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汉 课件(共15张PPT)《中国秘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汉 课件(共15张PPT)《中国秘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汉
要点:
秦代: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
2.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
汉代:
3.秘书工作制度趋于稳定,并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
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视作基本模式。
文字和公务文书。
第一节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一、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
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
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
寺为辅。
(一)削弱相府、起用尚书
(二)尚书台的设立
(三)尚书台最后取代相府
(四)尚书台的结构及地位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第一节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二、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一)御史寺秘书职能的盛衰
(二)皇宫、朝廷的秘书机构分流
(三)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谒者、符玺令、太史令、女史、秘书监
(四)宦官秘书
中常侍、侍中、黄门侍郎、
中书令
(五)信访机构
公车府、谤木和肺石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秘书官吏的选拔
(一)秦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中央政府重要秘书官员:
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
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
地方政府秘书官吏
试吏法
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人员,
通过学校培养、输送
以吏为师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汉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1.察举、征召、辟除
2.学校培养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一)秦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秦律规定:“非史子 (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
规定:“下吏能书者,毋敢从史之事。”
保证秘书人员政治上的可靠性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二)汉朝秘书的任职资格
考试录用
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
能背诵籀书九千字以上,考八种字体
面试
注重其文采,还注重其实际工作的经验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三、 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一)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五善”是:
(一)“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
(二)“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
(三)“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
(四)“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
(五)“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五失”是:
(一)“夸以 ”,即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
(二)“贵以大”,即好大喜功,不实事求是;
(三)“擅制割”,即独断专行,飞扬跋扈;
(四)“犯上弗知害”,即犯上作乱,目无法纪;
(五)“贱士而贵贝货”,即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
(二)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常课
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
小考根据其德行、勤懒、是否忠顺朝廷、忠于主官、勤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分别奖或罚。
集簿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秦汉时期的文书载体,以简牍为主,缣帛为辅。
汉朝出现了纸质文书和铁质文书。
(一)行文规定
(二)书写格式
(三)避讳制度
(四)文书运转程序
(五)文书校勘制度
(六)用印制度
(七)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文体
(一)皇命文书(下行文)
秦代 :制、诏
汉代: “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二)上行文
臣下上呈皇帝的文书有:奏、章、表、疏、议、状、书
(三)各级政府的下行文
汉代:告、令、教、敕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四)平行文
汉代:有移文、移书、檄移、品约
(五)机密文书
汉代:封事、合檄、飞檄
(六)公开张贴的文书
汉代:露布、扁书、板檄
汉代公文的总称为“文书”,也称“文案”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档案工作
(一)档案的收集
(二)档案的利用
秦: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汉:修史
(三)档案库的建立
秦:藏府、书府
汉:石渠阁、兰台、东观
(四)档案保护制度
思考题:
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2.简述秦汉秘书人员的选拔与任用。
3.秦汉有哪些对秘书的考核制度
4.汉朝中央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