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尊重他人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尊重他人 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a4.1尊重他人讲义
今天我们接着进入八年级上册的学习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道德这个词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了,尤其是我们这门课,他讲的就是道德与法治,所以德呢,可以占据半壁江山了
那在这里的图片上呢,我引用了两句名言。分别来自东汉时期的两位经学家。
刘熙,说: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东汉文学家、文字学家(代表作:《说文解字》)许慎,说:德,外德于人,内德于己也。
那你会看到道德是离不开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
我们在书上他是在序言部分是这样讲到的:它说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你能够看到它的重要性是非常之高的,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也把它和法律放在一起来讲,而且主要讲的是修身、齐家、待人的道德。同时呢,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那道德它需要践行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
===
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是要践行一些道德标准的,比如说尊重他人呐,以礼待人呐,还有诚实守信
——这是我们在这个单元会讲到的三种非常主要的道德,那通过对这三个话题的讨论呢,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努力做到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使得全社会呢,形成崇德向善,践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也就是说啊,作为一个大的规则道德,这种规则在八年级的时候,我们重点讲述的就是这以下三种情形,尊重、以礼待人和诚实守信。
说实话,这三个话题都非常难讲,早在七年级我们就对尊重这个话题有了一些了解,比如说我们讨论了尊重父母,尊敬师长,尊重朋友彼此之间,那今天呢,我们在进一步的拓展起来,我们在社会这个广阔的背景之下,讨论一下尊重他人这个话题。
那好,今天我们来先进入第一个情景:新学期呢,你又回到了学校,又来到了熟悉的图书馆学习,那你发现了一些这样的行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你可能会在图书馆经常遇到,比如说大声的说话,讨论问题的人,你也会听到一些挪动椅发声的刺耳声音,或者是在图书馆里奔跑追闹的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那这些情况啊,你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体验,那我们思考一下,回忆一下,当你坐在一个安静的图书馆,感受到了周边的这些嘈杂声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有类似的经历吗?那你如何看待这些行为呢?那基于这些你对新学期的图书馆有什么样的期待呢?你可以想一想啊,比如放假暑假的时候,你非常认真地好不容易想要去图书馆里面去学一下习,结果发现啊,周边有一直在聊天,一直在打闹的人,那这样类似的经历你是如何看待的?
(可能你有的时候忍气吞声,但是火冒三丈啊,心里给他翻了1万个白眼)
或者呢,(你比较勇敢啊,你站起来到他面前拍一拍他肩膀说请你停止发出声音)
===
无论是哪种情况,其实都在表明你是非常不爽的,你是很不喜欢这种行为的,对吧?那你对新学期图书馆有什么期待呢?你希望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你希望在这里工作学习的读者们,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是相似的啊,都是指向一个文明的、相互有尊重的环境,那今天呢,想通过这个图书馆的话题跟各位一起讨论一个关键词就是尊重。
在公共空间里面,你会看到很多人,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行为方式,那这个时候大家以什么样的规则彼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先从自己做起,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好,那我们来开始今天的课程,主要来围绕尊重这个关键词讨论3W,什么是尊重,为什么尊重,以及怎么做,如何尊重他人?
那好,我们今天先进入第一个话题,什么是尊重?就像刚才的导入一样啊,在图书馆这种公共空间,如果有人他毫不care周边人的死活,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声吵闹,那这种情形很典型的,就是不尊重他人,所以每个人你心里都有关于尊重的一个概念的模糊影子。(从负面案例感知概念)
今天呢,我们就在道法的教材里面跟各位说明一下什么是尊重啊,这个概念它可能不是很完美的啊,只是给各位提供了一个方向。教材说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如果这个人是一个毫不尊重别人的人,你甚至都不想搭理他,更不想和他成为朋友了。
那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尊重”这两个字它的含义是什么啊,尊指的是尊敬,重指的是重视,那尊重他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他的表现表现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他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啊,当然还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呀等等,都是尊重的表现。
那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个案例啊,刚才说到图书馆,因为你有关于在图书馆里负面的一些经历,那这里我再给你一个最新的时政新闻,我们一起进行一个话题讨论,最近呢,在重庆的图书馆里面有这样一则温馨提示,他这个大门口啊,就张贴出来一张通知,他说为了给读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自8月12日起,14岁以下的儿童请勿进入阅览区,请家长看管好您的孩子,感谢您的配合啊,这是在重庆图书馆大门口贴出来的一张通知,无独有偶啊。
====
之前在深圳啊,图书馆里面也有这样的通知,谢绝14岁以下的儿童入馆的温馨提示,他有他的理由,比如说这个我们管里面没有配备少儿读物,同时呢,儿童比较活泼,自制力不足,会给其他的读者带来严重的干扰,所以呢,就谢绝14岁以下的儿童进入了。
关于这个情况啊,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面对这两份通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你是暑假期间拎着你的作业想要进入图书馆里学习的同学,结果一看身份证,你还没有到14岁啊,那你面对这个通知你有什么感受?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当这种情境发生在你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上,可能你就会有切身的感受了。
我相信大多数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些沮丧的感觉啊,我不是不懂事啊,我进图书馆是为了自己学习的,那同时还会觉得不公平,或者是没有受到重视,那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其实你内心想要获得的是大家对你的平等对待,是尊重啊。
当然有的同学会觉得,嗯,这个图书馆不让我进,我还不乐意进了呢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不care他的想法,我只care我自己内心的感受。
当然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整体的问题,是这个通知对于所有14岁以下儿童的影响。
那你面对这种通知,你为什么会产生负面的感受,你为什么会沮丧,会不高兴?那这里就涉及到一点,我们为什么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而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那相反的,如果你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话,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啊。
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这就是你面对那个通知的时候,为什么心里有点不太开心的样子,那是因为你感受到了挫败感啊。
这里呢,张老给大家一个相关链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多同学以前可能听说过啊,他给到了一个金字塔,就是我们刚才说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他尊重的需要呢,还是在比较高层次的领域的啊,他可能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之上,每个人就有更加高的层级的需要了。
比如说对实力、成就、全能、优势、胜人,以及面对世界时对自信、独立和自由的欲望;
第二呢,对名誉或威信的欲望啊,对地位、声望、荣誉、支配、公认、注意、重要性、高贵或赞赏等的欲望啊。
相信各位同学你是有这样的想法的,大家都想在班级里面获得大家的认可呀,想获得老师、同学、学校的认可呀,这些都是一些自尊或者说被尊重的欲望。
好,那我们接着往下看,还是回到那个图书馆的问题来,那关于刚才的那个案例,很多人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发表了评论,比如说有的人说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尽管阅读,他有的人说啊,图书馆是公众学习的场所,熊孩子大吵大闹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但有的人也说儿童的自制能力不足,不要对他们过于苛责。
那关于以上的这些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那也许有的同学会站这个观点啊,他说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社会公共资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尽管阅读。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占这个观点,他认为啊,那你想啊,如果熊孩子大吵大闹的话,不是对其他的读者的不尊重吗?但是如果又一刀切的让所有14岁以下的人不能进入图书馆,但是不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呢?
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其实还可以回忆到刚才说到的为什么要尊重他人这个问题上。
尊重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要求,是不是也是需要社会整体所有人相互尊重啊?那我们总结一下啊,在这个图书馆里面,首先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你要自己尊重自己,你在图书馆里要遵守相关的规范,你要安静的文明的阅读啊,这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同时呢,你还要尊重他人啊,你尊重是相互的,尊重他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那如果整体社会都有这样一个相互尊重的氛围,是不是社会更加和谐进步啊,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这个问题啊,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呢?
是因为尊重它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那尊重他是相互的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相互的,图书馆里所有人都是要彼此尊重的,那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一个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说,既要尊重成年人他们能够安静的阅读的权利,也要尊重未成年人,他们也有进入这个图书馆读书的权利。
但是他们要管好自己,或者说自己父母,要管好自己的小孩啊,这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的程度。
那我们再来往下看,如果你进入了这种图书馆,那遇到上面这个情景,你会怎么做呢?你和同学约好了一起去图书馆里,自己周边坐满了人,但是同学有不会的题目想要问你,那你就要张嘴是吧,就要回答啊,但是你要怎么做呢?啊,面对这种情况,尊重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话题,你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表达你的尊重呢?
在图书馆里你会发现在刚才这个情境里面是有两方的,一方是在你旁边的不认识的读者啊,他们是需要安静的环境的,但同时呢,还有你的同学,你的同学非常爱学习,问你这个问题,那你是要当做没听见吗?或者说大声呵斥他,小声呵斥他,不要问啊,图书馆里不能说话。
那你要怎么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呢?在这里啊,从我做起,就是非常考验情商的时候了,你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尊重呢?
在这里张老跟你分享,第一点就是积极关注重视他人,你要同时能够看到你身边的同学和周边坐着的其他读者,要关注他人的感受,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那你既要回应你的同学就说啊,那你的问题我们可以整理一下,一会儿啊,离开这个安静区域的时候,在走廊,在外面一起回答你,那你也要关注旁边的人,而不是直接别人问什么,你就要大声的回答什么是吧?
还有呢,还有什么?还有什么做法能够使得你成为一个能够尊重他人的人呢?
今天我再给你分享一个案例,那其实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不尊重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
随便搜一搜,我就会搜到这些,比如说乞丐和拾荒者不允许进入图书馆的规定,还有流浪汉进入餐厅吃饭被这个老板驱赶的新闻,还有路人辱骂环卫工人,就在前两天啊,就是有一个女的,她在遛狗的时候,她这个狗的便便在地下,当她听见环卫工人指出她的问题的时候,她说啊,你的命还不如我的狗值钱。
那这种话说出来了,表达了他一个什么样的素质?那你如何评价这种做法?什么样的人应该被尊重呢?
这里说到的乞丐、拾荒者、流浪汉、环卫工人,他们遇到了这么多不会被尊重的瞬间,那他们应该被尊重吗?
答案各位同学的心里早早就有了,当然应该被尊重,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进入下一个案例的讨论啊。
我给到各位一个可能你早已经知道的事情,就是杭州图书馆啊,他被称之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是很久之前的,早在2014年,他就有一张杭州图书馆拾荒老人的照片出现在媒体上,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
早在2022年,杭州市图书馆就已经接待了前来阅读的各种人群,无论是拾荒者还是流浪汉,都可以被这座图书馆去接纳,那这里啊,体现到了这座图书馆的包容,那为什么他是给到这些人尊重呢?当时这个图书馆的馆场他就说了啊,我没有权利禁止他们进入,因为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所有人。
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的地位上是平等的,是要受到相同的对待的。
那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的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就像我们刚才看到那个案例一样,14岁以下的儿童在这个图书馆里不允许被进入,那是否是平等对待呢?不是,对吧?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说还有一个新闻,就一些餐厅啊,高档餐厅也不允许小孩子进入,觉得会吵闹,影响其他时刻,这是平等对待吗?也不是吧啊,你的社会生活中也会有自己或者他人会接触到的不能平等待人的案例,但这里我要提醒你,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的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啊,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你希望别人能够平等对待你的时候,你也要平等地对待别人。
那这里给到各位一个案例,就是刚才的那张图片里面他那个拾荒老人,他的名字叫做韦思浩,那我们一起可以看一下他教给我们如何尊重他人啊,通过这则视频,我们可以看一下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视频独白:这是一位上过热搜的拾荒老人,一场车祸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藏了20多年的秘密也随之被揭开。老人叫韦思浩,平日里挑着竹竿和两个大袋子捡飞品,却因2014年被媒体镜头捕捉到了一张照片,成为网红,上了热搜。原来,他每周都会去杭州图书馆读书,每次入馆必须认真洗好手,挽起袖子,以防弄脏书本。接下来便是恭谨读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他却埋头读书,不改其乐,一时被奉为佳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韦思浩正在被人淡忘时,2015年的一个雨夜,他过马路不幸被车撞倒,抢救无效离世。
当人们再次把视线聚焦在这个爱读书的拾荒老人身上,才发现他浙大毕业,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编写,是名退休教师,退休工资有五六千,本该想轻浮的晚年怎么会去捡破烂呢?整理遗物时,多年来大街的疑惑终于解开了——打开一个纸盒,里面装满了票据、社会团体收取希望工程救助卡、公益助学金证书。
原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5年去世,20多年里,他的收入全部用于捐资助学。
盒子里还有很多受资助孩子的来信。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捐助人是韦思浩,因为老人捐助时使用了化名魏丁照。他的家一张床,一个书柜,多年收藏的书籍、一些生活用品和捡来没来得及卖出的塑料瓶,拒绝女儿接她一起住,也拒绝装修房子。老年清贫,辛苦拾荒,原来补贴国家的未来才是他的良苦用心。在票据和感谢信中,还有一张遗体捐献登记表,老人亲手写道,本人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可用器官,骨灰尽洒江河,特制一生为他人殚精竭虑,留给自己的。或许只有爱不释手的书本,认识他时,我们同情他,了解他时,我们敬佩他,不惜锦衣玉食,不惜身份地位。
韦思浩老人在世时以一根竹竿挑起学子的梦,离世后用一己之身救病人于微苦,“斯人若北辰,遇上方知有——【唐】诗人杜甫《登高》”,谢谢您,韦老。)
那看过了这个介绍,有请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在韦思浩老人的身上,有哪些细节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呢?啊,当然你可能有很多例举起来细节,比如说他洗手,他每一次在图书馆就是把自己的手洗的干干净净的,再去翻书,他安静的阅读习惯,他不打扰任何人文明阅读的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尊重,当然也有啊,他把自己身身上的积蓄当然也有。当然也有这些细节。当然了,还有他身后的细节,他捐献了自的一切,捐献自己的遗体,给到这些贫困的人捐助啊,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尊重。
那第二个问题,有的人说浙大毕业的高材生沦落到如此潦倒,令人唏嘘,对此你怎么看待这个评价呀?啊,这个评价的确是有很多人会抱着这样的观点在说,那你可能要反驳一下了,那你如何反驳这种评价呢?这里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啊,这里我想跟各位说的一个点就在于,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这句话是尊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像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人生,那你要为他去着想,不要把你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你不要说啊,这个你是浙大的毕业生,你就要去谋财图利,你要飞黄腾达,你现在做一个拾荒老人,你就是穷困潦倒,那这就是把你的自我意志强加给他人的身上,这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啊。
我们最近有一句非常火的话,就叫“尊重他人命运,放弃助人情节”,虽然这句话和这里不是特别搭,但是有这样的意思啊。
就是尊重他人的命运,每个人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要把你的意志强加在他人的身上。而且是要将心比心,包容他人啊。
除了这一点啊,在刚才的那个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啊,拾荒老人韦思浩,他做出来这么多非常值得大家尊重的事情,捐献他的工资,捐献了这么多。这么多的汇款单都是他帮助他人的证明,这些让我们能够对他有升起了更加崇敬的尊重之心,甚至杭州图书馆把他的这个形象做成雕像,放在杭州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面,供大家瞻仰,而这里他怎么样获得大家对他的尊重呢?
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人是尊重他人一个很重要的点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这样的话啊,你就更能够尊重他的人人格啊,你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好,那以上呢,就是我们关于怎样尊重他人的4个角度:
第一个你要先看到他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看到的同时呢,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看,而是平等相待,平等对待。
那看完视频了之后啊,同时你要换个位思考去看一下啊,他的这个情况,将心比心,包容他,最后呢,要欣赏他人,发现他身上的亮点,有助于你能够更加对这个人的人格进行一些全方位地理解,尊重他。
好,那我们系统的来小结一下,今天的课程说的很简单,就是三大问题,还是三大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那是什么里面尊重啊,它包括尊敬和重视,它是交往的起点,一个人都不尊重你,你就不爱搭理他,也不愿意跟他交往,他是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那我们还因为什么要尊重呢?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且社会需要尊重;
怎样尊重呢?就是刚才说到的四点,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啊,在道德的这部分学习过程中,大家不要过于较真过于钻牛角尖。你要去整体的把握这个情境,它的核心含义是什么,然后他启示了你应该怎么做,他不是那种像数学一样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范围,一种感受,你模糊地觉得,嗯,就是这样子的,你觉得他就是不道德的,可能你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你能判断啊,这就是考你的价值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