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筑施工技术准备 课件(共23张PPT)-《建筑施工技术 》同步教学(重庆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建筑施工技术准备 课件(共23张PPT)-《建筑施工技术 》同步教学(重庆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
1 建筑施工技术准备
2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施工图会审的目的;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七通一平等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建造、物资进场工作和冬雨季施工准备。
掌握:图纸自审和会审的方法;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技术准备的内容;施工现场三通一平。二级建造师考题内容和题型。
重点掌握:图纸自审和会审的内容、编制图纸会审记录的规定、施工技术人员要求专业设计人员对施工图的技术交底内容;施工现场测量方法和水、电供应量的计算。
3
1.1建筑施工技术资料准备的内容
1.1.1编制施工规划的技术资料
1.1.2编制施工平面图规划的技术资料
1.1.4施工技术管理的技术资料
1.1.5编制施工预算的技术资料
1.1.6规范施工行为的技术管理资料
规范建筑施工行为技术资料包括建筑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1)建筑法规体系
(2)建筑施工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建筑施工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分为标准和规范规程两大部分。
1)建筑施工技术标准
4
①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②建筑材料标准
③建筑机械标准
④安全技术标准
2)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
1.1.7施工技术资料的文件格式
施工技术资料文件有规定的格式,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技术资料存档保存,按照《施工技术资料编审手册》的规定,施工技术资料文件应具备下述规范格式:
(1)工程质量技术管理资料表格
(2)工程质量技术保证资料表格
5
(3)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格
1.2建筑施工图纸的自审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自审,是参与建设各个单位在收到施工图纸后,先组织各专业有关人员进行施工设计文件的学习,然后组织这些人员进行图纸综合审查。
1.3建筑施工图会审的目的和方法
1.3.1图纸的会审
(1)图纸会审的目的
会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认真熟悉图纸和设计技术文件资料,达到了解设计意图、工程质量标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要求,了解图纸间的尺寸关系;二是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在施工之前解决,为工程开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6
(2)会审方法
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或业主组织,设计单位做设计交底,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单位在图纸自审过程中提出的一般问题,会审人员通过修改后,可在图纸会审记录中注释修改并办理手续;
(3)图纸会审的内容
1.3.2图纸会审记录填写方法
记录由设计、施工单位的任何一方整理,但须经会审时的设计、建设、施工、消防、监督
等单位审定签字后方可生效。
1.4建筑施工图会审时专业设计人员技术交底内容
建筑施工图纸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图纸会审,才能按图施工。
7
1.4.1要求建筑专业设计人员交底内容
1.4.2要求结构专业设计人员交底内容
1.4.3要求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交底内容
1.4.4要求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交底内容
1.4.5要求电气专业设计人员交底内容
1)强电基本情况介绍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3)各弱电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4)电气安全保护
1.5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技术准备
1.5.1材料及机械设备技术准备概述
8
材料及机械设备技术准备一般分为两阶段进行:即建设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材料及机械设备技术准备;施工过程阶段的材料及机械设备技术准备。
1.5.2材料准备的技术工作内容
(1)材料进场检验的基本方式
根据工程特点和对不同材料质量要求,对进场材料一般应进行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材料外观规格检查和材料试验检查。
(2)材料检验计划
对于某些重要材料检验(如重要结构材料),应先调查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生产过程中设置检查点监督抽样
(3)评审
对不合格材料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是否能够使用或是否需要返修、
9
筛选、加固、降级或报废。
(4)防止再发生
防止再发生是符合材料控制的一个重点。
1.5.3机械设备的技术准备工作内容
(1)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技术准备分为对建设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准备和对施工过程阶段的技术准
备。
1)建设项目施工准备阶段
①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
②施工机械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
10
③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
2)施工过程准备阶段
(2)生产(生活)机械设备的技术准备
1)机械设备订购的技术准备
2)生产(生活)机械设备进场复检的技术准备
3)生产(生活)机械设备安装及试车的技术准备
1.6施工现场的技术准备
1.6.1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
1.6.2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
(1)平整场地
(2)水通
11
1)供水量的计算
施工现场供水量主要由现场施工用水量、施工机械设备用水量、现场生活用水量和消防用水量组成。
①现场施工用水量Q1
现场施工用水量由下式计算:
式中Q1——现场施工用水量,L/S;
q1——年(季)度工程量;
N1——各项工程用水定额;
12
T1——年(季)度有效作业天数,日;
K1——用水不均衡系数,取为1.5~2.5;
t——每天作业班数,班;
1.05~1.15——不可预见的用水保险系数。
②施工机械用水量Q2
式中q2——同一种机械台数,台;
N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
K2——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
1.05~1.15——不可预见施工用水保险系数。
13
③现场生活用水量Q3
式中P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施工人数,人;
P2——施工现场平均居住人数,人;
N3——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用水定额,按20~60 L/(人·班)取值;
N4——现场居住人员生活用水定额,按100~120 L/人取值;
K3、K4——用水不均衡系数,K3=1.30~1.50,K4=2.0~2.5。
④施工现场消防用水量Q4
消防用水量查消防用水量的实际记载。
14
⑤施工现场总用水量Q
当工地面积小于0.05 km2且Q1+Q2+Q32)供水设施选择及布置
应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工程特点,合理选择各类供水设备和合理布置供水管网,尽量使用供水永久性设施,以保证供水设施设置经济合理性。
15
(3)电通(含强电和弱电)
1)施工现场用电总量P
施工现场用电总量P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分别为现场全部用电设备、室内照明设备、室外照明设备总额定容量;Ke、Ka、Kb分别为相应项目使用系数,且016
2)施工现场用电设施
(4)通信要通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流量大,需要设置相关的通信设施,以便传递各方面的信息,包括设计信息、执行信息、管理信息、检查信息和反馈信息等。
(5)气通
施工现场中,各种空压机及蒸汽锅炉产生的高压空气和蒸汽供施工之用,需要配置有关设施及输气管网。
(6)排污、排洪要通
17
1.6.3现场补充勘探工作
现场补充勘探工作,其目是为了进一步查证施工现场有无枯井、防空洞、古墓、地下管道、暗沟或枯树根等,以便确定技术处理方案并付诸实施,能消除工程隐患,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1.6.4现场临时设施的建造
施工现场临时性生产、生活设施应尽量利用施工现场或附近原有设施(包括要拆迁但暂时可
利用的建筑物)和在建工程本身的建筑物等。
1.6.5做好施工机具进场工作
在施工项目正式开工之前,按照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并根据规划要求,将机具安置在规定的地点或仓库。
18
1.6.6做好物资进场工作
1.6.7做好冬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冬季施工时既要合理安排冬季施工项目,又要注意冬季对临时设施的特殊要求,及早做好物资的供应和储备并加强冬季的消防和保安措施。
1.7现代施工管理技术简介
1.7.1预测技术的应用简介
建筑预测的内容有:建设规模预测、建筑对象类型建筑体系发展预测等。
预测方法的种类有: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法和综合预测法3类。
1.7.2决策技术的应用简介
决策技术是对某一行为和项目技术预定目标,运用逻辑、分析和概率统计的方法,通过经济效果计算和比较,从多个含有不确定的因素的方案中,
19
选择效益最大方案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决策步骤有: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订各种可行方案;③评价和选择方案;④实施方案和跟踪检查。
1.7.3网络技术的应用简介网络技术是一种现代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通过网络模型组织施工生产。
1.7.4流水节拍施工法简介
流水节拍施工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成效的施工方法。它将工程项目分段,以施工段为单元,在各施工段,进行均匀连续的平行流水作业,以达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1.7.5线性规划法简介
线性规划法是现代化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方法,在建筑管理工作中,很多实际问题,都可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求得最优方案。
20
1.8已成功实施的测量工程施工特例选编
1.8.1工程轴线控制方法
①整体控制局部;
②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③长方向控制短方向,长边控制短边。
1.8.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传递方法
地下室底板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布设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施测控制轴线→底板细部放线→校核。
1.8.3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方法
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
21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放出轴线位置。每次传导时4个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作好记录,检查4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2)墙模板边线控制线的放样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200 mm控制线,并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3)门窗、洞口位置的控制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门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22
在立杆上用红油漆标出每层+1.00 m点,用以控制梁板的底模板标高。
5)外墙大角的控制
待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200 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
1.8.4垂直度控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传递方法
①地下室施工阶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在基坑内四周布置控制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
②主体施工阶段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主楼和附楼首层靠近四角的柱上或墙上分别引测4条同一高程的标高线,并用红漆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基准线。
23
4)梁、板标高的控制
待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搭设模板脚手架,用水准仪引测,
③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
由于主楼高度大,要求垂直精度高,为防止测量累积误差,提高观测精度,采取分段校核:裙楼校核一次,主楼每3层为一段进行一次标高、轴线的全面校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