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屋顶、地面的保温与隔热 课件(共23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屋顶、地面的保温与隔热 课件(共23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墙体构造
项目4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指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黏剂、锚固件等)构成并且适用于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外墙外保温工程是指将
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组
合、组装、施工或安装
,固定在外墙外表面上
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的
工程,如图4-33所示。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1)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由EPS板保温层、薄抹面层和饰面涂层构成,EPS板用胶粘剂固定在基层上,薄抹面层中满铺玻纤网。如图4-34所示。
(2)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时,在受负风压作用较大的部位宜使用锚栓辅助固定。
(3)EPS板宽度不宜大于1200mm,高度不宜大于600mm。
(4)必要时应设置抗裂分隔缝。
(5)EPS板薄抹灰系统的基层表面应清洁,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
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找平层
应与墙体粘结牢固,不得有脱
层、空鼓、裂缝,面层不得有
粉化、起皮、爆灰等现象。
(6)粘贴EPS板时,应将胶粘剂涂在EPS板背面,涂胶粘剂面积不得小于EPS板面积的40%。
(7)墙角处EPS板应交错互锁,如图4-35a)所示。门窗洞口四角处EPS板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EPS板切割成形,EPS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如图4-35b)所示。
胶粉 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由界面层、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抗裂砂浆薄
抹面层和饰面层组成,如图4-36
所示。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经现
场拌合后喷涂或抹在基层上形成
保温层。薄抹面层中应满铺玻纤网。
(1)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设计厚度不宜超过100mm。
(2) 基层表面应清洁,无油污和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空鼓、疏松部位应剔除。
(3)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宜分遍抹灰,每遍间隔时间应在24h以上,每遍厚度不宜超过20mm。第一遍抹灰应压实,最后一遍应找平,并用大杠搓平。
(4)保温层硬化后,应现场检验保温层厚度并现场取样检验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干密度。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以现浇混凝土外墙作为基层,EPS板为保温层。EPS板内表面沿水平方向开有矩形齿槽,内、外表面均满涂界面砂浆。在施工时将EPS板置于外模板内侧,并安装锚栓作为辅助固定件。浇灌混凝土后,墙体与EPS板以及锚栓结合为一体。EPS板表面抹抗裂砂浆薄抹面层,外表以涂料为饰面层,如图4-37所示。薄抹面层中满铺玻纤网。
(1)EPS板宽度宜为1.2m,高度宜为建筑物层高。
(2)锚栓每平方米宜设2~3个。
(3)水平抗裂分隔缝宜按楼层设置。垂直抗裂分隔缝宜按墙面面积设置,在板式建筑中不宜大于30m2,在塔式建筑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留在阴角部位。
(4)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不宜大于1m,混凝土需振捣密实均匀,墙面及接茬处应光滑、平整。
(5)混凝土浇筑后,EPS板表面局部不平整处宜抹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修补和找平,修补和找平处厚度不得大于10mm。
要求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以现浇混凝土为基层,EPS单面钢丝网架板置于外墙外模板内侧,并
安装Φ6钢筋作为辅助固定件。浇灌混凝土后
,EPS单面钢丝网架板挑头钢丝和Φ6钢筋与
混凝土结合为一体,EPS单面钢丝网架板表面
抹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形成厚抹面层,外表
做饰面层,如图4-38所示。以涂料做饰面层
时,应加抹玻纤网抗裂砂浆薄抹面层。
(1)Φ6钢筋每平方米宜设4根,锚固深度不得小于100mm。
(2)在每层层间宜留水平抗裂分隔缝,层间保温板外钢丝网应断开,抹灰时嵌入层间塑料分隔条或泡沫塑料棒,外表用建筑密封膏嵌缝。垂直抗裂分隔缝宜按墙面面积设置,在板式建筑中不宜大于30m2,在塔式建筑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留在阴角部位。见表4-2所示。
(3)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不宜大于1m,混凝土需振捣密实均匀,墙面及接茬处应光滑、平整。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由机械固定装置、腹丝非穿透型EPS钢丝网架板、掺外加剂
的水泥砂浆厚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
如图4-39所示。以涂料做饰面层时,
应加抹玻纤网抗裂砂浆薄抹面层。
(1)腹丝非穿透型EPS钢丝网架板腹丝插入EPS板中深度不应小于35mm,未穿透厚度不应小于15 mm。腹丝插入角度应保持一致,误差不应大于3°。板两面应预喷刷界面砂浆。钢丝网与EPS板表面净距不应小于10mm。
(2)机械固定系统固定EPS钢丝网架板时应逐层设置承托件,承托件应固定在结构构件上。
(3)机械固定系统金属固定件、钢筋网片、金属锚栓和承托件应做防锈处理。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围护,通常由面板和后面的支撑结构组成。
一、建筑幕墙分类
按主要支撑结构形式,建筑幕墙分为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幕墙钢结构、金属屋面等。
1、构件式幕墙
构件式幕墙的立柱(或横梁)先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再安装横梁(或立柱),立柱和横梁组成框格,面板材料在工厂内加工成单元组件,再固定在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框格上。面板材料单元组件所承受的荷载要通过立柱(或横梁)传递给主体结构。
  构件式幕墙分为:
  明框幕墙:金属框架的构件显露于面板外表面的框支承幕墙。
  隐框幕墙:金属框架的构件完全不显露于面板外表面的框支承幕墙。
  半隐框幕墙:金属框架的竖向或横向构件显露于面板外表面的框支承幕墙。
构件式幕墙
构件式幕墙优点:
  1.施工手段灵活,工艺成熟,是采用较多的幕墙结构形式。
  2.主体结构适应能力强,安装顺序基本不受主体结构影响。
  3.采用密封胶进行材料密封,水密性、气密性好,具有较好的保温、隔声降噪能力,具有一定的抗层间位移能力。
  4.面板材料单元组件工厂制作,结构胶使用性能有保证。
2、单元式幕墙
是指由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墙。单元式幕墙主要可分为:单元式幕墙和半单元式幕墙又称坚挺单元式幕墙,半单元式幕墙详分又可分为:立挺分片单元组合式幕墙,窗间墙单元式幕墙。
单元式幕墙主要特点:
1.工业化生产,组装精度高,有效控制工程施工周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单元之间采用结构密封,适应主体结构位移能力强,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和钢结构高层建筑。
  3.不需要在现场填注密封胶,不受天气对打胶的影响。
  4.具有优良的气密性、水密性、风压变形及平面变形能力,可达到较高的环保节能要求。
3、幕墙钢结构
幕墙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
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在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馆、机场、剧院、大型厂房)等建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幕墙钢结构主要特点:
设计先进:运用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钢材力学特性,大量节约钢材。
  结构新颖:结构精巧,极大扩展建筑空间,建筑时代感强。
  安装快捷:构件标准,制作精良,施工安装简便、快捷、安全。
  技术完备: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完备的技术体系。
4、金属屋面
金属屋面将采光通风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清新明亮的自然环境和新颖独特的艺术造型。
  产品特性:全新的系统设计,完全将结构安全融入建筑艺术; 先进的防漏、防水、防结露技术,全面展示建筑玻璃的美感;
  超前的节能环保设计,保证人类亲近大自然的同时,降低能耗和伤害;
  多项新技术的综合应用(防火、防腐、遮阳、控制),提高了建筑屋面的安全性、适用性。
二、建筑幕墙应符合的规定
(1)幕墙所采用的型材、板材、密封材料、金属附件、零配件等均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玻璃幕墙分隔应与楼板、梁、内隔墙处连接牢固,并满足防火分隔要求
(3)玻璃幕墙的建筑高度及用于抗震地区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4)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并应具有抗撞击的性能。
2
3
1
墙体是建筑物重要的承重结构,设计中需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结构要求。
砖墙的细部构造,包括明沟、兼水、勒脚、防潮层、窗台、门窗过梁、圈梁、墙中孔道及防火墙等部位。
隔墙根据其材科和施工方式不同,可分成砌筑隔墙、立筋隔墙和条板隔墙。砌筑隔墙有砖砌隔墙和砌块隔墙两种。
一、 填空题
1.墙体按照其在房屋中所处住置的不同,有 和 之分。
2.墙体按照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 、 、 ,三种。
3.非承重墙体包括 、 、 三类。
4.墙体的承重方案有 、 、 、和墙柱混合承重。
5.散水的宽度一般为 ,当屋面挑檐时,散水宽度应 ,散水坡度一般为 。
6.常用的过梁构造形式有 、 、 三种。
7.空心砖隔墙质量轻,但吸湿性大,常在墙下部砌 黏土砖。
8.在墙承重的房屋中,墙体既是 构件,又是 构件。
二、选择题
1.隔墙的建筑功能主要是
A.水平向分隔空间的作用 B.竖向承重的作用
C.水平向抗风的作用 D.保温防火的作用
2.墙体依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为
A.内墙、外墙 B.承重墙、非承重墙
C.实体墙、空心墙 D.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
3.宿舍、办公楼、旅馆等小开间建筑在选用混合结构时,宜采用 方案。
A.横墙承重 B.纵墙承重 C.纵横墙承重 D.墙框混合承重
4.在墙体承重方式中,纵墙承重的优点是 、
A.空间组合较灵活
B.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C.整体刚度好
D.楼板所用材料较横墙承重少
5.横墙承重方案中,建筑开间在 以内时较为经济。
A.3.0m B. 4.2m C.2.4mD.5.7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