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第七章 防水工程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一、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能的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应符合表7-1的规定。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应符合表7-2的规定。二、卷材防水屋面建筑构造1.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层次,如图7-1所示。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2. 屋面细部构造屋面细部构造包括檐口、檐沟和天沟、女儿墙和山墙、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面出入口等部位,这些部位是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应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1)卷材防水屋面檐口800mm 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屋面檐口的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檐口下端应做鹰嘴和滴水槽,檐口防水构造如图7-2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2)檐沟和天沟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层和附加层应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檐沟外侧下端应做鹰嘴或滴水槽,檐沟外侧高于屋面结构板时,应设置溢水口。檐沟的防水构造如图7-3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3)女儿墙压顶可采用混凝土或金属制品,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做滴水处理,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低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可直接铺贴至压顶下,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高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泛水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低女儿墙防水构造如图7-4所示;高女儿墙防水构造如图7-5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4)水落口可采用塑料或金属制品,水落口的金属配件均应做防锈处理,水落口杯应牢固地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其埋设标高应根据附加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确定,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 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防水层下应增设涂膜附加层,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横式水落口防水构造如图7-6所示。(5)变形缝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层应铺贴至泛水墙的顶部,变形缝内应预填不燃保温材料,上部应采用防水卷材封盖,并放置衬垫材料,再在其上干铺一层卷材,等高变形缝顶部宜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等高变形缝防水构造如图7-7所示。(6)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 的排水坡,管道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管道泛水处的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卷材收头应用金属箍紧固和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伸出屋面管道防水构造如图7-8所示。(7)屋面垂直出入口泛水处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防水层收头应在混凝土压顶圈下。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构造如图7-9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三、屋面防水卷材施工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基层表面清理→喷、涂基层处理剂→铺贴卷材附加层→大面积铺贴卷材→收头、节点密封→蓄水试验→保护层施工。施工要点如下:(1)基层表面清理。认真清理基层表面上的杂物,做到基层干净、干燥、平整。待验收合格后才能喷、涂基层处理剂。(2)喷、涂基层处理剂。将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基层,要求薄厚均匀、不漏底,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整体防水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对不排气屋面的分隔缝,用毛刷或吹风机吹净灰尘后嵌填油膏。一般涂刷4h以上或根据气候条件,基层处理剂深入基层,表面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3)铺贴卷材附加层。基层处理后,所有的节点、细部构造等按构造的做法增设附加层。(4)大面积铺贴卷材。为使卷材铺贴平整,在铺贴卷材大面时,先要弹基准线,线与线距离根据卷材宽度而定,同时还要留出卷材之间搭接的宽度。防水材料都是易燃易爆物品,施工现场要备好灭火器、沙堆等防火器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卷材铺贴要求如下:1)屋面坡度大于25%时,卷材应采取满粘和钉压固定措施。2)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3)防水卷材接缝应采用搭接缝,搭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平行屋脊的卷材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表7-3的规定;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500m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3。(5)蓄水试验。蓄水的高度根据工程而定,在屋面重量不超过荷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水没过屋面,蓄水24h以上,屋面无渗漏为合格。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毕,经蓄水试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保护层施工。(6)保护层施工。保护层可有效减少阳光辐射对防水卷材老化的影响,降低卷材表面温度,防止暴雨和冰雪对防水层的侵蚀,从而延长卷材防水层的使用年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卷材防水屋面施工当采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宜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10m,分格缝宽度宜为20mm;当采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应设表面分格缝,分格面积宜为1m2;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压光,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分格缝的宽度宜为10 ~20mm。保护层与女儿墙和山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 的缝隙,缝内宜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一、技术要求(1)防水涂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水涂料可按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选用,其外观质量、品种、型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2)应根据当地历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屋面坡度和使用条件等因素,选择耐热性、低温柔性相适应的涂料。3)应根据地基变形程度、结构形式、当地年温差、日温差和振动等因素,选择拉伸性能相适应的涂料。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4)应根据屋面涂膜的暴露程度,选择耐紫外线、耐老化相适应的涂料。5)屋面坡度大于25%时,应选择成膜时间较短的涂料。(2)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7-4的规定。(3)涂膜防水层基层如为预制屋面板时,其端缝应进行柔性密封处理。非保温屋面的板缝应预留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应增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4)为避免基层变形导致涂膜防水层开裂,涂膜层应加胎体增强材料,如玻纤网布、化纤聚酯无防布等,与涂料形成一布两涂、两布三涂或多布多涂的防水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5)胎体增强材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胎体增强材料宜采用聚酯无纺布或化纤无纺布。2)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3)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的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3。4)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铺设。(6)防水涂料应多遍涂布,并应待前一遍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再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7)涂膜防水屋面应做保护层。保护层采用水泥砂浆或块材时,应在涂抹层与保护层之间设置隔离层。(8)防水涂膜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或预计涂膜固化前有雨时不得施工;气温低于5℃或高于35℃时不宜施工。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施工屋面涂膜防水的细部构造见本章节的相关内容。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流程:表面基层清理、修理→喷涂基层处理剂→节点部位涂布附加层→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清理及检查修理→保护层施工。施工要点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1)涂布基层处理剂应与上部涂料的材料相容,常用防水涂料的稀释液进行刷涂或喷涂。涂料应充分搅拌,涂布应均匀,覆盖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膜防水层施工。(2)防水涂料可采用手工抹压、涂刷和喷涂分层施工。当采用刮涂施工时,每遍刮涂的推进方向宜与前一遍垂直。刮涂厚度应均匀一致,表面平整。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应边涂刷边铺设,并刮平粘牢,排出气泡,涂刮最上层的涂层不应小于两遍。在涂膜实干前,不得在上面进行其他作业或堆放物品。多组分涂料应按配合比例准确计量,搅拌均匀,及时使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涂膜防水屋面施工配料时可加入适量的缓凝剂或促凝剂调节固化时间,但不得混入已固化的涂料。(3)涂膜防水屋面应设置保护层,根据设计规定或不同品种涂料说明书的规定要求,选用适合的保护层材料。上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地下工程的防水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一是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和抗渗性,使其成为具有一定防水能力(能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既能防水还能承重;二是在地下结构表层附加防水层,如抹水泥砂浆防水层或贴卷材防水层等;三是采用防水加排水措施,即“防排结合”方案。排水通常可用盲沟排水、渗排水与内排水等方法把地下水排走,以达到防水的目的。一、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各等级防水标准应符合表7-5的规定。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2)地下防水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7-6选定。(3)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用功能、使用年限、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1)明挖法地下工程是指敞口开挖基坑,再在基坑中修建地下工程,最后用土石等回填的施工方法。明挖法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按表7-7选用。2)暗挖法地下工程是指不挖开地面,采用从施工通道在地下开挖、支护、衬砌的方式修建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暗挖法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按表7-8选用。二、防水混凝土结构(一)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防水混凝土除满足设计要求强度等级外,还应满足一定的抗渗等级,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7-9的规定。(二)防水混凝土的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1. 普通防水混凝土通过调整和控制配合比形成的一种富砂浆混凝土,在粗集料周围(通过调整和控制配合比的方法)形成一定浓度和质量良好的砂浆包裹层,混凝土硬化后,集料和集料之间空隙被具有一定浓度的水泥砂浆填充,并切断混凝土内部沿粗集料表面连通的毛细渗水通道,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度和抗渗性。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普通防水混凝土配置要求如下:(1)合适的水胶比。水胶比不得大于0.55,在选择合适水胶比的同时,还应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0±20)mm。(2)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m3(包括细粉料在内),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80kg/m3。(3)适当的砂率。砂率宜为35%~ 40%,泵送时可增至45%。(4)灰砂比宜为1∶1.5~ 1∶2.5。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2.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达到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和提高抗渗性的目的。(1)减水剂防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能减少用水量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减水剂防水混凝土适用于地下防水工程、钢筋密集或捣固困难薄壁防水结构以及泵送混凝土。(2)加气剂防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加气剂,会产生大量微小而均匀的气泡,使其黏滞性增大,不易松散离析,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大量微小气泡还能改变混凝土中毛细管的性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加气剂防水混凝土适用于高寒、抗冻性要求高,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遭受冰冻的地下防水工程。(3)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或用膨胀水泥配制而成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适用于地下连续墙、逆筑法、坑槽回填及后浇带、膨胀带等防裂防渗工程,尤其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防渗工程。防水混凝土还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但相应成本较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三)防水混凝土的细部构造1. 施工缝防水构造在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防水构造如图7-10所示。2. 固定模板用螺栓的防水构造固定模板用螺栓的防水构造如图7-11所示。3. 变形缝防水构造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如图7-12所示。4. 后浇带防水构造后浇带的防水构造如图7-13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5. 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固定式穿墙管的防水构造如图7-14所示。6. 穿墙群管防水构造穿墙群管的防水构造如图7-15所示。(四)防水混凝土施工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施工流程:绑扎钢筋→支模板→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养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要点如下:(1)钢筋绑扎。防水混凝土的钢筋绑扎除满足普通钢筋绑扎的基本要求外,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绑扎钢筋的铝丝应向里弯曲,不得外漏。(2)模板的支设。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栓必须穿越防水混凝土时,可以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应加焊方形止水环。(3)混凝土的浇筑。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动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 ~30s。以混凝土泛浆后不起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施工缝时,应遵循下列规定:墙体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 ~50mm 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地下防水工程垂直施工缝浇灌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选用的遇水止水膨胀条应牢固安装在缝面或预留槽内;采用中埋石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应按大体积混凝土组织施工。(4)混凝土的养护。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上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一般建筑工程除地下工程和屋面工程需进行防水外,厕浴间(包括卫生间、厨房、浴室)和建筑外墙也要进行防水处理。一、厕浴间防水(一)技术要求厕浴间防水工程宜根据不同的设防部位,按柔性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刚性防水材料的顺序,选用适宜的防水材料,且相邻材料之间应具有相容性。防水涂料宜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和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等水性或反应型防水涂料。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涂膜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表7-10的规定。防水卷材可选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宜采用冷粘法施工,胶粘剂应与卷材相容,并应与基层粘结可靠。防水卷材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和耐霉变性。防水砂浆应使用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商品砂浆。防水砂浆的厚度应符合表7-11的规定。因处于室内环境,施工中防水材料及防水施工过程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水涂料、防水卷材胶粘剂的有害物质限量应满足《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的规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穿越楼板、防水墙面的管道和预埋件等,应在防水施工前完成安装。住宅室内防水工程的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 ~35℃。(二)细部构造(1)楼、地面的防水层在门口处应水平延展,且向外延展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向两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如图7-16所示。(2)穿越楼板的管道应设置防水套管,高度应高出装饰层完成面20mm 以上,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压实,如图7-17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3)地漏、大便器、排水立管等穿越楼板的管道根部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压实。地漏防水构造如图7-18所示。二、防水涂料施工厕浴间中穿过楼地面或墙体的上下水、供热、燃气管道比较多,使原本面积较小、空间狭窄的厕浴间结构更复杂,根据厕浴间这一特点,采用防水涂料会使施工更加方便,更因防水涂料涂布于复杂的部位,能形成没有接缝、完整的涂膜防水层,会取得理想的防水效果。本书以聚氨酯防水涂料为例介绍厕浴间防水的施工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厕浴间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附加层→涂刮第一遍涂料→涂刮第二遍涂料→涂刮第三遍涂料(稀撒砂粒)→第一次蓄水试验→质量验收→保护层施工→第二次蓄水试验。1. 基层处理(1)基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无浮浆,无起砂、裂缝现象。(2)与基层相连接的各类管道、地漏、预埋件、设备支座等应安装牢固。(3)管根、地漏与基层的交接部位,应预留宽10mm、深10mm 的环形凹槽,槽内应嵌填密封材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4)基层的阴、阳角部位宜做成圆弧形。(5)基层表面不得有积水,基层的含水率应满足施工要求。2. 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为低黏度聚氨酯,将聚氨酯甲料(又称A 料或A 组分)与乙料(又称B料或B组分)及二甲苯按1∶1.5∶1.5的比例配料,涂料应按配合比要求在现场配制,并应使用机械搅拌均匀,不得有颗粒悬浮物。基层处理剂涂刷于基层上,先在阴阳角、管道根部均匀涂刷一层,然后进行大面积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应均匀、不流淌、不堆积。涂刷后应干燥4h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 涂刷附加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按细部构造图,在地漏、管道根部、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均匀涂刷一遍附加层防水涂料,配合比为甲料∶乙料=1∶1.5。涂刷宽度100mm。4. 涂刷三遍防水涂料配合比为甲料∶乙料∶二甲苯=1∶1.5∶0.2。用胶皮刮板均匀涂刮,操作时要求薄厚一致,不得有漏刷或堆积现象,施工时宜先涂刷立面,后涂刷平面,应在前一遍涂层实干后,再涂刷下一遍涂料,前后两遍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涂膜厚度符合表7-11的规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为增加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结力,在第三遍涂膜未固化时稀撒少许干净的直径为2mm 左右不带棱角的砂砾。聚氨酯完全固化后,未粘结的砂砾应清扫回收。5. 第一次蓄水实验在地面最高处的蓄水深度达到20mm 以上,蓄水时间24h无渗漏为合格。6. 保护层施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其他部位防水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或铺贴地面砖等饰面层,施工时应注意成品保护,不得破坏防水层。7. 第二次蓄水实验厕浴间装饰工程全部完工后,工程竣工前还要进行第二次蓄水试验,以检验防水层是否被其他工序破坏。上一页返回表7-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返回表7-2 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返回图7-1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层次示意图返回图7-2 卷材防水屋面檐口返回图7-3 卷材涂膜防水屋面檐沟返回图7-4 低女儿墙防水构造返回图7-5 高女儿墙防水构造返回图7-6 横式水落口防水构造返回图7-7 等高变形缝防水构造返回图7-8 伸出屋面管道防水构造返回图7-9 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构造返回表7-3 卷材搭接宽度返回表7-4 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返回表7-5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返回表7-6 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返回表7-7 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返回表7-8 暗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返回表7-9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返回图7-10 施工缝防水构造返回图7-11 固定模板用螺栓的防水构造返回图7-12 变形缝的防水构造返回图7-13 后浇带防水构造返回图7-14 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返回图7-15 穿墙群管防水构造返回表7-10 涂膜防水层厚度返回表7-11 防水砂浆的厚度返回图7-16 楼、地面门口处防水层延展示意图返回图7-17 管道穿越楼板的防水构造返回图7-18 地漏防水构造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