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1课堂教学炎症33ppt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第二节 急性炎症第三节 慢性炎症目 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掌握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理变化;2.掌握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和病变特点;3.熟悉炎症的局部与全身表现,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作用,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1.能结合所学病理学知识解析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2.能学会识别炎细胞和初步判断炎症的类型一、概念: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致炎因子)导致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二、炎症的原因(概念中提到的致炎因子)1、生物性因素:最常见 , 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2、物理性因素:如高温、低温、机械性创伤、放射线和紫外线等。3、化学性因素: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内源性毒性物质。4、变态反应 :多种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可以引起炎症反应。5、组织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坏死组织可诱发炎症反应。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损伤)渗出(防御)增生(修复)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Part01变质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坏死统称为变质。 (致炎因子导致的损伤性病变,一般见于炎症早期)(1)其形态学变化:① 实质细胞: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等。② 间质: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镜下观:早期: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红染的细颗粒状物;晚期:胞质疏松透明、淡染,呈气球样变。上皮细胞肿胀,胞质内布满红染的颗料状物质肝细胞高度水肿,呈气球样改变1、变质:(2)代谢变化:为下面的渗出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①局部分解代谢增强②炎区组织的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升高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Part02渗出2、渗出(机体产生的防御性病变,多见于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是指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组织内的过程。 渗出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为炎症的标志性病变(防御)。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2、渗出由三个过程组成(1)血流动力学的改变(2)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与液体渗出(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白细胞渗出和吞噬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与液体渗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渗出由三个过程组成2、渗出有三个过程(1)、炎区血液动力学改变①细小动脉短暂痉挛收缩②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炎性充血)③血流减慢, 进一步停滞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2)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与液体渗出: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在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在体腔或关节腔称为炎性积液。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渗出液 漏出液原因 炎症 非炎症蛋白量 30g/L 以上 25g/L 以下比 重 大>1.018 小<1.018细胞数 >1000×106 /L <300×106 /L蛋白定性实验 阳性 阴性凝固性 能自凝 不能自凝透明度 浑浊 澄清渗出液的防御作用①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局部的损伤;②带来营养物质,带走炎区代谢产物;③含有抗体、补体及溶菌酶可消灭病原微生物并中和毒素;④渗出的纤维蛋白,能交织成网,阻止细菌扩散,利于中性粒细胞捕获与吞噬。后期还可以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架。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渗出液过多的不良后果:①压迫和阻塞:心包积液,压迫心脏;喉头水肿,影响呼吸,甚至造成窒息;②纤维蛋白机化:造成组织的粘连和硬化,如心包粘连,胸膜粘连,肺肉质变等。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Part02渗出白细胞渗出和吞噬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与液体渗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渗出由三个过程组成(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炎症反应中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这一过程称白细胞渗出,游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炎细胞在炎区聚集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大致步骤为边集、附壁与黏着、游出与趋化、吞噬,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是炎症防御的主要环节。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2.渗出① 边集、附壁和黏着白细胞离开轴流到达血管的边沿部,称边集;边集的白细胞通过表面粘附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识别、相互作用而附壁和黏着在血管壁上。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②白细胞游出与趋化作用白细胞附壁与黏着后,通过内皮细胞连接处,以阿米巴运动的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中逸出称为游出。各种白细胞均以同种方式游出,中性粒细胞游出最快,淋巴细胞游出最慢。趋化作用:指游出的白细胞主动向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诱导白细胞做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细菌产物、组织崩解产物、炎症介质等)。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2.渗出(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2.渗出(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白细胞渗出的防御作用①吞噬作用:(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2.渗出(3)白细胞渗出和吞噬白细胞渗出的防御作用②免疫作用:主要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和炎症早期。②单核-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常见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结核、伤寒)、病毒感染时的炎症灶内。③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炎症、寄生虫感染的炎症灶内。④淋巴细胞、浆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时的炎症灶内。左:嗜酸性粒细胞 右:中性粒细胞上:中性粒细胞 下:淋巴细胞浆细胞Part03增生①间质增生: 一般以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②实质增生:炎症灶周围的上皮细胞或实质细胞也发生增生,有时伴有淋巴组织的增生。增生有利面:修复及限制炎症扩散。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三:炎症的基本病变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等刺激下,炎区组织实质和间质细胞增殖称增生。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四、炎症介质炎症介质是指参与或诱导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来自细胞或血浆。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PGE2 ,PGD2 , PGF2 ,PGI2 ,NO血管壁透性增高:组胺,缓激肽,C3a C5a 白三烯,PAF,P物质趋化:C5a,LTB4,细菌产物,IL-8,TNF发热:IL-1,IL-6,TNF,PG,PGE2疼痛:PGE2,缓激肽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水解酶,NO,补体 等1、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2、炎症的全身反应 :(1)、发热: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尤其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发热非常明显。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五: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变化:①一般为增多:且增多的白细胞类型以何种为主与前面提到的炎症灶内浸润的白细胞以何种为主是一致的,严重感染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这种现象称为“核左移”②少数减少:如伤寒、流行性感冒。(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肝脏、脾脏、骨髓、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增生,体积增大。(4)、非炎区实质器官的病变:如心脏、肝脏、肾脏、大脑等实质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一般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它们释放的毒素经血液循环使这些器官发生变质。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五: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按炎症发生、发展经过和持续时间分为:超急性炎症:病程仅数小时至几天,病变以变质为主。急性炎症:病程多在一个月内,病变以变质、渗出为主。亚急性炎症: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病变以变质和增生为主。慢性炎症:病程在半年以上,病变以增生为主。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六:炎症的临床类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