠加部分加深加粗第二步:画立板(五棱柱)。3262462820824ZZYYXXOOOZ1Y1X1O1第三步:画支撑板(三棱柱),并整理完成。ZYXO3262462820824ZZYYXXOOOX1Y1Z1O1258201836第一步:作四棱柱例:切割式组合体的轴测图画法1882516203610ZXXYYZOOO3、切割法作图步骤1、形体分析,读懂形体2、选择原点:右后下角点3、画轴测轴4、作依次切割部分5、整理图形第二步:切左上角第二步:切前上角,并整理完成。1610XYZO1882516203610ZXXYYZOOO例:已知三视图,画形体的正等测图。4. 综合法例:已知三视图,画出形体的正等测图。1.圆的正等测图画法在正等测图中,由于空间各坐标面均倾斜于投影面,且倾角相等,则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正等测投影后均为椭圆,椭圆长轴都在圆外切正方形轴测图长对角线上,方向与对应轴测轴垂直,短轴在短对角线上,方向与对应轴测轴平行 。正轴测图中椭圆可用坐标法,但通常采用近似画法——四心法。水平圆正平圆侧平圆75685786X1Y1XY12341432坐标法(通用画法)abdcB1A1D1C1DDO1Y1X1①作圆的外切正方形,边长平行坐标轴。③作正方形的轴测投影。2134④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1、2,连1A1、2B1分别与长对角线交于3、4点。⑤分别以1、2、3、4为圆心,以1A1、2B1、3A1、4B1为半径,画出四段圆弧,完成椭圆。四心法(仅适用于正等测)——也称菱形法OXY②作轴测轴O1X1、O1Y1。不同平面上画轴测圆的方法:水平圆:在X1Y1轴上作菱形,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椭圆短轴上圆心1、2,1、2分别与四个切点连接确定圆心3、4;正平圆:在X1Z1轴上作菱形,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椭圆短轴上圆心1、2,1、2分别与四个切点连接确定圆心3、4;侧平圆:在Y1Z1轴上作菱形,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椭圆短轴上圆心1、2,1、2分别与四个切点连接确定圆心3、4。四心法(仅适用于正等测)——也称菱形法2.圆柱正等测图画法XYOX'O'Z'O1'●●●dd1131●●4121●●X1dh●●●●●Y1O11234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水平圆(作菱形)短轴方向:圆柱轴线方向(Z1轴)3.圆台正等测图画法作下底面圆(水平圆、作菱形);量取圆台高,作上底面圆(水平圆);连接左右公切线;加深加粗可见图线。●●●●●●●●hL4.切口圆柱正等测图画法作完整圆柱;量取切口高h,作切口处圆;量取未切部分L,作出左右两个切面;加深加粗可见图线。(2)画出方角的正等测图,沿着角的两边分别截取圆角半径,得到切点。A1B1C1D1abcdRRRRHRo1o2(1)在正投影图上作切线(即方角),标出切点。O1O2O1O2(5)加深加粗可见图线5.圆角正等测图画法(3)过切点作方角两边垂线相交于O1O2,以O1O2为圆心,O1A1、O2C1为半径作圆弧。(4)定另一端面圆心并作圆弧,连接公切线●O2●D1C1B1O1A1●G1●O5●O4●G2●D2E2●圆角画法:1.截取 O1D1=O1G1=A1E1=A1F1=圆角半径2.作 O2D1⊥O1A1 , O2G1⊥O1C1O3 E1⊥O1A1 , O3F1⊥A1B13.分别以 O2、 O3为圆心, O2D1、 O3E1为半径画圆弧4.定后端面的圆心,画后端面 的圆弧5.定后端面的切点D2、G2、E26.作公切线例1:●F1●E1O3●分别做出水平圆、正平圆和侧平圆。二、斜轴测投影图的画法当形体的一个空间坐标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而投影线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时,得到的轴测投影为斜轴测投影。若①形体正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则为正面斜轴测投影;②若形体水平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则为水平斜轴测投影。由于形体空间坐标面正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即OX、OZ轴平行于投影面,则 :p=r=1, ∠X1O1Z1=90°,而另两个轴间角为方便作图识图,常取135°。若q=1,则为正面斜等测投影;若q=0.5,则为正面斜二测投影。Y1X1Z1p = 1r = 1q = 0.5135°135°90°O1Y1X1Z1p = 1r = 1q = 1135°135°90°O1正面斜等测正面斜二测正面斜轴测投影图中正立面不发生变形,反应实形。(一)正面斜轴测投影图由于形体空间坐标面水平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即OX、OY轴平行于投影面,则:p=q=1, ∠X1O1Y1=90°,而另两个轴间角常取120°、150°,一般Z1轴画成铅垂线。若r=1,则为水平斜等测投影;若r=0.5,则为水平斜二测投影。水平斜等测水平斜二测水平斜轴测投影图中水平面不发生变形,反应实形。(二)水平斜轴测投影图Y1X1Z1p = 1r = 0.5q = 1150°90°120°O1Y1X1Z1p = 1r = 1q = 1150°90°120°O1例:作出下图中空心砖的正面斜二测图步骤:1.画出轴测轴;2.把空心砖的正面投影画到X1O1Z1平面内,并引出各条宽度线;OX1ZY13.根据空心砖的水平投影给出宽度的一半,作出空心砖后面可见的边线;(三)画法举例例:作花格窗的正面斜二测图X1Y1Z145°上面四种不同形式的正面斜轴测轴。这四种轴测图,正面均不变形,三个轴向变形系数中两个是相等的,又叫正面斜二等测图,简称正面斜二测图。XZY1:11:11:2右俯视XZY45°1:11:11:2左俯视OOOXZ45°Y1:11:11:2右仰视OXZY45°1:11:11:2左仰视正面斜轴测图:轴测轴、轴间角八点法:圆与外切四边形的四个切点,圆与外切四边形对角线的四个交点。(四)圆的斜二测投影图画法1234abcd二、作以d和4为底边定点的直角等腰三角形,以d为圆心d5为半径画圆弧.过圆弧与14的两个交点作12的平行线,交对角线于e、f、g、h四点。XYOefgh一、画出圆的外切四边形abcd。连接对角线13、24.5三、用曲线光滑连接a-h八个点,即为水平面内圆的斜二测画法。f八点法画圆斜二测图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的画法由于两个椭圆的作图比较繁琐,所以当形体两个方向上有圆时,一般不用斜二测投影图,而采用正等测投影图。若只有一个坐标面有圆则可作相应坐标面的斜二测投影图,斜二测投影图最大的优点为:形体上凡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均反映实形。例:画摇臂斜二测图在摇臂三视图上确定直角坐标并给出宽度XYOY1Y2正面有圆,用正面斜二测Z1X1Y1O10.5Y1画出轴测轴,然后先画厚度为Y1部分平行于XOZ面的圆或圆弧,再画出两弧的公切线。Y1Y2X1Z1Y1O10.5Y10.5Y2用前移圆心的方法,画厚度为Y2部分的圆筒。整理描深,擦去不可见图线和共面分界线Y1Y21、轴测投影的选择原则⑴ 应尽可能多地表达清楚物体的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特征;⑵ 作图方法简便;2、绘制轴测投影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⑴ 轴测投影方向的选择,应尽可能多地看到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和特征;返回⑶ 选择轴测投影图时,应避免物体上某个或某些棱面积聚成一条直线;⑷ 选择轴测投影图时,应避免物体上转角处不同棱线在轴测投影图中共线。三、轴测投影的选择⑵ 选择轴测投影图时,应尽可能看全物体上的通孔、通槽等。曲线多、形状复杂的物体常用斜轴测,方正平直的物体常用正轴测。在单一坐标面上有圆形的物体,采用斜轴测可以避免画椭圆,使作图较为简便物体上有45°斜面,当斜轴测图中Y坐标取45°该面会画成一条直线,形态较差,表现物体也不生动,改变斜轴测的Y坐标倾角可以改善图形形态。45°30°适用于斜二测图的形体适用于正等测图的形体各种轴测图的比较和运用1 正等测2 斜二测图1) 立体感强1) 立体感较好3 斜等测图1) 立体感稍差2) 作图较简便2) 作图方便2) 作图简便3)度量性好3)度量较不方便3)度量性好常用当物体表面的圆、曲线或较复杂的平面图形集中在平行于一个坐标面的方向时常采用水、电、气等管线布置图以及小区规划图分析所画物体的三面投影图表示的实形体形状特征,确定轴测图类型和种类。选择观看角度,研究从哪个角度才能把物体表现清楚,可根据不同需要而选用俯视、仰视、左视、右视。选择合适的轴测轴,确定物体的方位。选择合适的轴向变形系数,沿轴按比例量取物体的尺寸,首先画一个投影轴测图,然后画第三向度。加深图线,完成轴测图。画轴测图的基本步骤:本 章 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