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学案

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九上《艾青诗选》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艾青及其相关文常知识,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了解《艾青诗选》的主要篇目及其内容,把握不同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作品中一些重要的意象,感受语言风格,进行专题探究。
4.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诗人艾青,感受其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主要篇目及其内容,把握不同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作品中一些重要的意象,感受语言风格,进行专题探究。
壹、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三则名言: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铁凝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翻开《艾青诗选》,走进他的诗歌世界,感受他的赤子情怀。
贰、作品介绍
1.作者介绍
见第2课《我爱这土地》的“作者介绍”。
2.内容主旨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其中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了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诗人早期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幸,激励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为国土的不可侵犯而斗争,如《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还有讴歌战士的英勇、奋不顾身的作品,如《吹号者》《雪里钻》《他死在第二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歌颂人民,思考人生,艺术个性也更加丰满、成熟,如《逝去的岁月》《公路》《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20年后的新成果,在成长后汲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的营养,在艺术上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赤子的真诚,感情的真挚,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使他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3.艺术特色
(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艾青很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营造能暗示或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作为“土地的诗人”,他对于土地拥有着自己那份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的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火焰和生命,这些都是他的“永恒主题”。其诗歌中的丰富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
(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互相冲突、互相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3)具有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不注重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具真切感和表现力。后期的诗歌,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诗人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叁、方法指导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2.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加新颖别致。如泰戈尔《飞鸟集》第174首:“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这首短诗把“河”比喻为“水杯”,赋予“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
3.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思家念国的内涵。艾青的诗中也有许多独特的意象,阅读时要注意把握。
4.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理性美,常常借助特殊的意象,道出耐人寻味的哲理。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写林中之路,实则是写人生之路,选择不同的路,喻指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向。
肆、专题探究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示例:艾青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歌唱不尽的旋律。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太阳与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如他的长诗《火把》《向太阳》,借索求火把、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示例:艾青的诗歌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体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其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示例: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
伍、针对训练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__,号________,浙江金华人。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答案示例:蒋正涵 海澄 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
2.长诗《__________》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诗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 对抚养自己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3.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__________”,多写______________,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________的代表。
答案示例:土地的忧郁 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土地 光明 向太阳 火把 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太阳与火把 自由体诗
4.“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这段诗出自艾青的《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__》。
答案示例:鱼化石
6.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 B.《黎明的通知》
C.《北方》 D.《光的赞歌》
答案示例:D
7.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更加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更为深沉。
C.写法一改原先的尽情呼告、肆意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在原来的凝重、深厚、大气之中更添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示例:C
8.简要概括艾青诗歌主要的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艾青的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营造出能暗示或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提倡简洁明快的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于参差错落间呈现出某种统一。
9.简述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要点。
答案示例:①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②品味诗歌的语言;③把握诗歌的意象;④体味诗歌的情感;⑤体会诗歌的理性美(深层内涵/哲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