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单元五 轴测投影图 课件(共73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北京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基础篇- 单元五 轴测投影图 课件(共73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北京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73张PPT)
轴测投影
优点:反应形体实形及尺寸,作图简单
缺点:直观性差、缺乏立体感、识图难
三面正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图的比较
优点:直观、立体感强
缺点:不能反应形体实形及尺寸,作图较复杂,用作识图辅助图样
轴测投影图
Z1
X1
O1
Y1
Z
O
X
Y
轴测投影
正投影
S
S0
轴测投影的形成与分类
一、轴测投影的形成
将形体及其空间坐标轴一起向某个投影面进行平行投影,得到的能反映形体三个侧面形状的立体投影图——轴测投影图(轴测图)
正投影图:只能反映形体一个侧面形状
..\视频展示\已处理\009-轴测投影法_clip.flv
二、轴测投影的分类
投影的分类:(二) 平行投影
投射线互相平行
斜投影 正投影
二、轴测投影的分类
投影的分类:(一) 中心投影
投射线汇交于投射中心
V
H
P
轴测投影面
1.当投影方向S垂直于P,且空间坐标轴均倾斜于P时,所得投影称为正轴测投影。
S
A
C
B
Z
X
O
Y
Z1
Y1
X1
C1
B1
A1
轴测投
影方向
二、轴测投影的分类
根据投影线方向是否垂直于轴测投影面,将轴测投影可分为:正轴测投影和斜轴测投影
P
V
H
H
轴测投影面
S
Z
Y
X
O
Z1
X1
Y1
O1
轴测投
影方向
2.当投射方向S倾斜于P,且有2根空间坐标轴(一个空间坐标面)平行于P时,所得投影称为斜轴测投影
正投影:投影方向⊥投影面、空间坐标面∥投影面
正轴测投影:投影方向⊥投影面、空间坐标轴均倾斜于投影面
斜轴测投影:投影方向倾斜于投影面、有2根空间坐标轴(一个空间坐标面)∥投影面
V
H
P
A
C
B
Z
X
O
Y
Z1
Y1
X1
C1
B1
A1
轴间角:
轴测轴之间的夹角
轴测轴:
O1X1、O1Y1、O1Z1
轴测投影面:P
三、轴测投影的术语及特性
Y
X
Z
O
P
Z1
Y1
X1
O1
A1
C1
B1
C
B
A
平行投影时,若空间形体的坐标轴与投影面倾斜,则其投影长度比原实长短,投影长度与原实长的比值称为轴向变形系数。三个坐标轴方向分别用p、q、r表示。
轴向变形系数:
正等测
正等测投影的形成
轴测投影特性:
1. 直线的轴测投影仍为直线;
2.空间互相平行的直线段轴测投影仍然互相平行,则空间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段轴测投影仍与相应的轴测轴平行;
3. 只有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才与轴测轴发生相同的变形,其轴测投影长度才按轴向变形系数p、q、r确定。
注意: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线段其变形系数与之不同,不能直接度
量与绘制,只能根据端点坐标,作出两端点后连线绘制。
按轴向变形系数分:
轴测图
正轴测图
斜轴测图
正等测 p = q = r
正二测 两个轴向变化率相等
正三测 三个轴向变化率都不等
斜等测 p = q = r
斜二测 两个轴向变化率相等
斜三测 三个轴向变化率都不等
常用轴测投影的画法
轴测图的分类
正等测
P=q=r=0.82
三个方向变形程度一致。
正二测
P=r=1 q=0.5
两个方向变形程度一致,第三个不同。
(水平)斜等测
P=q=r=1
三个方向变形程度一致,且顶面反映实形。
(水平)斜二测
P=q=1 r=0.5
顶面反映实形。
(正面)斜二测
P=r=1 q=0.5
正立面反映实形。
正等测图
斜二测图
常用的轴测图为正等测图、斜二测图,绘制较简便,应用较多:
空间形体的三个坐标轴与投影面的倾角相等,且投影方向垂直于投影面所形成的投影为正等测投影,简称正等测。
画图时为了方便,采用p=q=r=1的简化轴向变形系数。
120
120
120
X1
Z1
Y1
O1
30
30
正等测的三个轴间角均相等,均为120°(一般将O1Z1轴画成铅垂线);
正等测的轴向变形系数也相等,即:p=q=r=0.82
一、正等测投影图的画法
正等测
正等测投影的形成
正等测的轴测轴和轴向伸缩系数
Y1
X1
Z1
O1
r = 0.82
q = 0.82
p = 0.82
30°
30°
120°
120°
120°
Y1
X1
Z1
O1
r = 1
q = 1
p = 1
30°
30°
120°
120°
120°
简化后轴向伸缩系数
变形系数简化后所画的轴测图,平行于坐标轴的尺寸都放大了1.22倍,但这对表达形体的直观形象没影响。
轴向变形系数等于0.82所绘制的轴测图
轴向变形系数等于1所绘制的轴测图
正投影图
形体分析,读懂正投影图;
在正投影图上选择坐标原点(O)及坐标轴(OX、OY、OZ);
画出轴测轴(轴间角均120°,O1Z1铅垂线),确定轴向变形系数(取1);
根据平行投影特性,运用上述四种方法作出形体的点、线、面;
整理图线,加深加粗图中可见的图线。
作图步骤:
绘制物体轴测投影的基本方法:
坐标法:根据正投影上各点坐标,作出其轴测投影后连线。
叠加法:根据正投影形体分析,依次作出各叠加部分轴测投影。
切割法:根据正投影形体分析,依次作出被切割后的轴测投影。
综合法:用叠加法和切割法进行综合作图,绘制形体的轴测投影。
返回
(一)形体的正等测图画法
步骤:
1.形体分析为六棱柱;
2.选择原点:以上底面中心为原点O;
O1
X1
Z1
Y1
3.画出轴测轴O1X1、 O1Y1、 O1Z1 p=q=r=1 ;
O
O
x2
x1
x1
x1
Y1
Y1
Y1
x2
x2
Z
Z
5.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
例:六棱柱的轴测图画法
1、坐标法
4.采用坐标法,以O1为中心,作出上底面各顶点并连线 ;从六边形各顶点向下作铅垂线,使各垂线的长度等于棱柱的高,画出六棱柱的下底面;
O
X
Z
Y
O
O
x2
x1
x1
x1
Y1
Y1
Y1
x2
x2
Z
Z
步骤:
1.形体分析为六棱柱;
2.选择原点:以上底面中心为原点O;
3.画出轴测轴O1X1、 O1Y1、 O1Z1 p=q=r=1 ;
5.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可见部分。
4.采用坐标法,以O1为中心,作出上底面各顶点并连线 ;从六边形各顶点向下作铅垂线,使各垂线的长度等于棱柱的高,画出六棱柱的下底面;
例:画三棱锥的正等测图
O
O
O
X
X
Y
Y
Z
Z
X1
O1
Y1
Z1
B

C

S

c
s
s
a
b
c
a
b
s
a
b
c
A

Z1
Y1
X1
O1
第一步:画底板(四棱柱)。
32
6
24
6
28
20
8
24
Z
Z
Y
Y
X
X
O
O
O
例:叠加式组合体的轴测图画法
2、叠加法
形体分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叠加;
选择原点:右后下角点
画出轴测轴
采用叠加法依次作出各叠加部分
加深加粗
第二步:画立板(五棱柱)。
32
6
24
6
28
20
8
24
Z
Z
Y
Y
X
X
O
O
O
Z1
Y1
X1
O1
第三步:画支撑板(三棱柱),并整理完成。
Z
Y
X
O
32
6
24
6
28
20
8
24
Z
Z
Y
Y
X
X
O
O
O
X1
Y1
Z1
O1
25
8
20
18
36
第一步:作四棱柱
例:切割式组合体的轴测图画法
18
8
25
16
20
36
10
Z
X
X
Y
Y
Z
O
O
O
3、切割法
作图步骤
1、形体分析,读懂形体
2、选择原点:右后下角点
3、画轴测轴
4、作依次切割部分
5、整理图形
第二步:切左上角
第二步:切前上角,并整理完成。
16
10
X
Y
Z
O
18
8
25
16
20
36
10
Z
X
X
Y
Y
Z
O
O
O
例:已知三视图,画形体的正等测图。
4. 综合法
例:已知三视图,画出形体的正等测图。
1.圆的正等测图画法
在正等测图中,由于空间各坐标面均倾斜于投影面,且倾角相等,则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正等测投影后均为椭圆,椭圆长轴都在圆外切正方形轴测图长对角线上,方向与对应轴测轴垂直,短轴在短对角线上,方向与对应轴测轴平行 。
正轴测图中椭圆可用坐标法,但通常采用近似画法——四心法。
水平圆
正平圆
侧平圆
7
5
6
8
5
7
8
6
X1
Y1
X
Y
1
2
3
4
1
4
3
2
坐标法(通用画法)
a
b
d
c
B1
A1
D1
C1
D
D
O1
Y1
X1
①作圆的外切正方形,边长平行坐标轴。
③作正方形的轴测投影。
2
1
3
4
④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1、2,连1A1、2B1分别与长对角线交于3、4点。
⑤分别以1、2、3、4为圆心,以1A1、2B1、3A1、4B1为半径,画出四段圆弧,完成椭圆。
四心法(仅适用于正等测)
——也称菱形法
O
X
Y
②作轴测轴O1X1、O1Y1。
不同平面上画轴测圆的方法:
水平圆:在X1Y1轴上作菱形,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椭圆短轴上圆心1、2,1、2分别与四个切点连接确定圆心3、4;
正平圆:在X1Z1轴上作菱形,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椭圆短轴上圆心1、2,1、2分别与四个切点连接确定圆心3、4;
侧平圆:在Y1Z1轴上作菱形,菱形短对角线端点为椭圆短轴上圆心1、2,1、2分别与四个切点连接确定圆心3、4。
四心法(仅适用于正等测)
——也称菱形法
2.圆柱正等测图画法
X
Y
O
X'
O'
Z'
O1'



d
d
11
31


41
21


X1
d
h





Y1
O1
1
2
3
4
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水平圆(作菱形)
短轴方向:圆柱轴线方向(Z1轴)
3.圆台正等测图画法
作下底面圆(水平圆、作菱形);
量取圆台高,作上底面圆(水平圆);
连接左右公切线;
加深加粗可见图线。








h
L
4.切口圆柱正等测图画法
作完整圆柱;
量取切口高h,作切口处圆;
量取未切部分L,作出左右两个切面;
加深加粗可见图线。
(2)画出方角的正等测图,沿着角的两边分别截取圆角半径,得到切点。
A1
B1
C1
D1
a
b
c
d
R
R
R
R
H
R
o1
o2
(1)在正投影图上作切线(即方角),标出切点。
O1
O2
O1
O2
(5)加深加粗可见图线
5.圆角正等测图画法
(3)过切点作方角两边垂线相交于O1O2,以O1O2为圆心,O1A1、O2C1为半径作圆弧。
(4)定另一端面圆心并作圆弧,连接公切线

O2

D1
C1
B1
O1
A1

G1

O5

O4

G2

D2
E2

圆角画法:
1.截取 O1D1=O1G1=A1E1=A1F1
=圆角半径
2.作 O2D1⊥O1A1 , O2G1⊥O1C1
O3 E1⊥O1A1 , O3F1⊥A1B1
3.分别以 O2、 O3为圆心, O2D1、
 O3E1为半径画圆弧
4.定后端面的圆心,画后端面
 的圆弧
5.定后端面的切点D2、G2、E2
6.作公切线
例1:

F1

E1
O3

分别做出水平圆、正平圆和侧平圆。
二、斜轴测投影图的画法
当形体的一个空间坐标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而投影线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时,得到的轴测投影为斜轴测投影。
若①形体正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则为正面斜轴测投影;②若形体水平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则为水平斜轴测投影。
由于形体空间坐标面正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即OX、OZ轴平行于投影面,则 :
p=r=1, ∠X1O1Z1=90°,而另两个轴间角为方便作图识图,常取135°。若q=1,则为正面斜等测投影;若q=0.5,则为正面斜二测投影。
Y1
X1
Z1
p = 1
r = 1
q = 0.5
135°
135°
90°
O1
Y1
X1
Z1
p = 1
r = 1
q = 1
135°
135°
90°
O1
正面斜等测
正面斜二测
正面斜轴测投影图中正立面不发生变形,反应实形。
(一)正面斜轴测投影图
由于形体空间坐标面水平面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即OX、OY轴平行于投影面,则:
p=q=1, ∠X1O1Y1=90°,而另两个轴间角常取120°、150°,一般Z1轴画成铅垂线。
若r=1,则为水平斜等测投影;若r=0.5,则为水平斜二测投影。
水平斜等测
水平斜二测
水平斜轴测投影图中水平面不发生变形,反应实形。
(二)水平斜轴测投影图
Y1
X1
Z1
p = 1
r = 0.5
q = 1
150°
90°
120°
O1
Y1
X1
Z1
p = 1
r = 1
q = 1
150°
90°
120°
O1
例:作出下图中空心砖的正面斜二测图
步骤:
1.画出轴测轴;
2.把空心砖的正面投影画到X1O1Z1平面内,并引出各条宽度线;
O
X1
Z
Y1
3.根据空心砖的水平投影给出宽度的一半,作出空心砖后面可见的边线;
(三)画法举例
例:作花格窗的正面斜二测图
X1
Y1
Z1
45°
上面四种不同形式的正面斜轴测轴。这四种轴测图,正面均不变形,三个轴向变形系数中两个是相等的,又叫正面斜二等测图,简称正面斜二测图。
X
Z
Y
1:1
1:1
1:2
右俯视
X
Z
Y
45°
1:1
1:1
1:2
左俯视
O
O
O
X
Z
45°
Y
1:1
1:1
1:2
右仰视
O
X
Z
Y
45°
1:1
1:1
1:2
左仰视
正面斜轴测图:轴测轴、轴间角
八点法:圆与外切四边形的四个切点,圆与外切四边形对角线的四个交点。
(四)圆的斜二测投影图画法
1
2
3
4
a
b
c
d
二、作以d和4为底边定点的直角等腰三角形,以d为圆心d5为半径画圆弧.过圆弧与14的两个交点作12的平行线,交对角线于e、f、g、h四点。
X
Y
O
e
f
g
h
一、画出圆的外切四边形abcd。连接对角线13、24.
5
三、用曲线光滑连接a-h八个点,即为水平面内圆的斜二测画法。
f
八点法画圆斜二测图
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的画法
由于两个椭圆的作图比较繁琐,所以当形体两个方向上有圆时,一般不用斜二测投影图,而采用正等测投影图。
若只有一个坐标面有圆则可作相应坐标面的斜二测投影图,斜二测投影图最大的优点为:形体上凡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均反映实形。
例:画摇臂斜二测图
在摇臂三视图上确定直角坐标并给出宽度
X
Y
O
Y1
Y2
正面有圆,用正面斜二测
Z1
X1
Y1
O1
0.5Y1
画出轴测轴,然后先画厚度为Y1部分平行于XOZ面的圆或圆弧,再画出两弧的公切线。
Y1
Y2
X1
Z1
Y1
O1
0.5Y1
0.5Y2
用前移圆心的方法,画厚度为Y2部分的圆筒。
整理描深,擦去不可见图线和共面分界线
Y1
Y2
1、轴测投影的选择原则
⑴ 应尽可能多地表达清楚物体的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⑵ 作图方法简便;
2、绘制轴测投影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⑴ 轴测投影方向的选择,应尽可能多地看到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和特征;
返回
⑶ 选择轴测投影图时,应避免物体上某个或某些棱面积聚成一条直线;
⑷ 选择轴测投影图时,应避免物体上转角处不同棱线在轴测投影图中共线。
三、轴测投影的选择
⑵ 选择轴测投影图时,应尽可能看全物体上的通孔、通槽等。
曲线多、形状复杂的物体常用斜轴测,方正平直的物体常用正轴测。
在单一坐标面上有圆形的物体,采用斜轴测可以避免画椭圆,使作图较为简便
物体上有45°斜面,当斜轴测图中Y坐标取45°该面会画成一条直线,形态较差,表现物体也不生动,改变斜轴测的Y坐标倾角可以改善图形形态。
45°
30°
适用于斜二测图的形体
适用于正等测图的形体
各种轴测图的比较和运用
1 正等测
2 斜二测图
1) 立体感强
1) 立体感较好
3 斜等测图
1) 立体感稍差
2) 作图较简便
2) 作图方便
2) 作图简便
3)度量性好
3)度量较不方便
3)度量性好
常用
当物体表面的圆、曲线或较复杂的平面图形集中在平行于一个坐标面的方向时常采用
水、电、气等管线布置图以及小区规划图
分析所画物体的三面投影图表示的实形体形状特征,确定轴测图类型和种类。
选择观看角度,研究从哪个角度才能把物体表现清楚,可根据不同需要而选用俯视、仰视、左视、右视。
选择合适的轴测轴,确定物体的方位。
选择合适的轴向变形系数,沿轴按比例量取物体的尺寸,首先画一个投影轴测图,然后画第三向度。
加深图线,完成轴测图。
画轴测图的基本步骤:
本 章 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