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件(共16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件(共16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二轮复习专题五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文化部分知识整合重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主正核心两修两文传播影响
坚定文化自信
夯基三自 最根本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人民中心
继承发展
正确对待
外来文化
文化
内涵/功能
内涵
特点
当代
价值
双创
弘扬民精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借鉴
文化
交流
文化
交融
文化
发展
民族性
多样性
必备知识
1. 文化的功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当代价值与正确态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中华民族精袖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
4.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交融与文化发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5.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7.建设文化强国;
8.坚定文化自信;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时政热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
时政背景: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重要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重大论断,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宏伟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建成什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时政热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丰富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以文化使命为统领,由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权益、文化共识、文化引领等方面构成的完备理论体系。
1.文化使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文化传承:“两个结合”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3.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4.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5.文化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文化引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鲜明特征】:
1.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性
2.人民至上、凝心铸魂的人民性
3.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
4.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发展性【核心要义】:1. 保障文化安全: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2. 坚定文化自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力量3. 建设文化强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4. 增强文化影响: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重要措施】七个着力:(1)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2)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7)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十四个坚持:(1)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4)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6)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7)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8)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9)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10)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2)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13)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4)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
【高考真题】 (2023.山东真题)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一步:审设问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明确知识范围)
用什么阐述?
阐述什么?
怎么阐述?
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确设问指向)
1.题型任务:措施类:
2.解题方法:材料定位法
3.思维模型:
明确答题方向:“问题逻辑”+“材料逻辑”为引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第二步:审材料
第三步:规范答题
官方答案:
坚持党的领导(1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分),弘扬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1分),突出共同的精神标识,形成强大精神纽带(1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1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第二步:审材料
第三步:规范答题
①坚持党的领导。或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分)
②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1分,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分)
③突出共同精神标识,形成强大精神纽带(精神根基)。(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分)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1分)
⑤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或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得1分)
【高考真题】
(2022年山东卷19.1)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失””“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园。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发出强大活力。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第一步:审设问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明确知识范围)
用什么谈?
谈什么?
怎么谈?
对“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这句话的理解(明确设问指向)
1.题型任务:认识类:
2.解题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明确答题方向:“问题逻辑”+“材料逻辑”为引领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失””“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园。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发出强大活力。
第二步:审材料
第三步:规范答题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分),对中华优秀传统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分,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吸收借鉴得1分)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任答一种精神得2分,若只写爱国主义得1分)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分),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