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
【教学目标】
1.参照课本,识记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特定仪式、政治意义;庄园的性质与规模、人口与土地构成、庄园法庭的地位与作用基本史实。感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2.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观察《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了解阿拉伯帝国发展基本历程,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帝国兴衰的原因、启示(保守与创新)。
4.小组讨论,抓住“特色与交流”,理解伊斯兰教影响下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三大洲帝国的建立及对于东西方交流的影响。理解南亚印度教及外来伊斯兰教并存的局面,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增强学生自身自主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日本幕府统治
教学难点:1.阿拉伯帝国
2.日本幕府统治
【新课导入】
播放影音资料《大美亚细亚》
思考:观影后的初印象?亚洲各国各地区文明的特点?是否有相同的景色和文化传统?
设计意图:利用影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深化学生对中古时期亚洲文明认识,在壮美的景致面前,体会亚洲文明的多彩、平等、包容。初步认识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整体感知】
1、时间范围:5--14世纪
2、空间范围:
3、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让学生先有一个时空观念,先构建整体知识框架。
【新课讲解】
阿拉伯帝国
1、地理环境
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自然环境: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2、政治制度
(1)伊斯兰教
当时的阿拉伯半岛的处于怎样的情况之下?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
结合课文和材料,分析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面临哪些矛盾?
学生:自然条件恶劣: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外族入侵,商路不畅:多神崇拜,长期分裂。
教师: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内心有什么渴望?
学生: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的国家
教师:但在思想领域有什么因素阻碍了这种渴望?
学生:多神崇拜
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必须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 起来,所以,创立一个共同的民族宗教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过渡语]:教师:是谁改变了劫掠的局面?(穆罕默德)
(2)、创立
穆罕默德看到了人们对宗教的信服和对战争的厌恶。于是选择用宗教来消除战乱,实现统一。可以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顺应了当时阿拉伯民族历史的需要。大约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麦加就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穆罕默德--手拿着
《古兰经》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建立了信徒数量庞大的伊斯兰教,另一手用宝剑发动“圣战”
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一个伊斯兰国家。
在沙漠中孕育了中世纪最强大、最辽阔的帝国一阿拉伯 帝国。
(3)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扩张:四大哈里发时期是阿拉伯大征服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从国家向帝国的转变时期。结合课文和地图,说说“哈里发”的扩张过程。
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攻入印度河流域。②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③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④在西南欧洲,阿拉伯人,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帝国的形成
到8世纪中期,倭马亚王朝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征服运动。这时的倭马亚王朝已经成为囊括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拓展探究:观察伊斯兰教发展史图,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①阿拉伯帝国统一的过程和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是同步的。②伊斯兰教的产生顺应了阿拉伯民族的要求,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一和阿拉伯民族的复兴:③
阿拉伯半岛统一又为伊斯兰教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帝国的灭亡
9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在人民起义和各教派反抗的不断打击下,逐渐走向衰落。到10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只保有巴格达四周和伊拉克的一部分。1055 年,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哈里发失去了政治权利,只保有宗教领袖地位。突厥人的统治没有延续多久,这块土地上又发生了战乱。1258年,蒙古的铁骑攻陷巴格达,灭掉了哈里发,为阿拉伯帝国画上了句号。
3、阿拉伯经济繁荣
结合教材内容和地图,思考阿拉伯经济繁荣的表现?
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过渡语]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萌生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简称为.
“阿拉伯文化”。
4、阿拉伯文化交流.
(1)阿拉伯文化产生的原因
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
(展示材料)材料一: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年翻译运动拉开序幕。
材料二:源于沙漠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不仅是占有了一些地理区域,而且是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阿拉伯人被那些建筑家、工艺家、宝石匠和机械制造者的作品折服,阿拉伯文化其实是抢来的文化。
原因:①善于学习,重视文化;②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并加以创新;③发达的教育事业;④繁荣的图书馆事业;⑤翻译运动的兴起和繁荣;⑥优越的地理位置。
分析①:阿拉伯文化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连穆罕默德也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可见重视对文化的学习。
分析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分析③④⑤:830 年建造的智慧宫,也是哈里发重视文化的表现之一-。智慧宫是一所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也被称为“哲理大学”,它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组成。智慧宫的图书馆收藏有各民族语言的各种类型的书籍的原本和手抄本数万册,为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智慧宫创立后,将翻译工作集中到翻译局进行,使翻译运动进入高潮。翻译局的学者多通晓几种语言,既是翻译家,又是研究工作者。哈里发麦蒙给予他的首席翻译大师的翻译报酬,是用与译出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计算。智慧宫也是培养人材的教育机构,培养出的学生,成绩优良,博学多才,学者和翻译家辈出,提高了帝国的科学文化水平。
分析⑥:而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交汇处,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文化的学习吸收、创新发展。
(2)阿拉伯文化的贡献
(图片材料)
下列图片分别反映阿拉伯文化哪些方面的贡献?(阿拉伯数字、文学、机械、医学、建筑、制图。)
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①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印度人)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它是由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在12世纪初传到欧洲。)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大家可以看到P57《阿拉伯数字》的图片,印度梵文的数字和阿拉伯人改造的数字,其实存在很大的差别。16 世纪以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课后活动: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 这十个数字?(中文、罗马字母、英文等)
提示:可以从古代人结绳纪事,中国人发明了十六进位制,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计数方法,只是没有十进制简单方便。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中国人可以用汉字“一、二、三.....
十”来表示1~10,英国人可以用“one two three...en”表示1~10等方面来启发学生,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我们想象出许多种方法表示数字,但都没有阿拉伯数字简单快捷。因此,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
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②医学方面:《医学集成》《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作者伊本●西那是阿拉伯最有名的医学家之一。这本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传入欧洲后,被许多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直到17世纪。伊本.西那也被称为“医学之王”。
拉齐斯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一位杰出的临床医生,在医学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医学成果,花费15年的时间,完成了《医学集成》,他学识广泛,--生写了200多部书,被称为“穆斯林医学之父”。
③文学方面:《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文学成就的代表是《天方夜谭》,又叫做《一-千零-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相传萨桑国的国王生性残,每天娶--名少女,第二天清晨就杀掉。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使国王爱不忍杀。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书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故事,体现了阿拉伯民族的精神,开放包容、勇敢机智等,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一 座纪念碑”。
④文化桥梁作用
[史料探究]
材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还有什么贡献?(阿拉伯人担当 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阿拉伯人起到了文化桥梁的作用。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展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
兰文化。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他们传到欧洲。
[过渡]:了解阿拉伯帝国,我们再来看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帝国的兴起.
概况
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帝国的扩张
[PPT展示]:
(1)定都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2)扩张
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帝国的政治和经济
(1)政治制度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还是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状况
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
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深化理解]
奥斯曼帝国对欧洲和亚洲历史的影响
1、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南亚
教师: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地图,思考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的建立过程
(1)笈多帝国
1.建立过程
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地区;
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
2.印度教的产生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
(2)德里苏丹国家
1.建立过程
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状态,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2.政治体制
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
(二)东亚
(1)日本
[问题思考]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
1、形成过程:
秦汉移民推动日 本社会的发展;
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大化改新的推动;
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B大化改新:
[知识拓展]
幕府统治的形成:
1.背景:
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
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2.形成:12 世纪末(1192 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教师:结合图片思考幕府统治的特点
3.特点: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4.局限
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国实行锁国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问题思考]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学生: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史料解读]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思考: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①“大化改新”诏书。②日本。③效仿中国唐朝;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朝鲜
1.4世纪,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并立;
2.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3.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
4.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