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文沿革 课件(共21张PPT)《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公文沿革 课件(共21张PPT)《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文书处理
【第1章】
第二节 公文沿革
一、公文的产生
文字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必要条件(基本前提)。
文书区别于其他交流载体的首要特征——准确的信息内容。
在人类社会早期只有文字才能比较准确地记述和反映交流的信息内容。
2. 社会组织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充分条件
文书是带有一定策令性的信息;
其影响力由制作文书的社会组织的权威性所赋予;
文书作为社会组织能够克服时空界限的管理工具应运产生;
国家是社会组织最完备形式,文书成为国家管理社会、处理公务、行使权力和表达意志的工具之一。
文献记载:
——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经典《尚书》
——我国学者徐望之《公牍通论》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 尚书》 :收入这部经典的是从尧舜到秦穆公期间的下行文书,即所谓“书者,古之号令”。
徐望之《公牍通论》:“人类有政治之组织,即有法令;有文字之法令,即有公牍”。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生产往前发展,出现了阶级,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
——帮助我们认识文书的起源和由此起源决定的基本特征。
二、历代公文沿革
1.先秦时期——公书与文书工作初创期
在我国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出现最早的公文,商代末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国家文书工作机构太史寮,公文有了分类,形成了初步的文书工作制度及代表作。
我国最早公文。19世纪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书,是镌刻在甲骨上的三千多年前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
初步的文书工作制度
(1)创立了公文签名制度。
(2)创立了公文正副本制度。
(3)初步形成拟文制度。
(4)出现用印制度。
与公文有关的文献。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汇集而成的《尚书》
2.秦汉时期——公文与文书工作的确立期
秦汉时期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社会,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文书工作机构随之产生,文书人员的设置已成体系,文书工作制度和公文种类也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仿照和沿袭。
公文种类。已有大致固定的下行文和上行文的区分。
文书工作制度。为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有了严格的公文体式,对固定格式、严格程序、专用语等都有相应规定。重要制度包括:
(1)抬头和避讳制度。 (2)用印制度。
(3)公文传递制度。 (4)公文的校勘制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与文书工作的发展期
本时期我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各朝的文书机构及文书名称不尽统一。
主要特点
公文文体的演变
文书理论有突破
纸张成为公文唯一的书写工具
催生一系列新的文书工作制度。
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公文起源、发展、文种变迁及写作要求和规律的学术著作。
这一时期出现了明显的“文”、“笔”之分。
公文书写材料的变化。西汉末已能造纸,但不普遍。及东晋末桓玄下令 “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
文书工作制度的演变。
(1)卷轴制度。 (2)用印制度。
(3)骑缝、押缝制度。 (4)连署制度。
变革引发文书工作里程碑式的系列变化。一是引发了书写工具的改进。毛笔成为主要书写工具,字体由隶书而形成楷书,进而产生草书,公文书写速度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二是直接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文书工作制度,大大提高了文书工作效率。
4.唐宋时期——公文与文书工作成熟期
这一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我国古代公文和文书工作也进入成熟期。
在此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全面分离
文书工作分工日益细密
文书制度进一步完善
文风得到有力整顿
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公文写作大家和公文作品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进了公文制作手段
公文制度。利用刑律确立,更趋严密。
(1)一文一事制度。
(2)贴黄制度。
(3)签押判署制度。
(4)引黄制度。
(5)公文封装和保密制度。
(6)上下行文区别甚严
5.元明清时期——公文与文书工作完备期
元代文书制度在继承基础上有不少创新。
明代
_____废除了在中国古代沿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得皇帝直接指挥国事的秘书机构及秘书人员得到极大发展。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规模之大,效率之高,人员之精前所未有,所以其公文与文书工作制度也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_____这一时期公文分类愈详,种类繁多。
_____在应用文研究方面渐趋深入。
_____明代的整套文书工作制度集我国古代文书工作制度之大成,对清代以至近、现代文书工作均有直接影响。
文书工作制度
(1)首创照刷、磨勘制度。
(2)完善公文传递制度。
(3)条旨(票拟)制度。
(4)屡禁繁文及贴黄制度。
(5)公文格式制度。
第三节 公文的发展
一、近现代公文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公文与文书工作变革
1.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公文程式条例》。
废除了封建王朝的公文种类和程式,规定了新的公文文种,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明确其新的适用范围,划一了公文程式。
2.国民党政府的文书工作改革。
三次规模较大的文书工作改革,七次修订公文程式。
在简化公文结构、规范公文用语、限制公文篇幅、统一公文办理程序等方面有积极的尝试,取得显著效果,对于促进我国文书工作的近代化进程有前所未有的积极意义。历史的局限性使得改革措施的有效推行受到限制。
革除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公文格式、称谓以及抬头避讳制度,革新公文撰制制度,包括规定新式的公文纪年方式、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划一公文用纸和格式、提倡使用语体文而摒弃封建公文套语、制定并多次改革公文程式,加强公文催办、保密、协商办理制度,实施公报制度等均为值得肯定的做法。
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机关
的文书工作。
1931年2月,周恩来邀请瞿秋白拟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关于文书、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中央秘书处《文件处置办法》
抗战时期,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势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内和根据地政权内,对旧公文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一扫其在内容和体式上存在的流弊,突出鲜明的革命特色。
解放战争后期,民主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等人民政权的文书工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公文与文书工作提供了丰富经验,亦为发展基础之一。
(二)新中国公文与文书工作的发展
1.完善文书工作制度,实现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文书工作体系,进入发展新时期。
2012年4月1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与此配套的国家标准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同时发布施行。
二、公文演变发展规律
一是公文的演变、发展反映了历代政权的性质,也反映了统治者的需要及其对于公文在行使政治权力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二是公文的演变、发展与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技的进步有密切关系,尤其在公文的载体、书写材料、传递方式制度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三是公文的演变、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管理方式的需要,与人类社会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思考练习题
如何理解文书、公文、文件的相互关系?
阐述唐宋时期主要的公文制度及其对当代文书工作的启示。
结合公文的历史沿革谈谈怎样理解公文演变、发展规律。
解释以下名词术语。
(1)照刷、磨勘制度;(2)连署制度;
(3)甲骨文书; (4)引黄制度。
本 章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