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病 理 学 基 础风湿病1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风湿病的概述概念: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病变累及部位: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特征:风湿小体形成。风湿病的病因1. 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根据:①患者发病前1~2周常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史;②发病时多数患者血抗链“O”增高;③本病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盛行的寒冷地区;④用抗菌素及时治疗链球菌感染可明显减少风湿病发生和复发。风湿病的病因2. 不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直接感染引起。证据:①链球菌感染为化脓性炎症,但风湿病为非化脓性炎症;②风湿病发生不在链球菌感染初期,而在链球菌感染2~3周后;③风湿病并不发生在链球菌感染的直接部位,而在远离感染灶的心脏、关节、脑等部位;④在血液、病灶内不能培养出链球菌;⑤风湿病是急性炎症,但病灶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风湿病的发病机制1.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2. 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①链球菌细胞壁的C抗原(糖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结缔组织的糖蛋白产生交叉反应;②链球菌细胞壁的M抗原(菌体蛋白)引起的抗体与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交叉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活性物质,引发超敏反应性病理损害。2风湿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1. 变质渗出期⑴变质:①变性:结缔组织基质—黏液样变;②坏死:胶原纤维—纤维素样坏死。⑵渗出:①少量浆液和纤维素渗出;②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及少量浆细胞、单核细胞。此期持续时间:1个月风湿病的病理变化2. 增生期(肉芽肿期)病变特点:形成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具有诊断意义。风湿小体镜下观:中心: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大量风湿细胞(又称枭眼细胞,由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演化而来);外围: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此期持续时间:2~3个月。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病的病理变化3. 瘢痕期(纤维化期)病变特点:风湿小体纤维化演化过程:纤维素样坏死→溶解吸收;风湿细胞→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风湿小体 →梭形小瘢痕。此期持续时间:2~3个月。风湿病整个病程经过:4~6个月。小 结1. 风湿病是一种与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超敏反应性炎性疾病,并非链球菌直接感染所致。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机体抵抗力和反应性在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2.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性肉芽肿为其特征。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变质渗出期、肉芽肿期和瘢痕期3期。风湿病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和血管等,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危害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