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衣》学案检测(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无衣》学案检测(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无衣》
学案检测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基本内容。
2.把握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理解并欣赏《诗经》的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
3.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过程
(一)作品简介
《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 11 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7 世纪)500 年间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诗》,存诗 305 篇,也称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汉代后被儒家列为儒家经典,故称 。
补充:
“ 五经”:
“ 四书”:
“ 六艺” :(教育科目)
(二)《诗经》六义
《诗经》按乐曲分为 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 15 个地区的诗歌,绝大部分是 ,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雅”是 ,有“大雅”和“小雅”;“颂”是 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三)字词检测
1.明确字音
矛戟( ) 偕作( ) 同裳( )
2.解释词义
①袍: ②兴师:
③修: ④同仇:
⑤泽: ⑥裳:
⑦甲兵: ⑧行:
(四)整体感知
1、划分朗读节奏,感悟诗歌情感。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五)文本研读
1、本文分为三小节,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这种章法特点我们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样写有何作用?
2、小组合作,再读诗歌。比较诗歌的三章有何异同,思考这样安排诗节的原因。
3、整首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疏通文意
文本研读
1、重章置句是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只在各章对应的位置换几个字词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表达效果】
①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
②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
③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内容更具体,战斗力更强。当劳动人民在强敌压境、外族入侵时,大家同仇敌忾,保卫家园,争取和平生活,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2、战服
兵器
思想行动
3、《无衣》以全文共60个字让我们领略了重章叠句艺术手法的美妙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它借助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写尽了战友情、爱国情,展现了大无畏精神。
读这60个字,让人深深感受到其中摄魂入魄的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卫国才能更好保家,秦地人民尚武,尚武之中更重要地是团结互助、共御外辱的爱国精神。无数中华儿女也正是怀此信念戮力奋斗、勇往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