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茶馆(节选)》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茶馆》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茶馆》创作背景及话剧知识。
2、理清戏剧情节,关注戏剧冲突,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难点)
【知识链接】
1.识作者
老舍,原名 ,字 ,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
的称号。
老舍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艺术世界。老舍作品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五九》,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探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3.解题目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剧中的“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茶馆》共三幕剧: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
第二幕: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
4.知文体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 、 、 。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自主预习】
1. 根据主要人物概括第一幕的主要情节,完成表格。
序号 主要事件 核心人物
① 唐铁嘴看相,王利发送茶 唐铁嘴、王利发
② 二德子、常四爷
③ 刘麻子、康六
④ 刘麻子、常四爷
⑤ 乡妇、秦仲义、常四爷
⑥ 秦仲义、庞太监
⑦ 常四爷、宋恩子二人、庞太监、康顺子
2. 按照社会阶层将剧中人物归类
阶层 人物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社会渣滓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一类是在“三座大山”下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文本探讨】
1. 梳理剧中主要事件,探讨其揭示的时代特征
事件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茶客对话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庞太监买妻
2.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事件 矛盾冲突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B.“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这句舞台说明透露出王利发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谈国事而受牵连、影响茶馆生意的心理。
C.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的旗人形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D.《茶馆》中塑造了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皮刘麻子等社会渣滓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态和畸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茶馆》全剧没有贯穿到底的情节或矛盾斗争,剧中人各有各的故事,相互间没有太多纠葛,但人物性格的内部冲突比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要强烈得多。全剧就像一张“群像画”,展示着人物①____的生活风貌和性格特点。 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以各自的命运沉浮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剧中的各色人物,哪怕是只出场了一次的,即使只说了②____,也都影响着他人,暗示着时代。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尤其是作家还把曲艺这种民族的艺术糅进剧作之中,不仅提升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更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
老舍一向被誉为幽默大师,《茶馆》全剧的基调是喜剧的,虽然有不少悲剧性的画面,但是最悲惨的情节也是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的,正是因为悲剧中的幽默的运用,使得讽刺意味更加明显。剧中的小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幽默的对象,正是这些小人物形象构成了寓悲于喜、啼笑皆非的茶馆,起到了强烈的反讽艺术效果。短短两个多小时的三幕剧,三个时代,两代人的苦难生活,老舍先生刻画得③____,入木三分,把悲伤藏在嬉笑中,笑和泪并在一起,唱出了一曲笑中带泪的悲歌。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茶馆》学案一答案
【知识链接】
1.舒庆春 舍予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4.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自主预习】
1. 根据主要人物概括第一幕的主要情节,完成表格。
序号 主要事件 核心人物
① 唐铁嘴看相,王利发送茶 唐铁嘴、王利发
② 二德子逞凶,常四爷力抗 二德子、常四爷
③ 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 刘麻子、康六
④ 刘麻子推销,常四爷骂洋货 刘麻子、常四爷
⑤ 乡妇卖女,秦仲义谈救国 乡妇、秦仲义、常四爷
⑥ 秦庞争锋,茶客闲谈 秦仲义、庞太监
⑦ 常四爷被捕,庞太监买妻 常四爷、宋恩子二人、庞太监、康顺子
2. 按照社会阶层将剧中人物归类
阶层 人类
下层劳动人民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
有闲阶级 松二爷、常四爷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 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社会渣滓 黄胖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流氓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一类是在“三座大山”下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文本探讨】
1. 梳理剧中主要事件,探讨其揭示的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马五爷施威 帝国主义横行
康六卖女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常四爷骂洋货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鸽子之争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茶客对话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庞太监买妻 封建势力的荒淫
2.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事件 矛盾冲突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小业主的矛盾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正义民众与民族资本家的矛盾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课堂检测】
1.C
2.①各种各样 ②三言两语 ③淋漓尽致
【解析】 ①处,所填成语用来形容不同人物的生活风貌和性格特点,各种各样:各种不同的类别、样式。②处,语境是说人物出场少,台词少,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③处,根据后面的“入木三分”可知,语境是说老舍先生刻画得很透彻。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3. 不仅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更提升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
【解析】 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缺少宾语,应在其后加“等难题”;二是语序不当,“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应互换位置。
《茶馆》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及本文艺术特色。(难点)
2.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重点)
【自主学习】
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茶馆》中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十多个,他们各有自己的经历,各有自己的故事,身份、形象、作用各异。请从第一幕中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并概括其形象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①圆滑机灵,善于应酬: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② :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
③ :“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④ : “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王利发是一个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2、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①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 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② :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③ :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常四爷是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4、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文本探讨】
1、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剧本构思】
①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的结构是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剧中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都只是大茶馆中的一个画面,由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
②群像式的人物。
茶馆是个三教九流聚会处,容纳各色人物。
一是人物众多:《茶馆》第一幕里光有台词人物就22个;
二是人物杂陈:《茶馆》第一幕里,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吃洋教的小恶霸、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之中。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画图。
③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没有尖锐的冲突。人物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与时代的冲突。它们连缀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兵荒马乱 珍馐美味 瞌头作揖 云消雾散
B.天灾人祸 废尽心机 莫谈国事 垂头丧气
C.横眉立目 惹事生非 荒诞无稽 不容分说
D.满面春风 穿着讲究 另眼相看 理直气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3、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利发 ②松二爷 ③康顺子 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 ⑦宋思子 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 ⑩巡警老林、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③/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
C.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⑩
4、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只是一个剂,一个催化剂。(反复)
B.不,我马上要赶到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夸张)
C.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引用)
D.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反问)
5、下面有关《茶馆》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离婚》《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伤逝》,话剧有《茶馆》《龙须沟》。
B.三幕话剧《茶馆》,通过在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C.《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把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
D.《茶馆》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是一首带笑的葬歌。它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表现了必须埋葬旧时代这一主题。
6、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展示矛盾冲突,秦仲义和庞太监两人表面热热乎乎,实际上都是语藏锋机,话里有话。试结合剧本背景,揣摩下面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1)秦仲义潜台词:
(2)庞太监潜台词:
7、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从1958年3月29日至今,北京人艺话剧院近52岁的剧目《茶馆》已迎来了600场演出。为此,蓝天野、郑榕、韩善续、吕中、濮存昕、梁冠华、杨立新、冯远征、吴刚、何冰等两代《茶馆》演员齐聚人艺。还是同样的舞台,新一代演员并没有使《茶馆》的“茶香”淡去,如今,茶香绕梁。
(摘自“新浪网”)
(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限于10字以内)
(2)你认为《茶馆》演出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茶馆》学案二答案
【自主学习】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①圆滑机灵,善于应酬。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②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③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④偶尔善意。 “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王利发是一个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2、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①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 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②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③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常四爷是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①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②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
松二爷是一个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4、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①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②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秦仲义家境殷实,主张维新,实业救国,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敢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的代表,也算黑暗中的一道微光。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文本探讨】
1、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1)富有韵味的京味语言。“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嘛!……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风味;“烂肉面”“斗蛐蛐”等北京地域内的特有词汇的频繁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2)人物语言个性化。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3)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比如唐铁嘴儿曾经说过:“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伺候我一个人。”这话听起来极为荒诞,充分展现了这一角色对于国家荣辱和民族命运的不屑一顾,老舍先生以此对那些愚昧麻木的百姓进行了深刻讽刺。比如松二爷说:“我饿着,也不能让鸟儿饿着!”这句话表现出了他愚昧的思想,也暗示了松二爷的命运,既不务实也不肯接受现实,充满了讽刺意。
(4)精彩的潜台词(讽刺幽默)。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课堂检测】
1.D(解析:A项中“瞌”应为“磕”;B项中“废”应为“费”;C项中“事”应为“是”。)
2.B(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是“兴起和发展”;C项成分残缺,在“艰苦的”后面加“过程”;D项搭配不当,“搭建”不能和“文化名片”搭配。)
3.B(解析: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是社会的渣滓。)
4.A.用了比喻的修辞。
5.A “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伤逝》,话剧有《茶馆》《龙须沟》”中的“《伤逝》”错误。《伤逝》不是老舍的作品。《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
6.(1)维新变法失败了,你可以不必提心吊胆了
(2)变法失败了,大权还掌握在我们手里,天下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推翻的,你维新可要小心脑袋。
7.(1)《茶馆》依旧“飘香” (2)《茶馆》是经典之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