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单元8 防水工程防水工程按其构造做法可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防水层防水两大类。根据不同的材料又可分为柔性防水(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等)和刚性防水(如细石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等)。子单元1 防水材料8.1.1防水卷材1、防水卷材的分类防水卷材主要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聚物防水卷材三大系列。其中,沥青防水卷材是传统的防水材料,成本较低,但拉伸强度和延伸率低,温度稳定性较差,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耐老化性较差,使用年限较短,属于低档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聚物防水卷材的各项性能较沥青防水卷材优异,能显著提高防水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工程应用非常广泛。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般可分为弹性体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APP)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橡塑共混体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三大类。SBS卷材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尤其适用于较低气温环境的建筑防水。APP卷材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防水,尤其适用于较高气温环境的建筑防水。2、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1)耐水性:常用不透水性、吸水性等指标表示。(2)机械力学性能:常用拉力、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表示。(3)温度稳定性:常用耐热度、耐热性等指标表示。(4)大气稳定性:常用耐老化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等指标表示。(5)柔韧性:常用柔度、低温弯折性、柔性等指标表示。8.1.2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特别适合于各种复杂、不规则部位的防水,能形成无接缝的完整防水膜。8.1.3刚性防水材料1、防水混凝土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五个等级。2、防水砂浆8.1.4建筑密封材料8.1.5堵漏灌浆材料子单元2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8.2.1卷材防水屋面卷材防水层屋面属柔性防水屋面,其构造做法如图8-1所示。所用卷材有传统的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三大系列。(a)不保温卷材屋面 (b)保温卷材屋面图8-1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图示意图1、基层(找平层)处理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找平层应做成略低的凹坑。为了减少和避免找平层开裂,宜留设缝宽为20mm的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应留设在板端缝处,其纵横缝的最大间距: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其平整度为:用2m长的直尺检查,基层与直尺间的最大空隙不应超过5mm,空隙仅允许平缓变化,每米长内不得多于一处。2、节点附加增强处理图8-2 屋面檐沟 图8-3 屋面檐口图8-4 屋面泛水处理构造 图8-5 变形缝防水构造示意图图8-6 屋面水落口构造 图8-7 伸出屋面管道构造3、保温层施工保温层采用松散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铺设,适当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150mm,保温层压实后厚度应达到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10%或-5%。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宜采用排气屋面,排气道从保温层开始断开至防水层止。排气道通常设置间距宜为6m,屋面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应作防水处理。4、卷材铺贴(1)卷材铺贴方向卷材铺贴的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或屋面是否受振动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当屋面坡度大于25%时,卷材宜垂直屋脊方向铺贴,并应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点还应密封。(2)卷材的铺贴方法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冷粘法、自粘法、热熔法;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一般有冷粘法、自粘法、热风焊接法。根据卷材与基层或卷材之间粘贴的方法不同又分为满粘法、条粘法、点粘法、空铺法。图8-8 自粘型卷材铺贴示意图(3)卷材铺贴顺序防水层施工应先铺贴细部节点、附加点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等部位(如屋面与落水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然后由屋面最低处向上进行施工,坡与立面的卷材应由下向上铺贴,使卷材按流水方向搭接。天沟、檐沟卷材铺贴应顺天沟、檐沟去向,减少卷材搭接。铺贴有多跨和高低跨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4)卷材搭接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平行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主导风向)搭接。(5)卷材收头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5、淋(蓄)水试验蓄水24h以上,对有坡度的屋面应做淋水试验,时间不少于2h,屋面无渗漏为合格。6、保护层施工上人屋面保护层包括水泥砂浆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刚性保护层)和块体材料保护层;不上人屋面保护层有绿豆砂、云母或蛭石保护层和浅色涂料保护层。7、质量验收屋面工程完工后,应按规范进行两项验收。(1)外观检验,主要对屋面的细部构造、接缝、保护层等进行验收。屋面工程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等应按屋面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②接缝密封防水,每50m应抽查一处,每处5m,且不得少于3处。③细部构造根据分项工程的内容,应全部进行检查。(2)淋水或蓄水检验。8.2.2涂膜防水施工涂膜防水施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基层表面清理、修理→喷涂基层处理剂→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清理与检查修理→保护层施工。1、基层处理图8-9 屋面天沟、檐口的细部处理图8-10 屋面檐口的细部处理图8-11 屋面泛水处理2、涂膜防水层施工(1)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2)涂料的涂布顺序为:先高跨后低跨,先远后近,先立面后平面。同一屋面先涂布水落口、天沟、檐口等节点部位,再进行大面积涂布。(3)涂层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不得有露底、漏涂和堆积现象。(4)涂层中夹铺增强材料时,宜边涂边铺胎体,当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如果坡度小于l5%可平行屋脊铺设;如果坡度大于1 5%应垂直屋脊铺设,并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开始向上铺设。胎体增强材料的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 mm。当采用两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3、保护层施工(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屋面可采用细砂、云母、蛙石、水泥砂浆、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等。(2)合成高分子和聚合物防水涂膜屋面可采用浅色涂料、水泥砂浆、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等。8.2.3屋面刚性防水施工图8-12 刚性防水屋面构造层次示意图利用刚性防水材料作防水层的屋面,主要有普通细石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等防水屋面。1、基层处理刚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宜为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当屋面结构层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时,应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灌缝,灌缝的细石混凝土宜掺入膨胀剂。当屋面板板缝宽度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应设置构造钢筋。灌缝高度与板面平齐,板端缝应用密封材料密封处理。2、隔离层施工在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增加一层低强度等级砂浆、卷材、塑料薄膜等材料,起隔离作用,使基层结构层与防水层变形互不约束,以防混凝土产生拉应力而导致防水层开裂渗漏。3、分格缝的设置为防止大面积的刚性防水层因温差、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影响而产生裂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分格缝。分格缝一般应设在结构应力变化较突出的部位,如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一般不大于6 m。4、防水层施工(1)普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施工(2)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施工5、质量要求子单元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目前地下防水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水方案:(1)结构自防水(2)设防水层(3)采用防水加排水措施即“防排结合”方案,利用盲沟、渗排水层等措施来排除附近的水源以达到防水目的。适用于形状复杂、受高温影响、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且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建筑。图8-13 盲沟图8-14 渗排水层8.3.1防水混凝土施工防水混凝土一般分为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三种。1、绑扎钢筋2、支设模板采用对拉嫘栓固定模板时的方法如下。1)工具式螺栓做法用工具式螺栓将防水螺栓固定并拉紧,以压紧固定模板。拆模时,将工具式螺栓取下,再以嵌缝材料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将螺栓凹槽封堵严密,如图8-15所示。图8-15 工具式螺栓的防水做法示意图2)螺栓加焊止水环做法(图8-16a)。在对拉螺栓中部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与螺栓必须满焊严密。拆模后应沿混凝土结构边缘将螺栓割断。此法将消耗所用螺栓。3)预埋套管加焊止水环做法(图8-16b)。a) b)图8-16 螺栓穿墙止水做法a)螺栓加焊止水环 b)套管加焊止水环 1—防水结构 2—模板 3—止水环 4—螺栓 5—水平加劲肋6—垂直加劲肋 7—预埋套管 3、混凝土配置与运输4、浇筑混凝土5、混凝土的养护防水混凝土不宜用电热法养护和蒸汽养护。6、模板拆除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超过设计强度等级的7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超过1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7、防水混凝土结构的保护8、细部构造(1)施工缝墙体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施工缝的防水构造如图8-17和图8-18。图8-17 施工缝的构造一 图8-18 施工缝的构造二1-先浇混凝土 2-遇水膨胀止水条 1-先浇混凝土 2-外贴防水层3-后浇混凝土 3-后浇混凝土(2)变形缝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通常采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和接缝密封材料。对水压小于0.03MPa,变形量小于l0mm的变形缝可用弹性密封材料嵌填密实或粘贴橡胶片,如图8-19、8-20所示。图8-19 嵌缝式变形缝 图8-20 粘贴式变形缝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嵌缝材料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细石混凝土;4-橡胶片;5-嵌缝材料对水压小于0.03MPa,变形量为20~30mm的变形缝,宜用附贴式止水带,如图8-21、8-22所示。图8-21 附贴式止水带变形缝(一) 图8-22 附贴式止水带变形缝(二)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止水带;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止水带4-螺栓;5-螺母;6-压铁对水压大于0.03MPa,变形量为20~30mm的变形缝,应采用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如图8-23所示。图8-23 埋入式橡胶(塑料)止水带变形缝 图8-24 后浇带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止水带 1-先浇混凝土;2-遇水膨胀止水条;3-结构主筋;4-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橡胶止水带断面形式需要增强变形缝的防水能力时,可采用两道埋入式止水带,或采用嵌缝式、粘贴式、附贴式、埋入式等复合使用。其中埋入式止水带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接头宜采用热压焊。(3)后浇带后浇带内的结构钢筋不能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是一种刚性接缝,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其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和企口缝。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高层建筑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强度应不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4)穿墙管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应满焊止水环,图8-25a;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图8-25b。a) b)图8-25 穿墙管道的防水构造8.3.2卷材防水施工地下室卷材防水层的防水做法根据水的侵入方向有两种:外防水法和内防水法。外防水卷材的铺贴方法有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1、外防外贴法施工外防外贴法是在地下防水结构墙体做好以后,把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外表面上,然后再砌筑保护墙,如图8-26所示。2、外防内贴法施工外防内贴法施工是在地下防水结构墙体未做之前,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如图8-27所示。采用外贴法时,每层卷材应先铺底面,后铺立面。多层卷材的交接处应交叉搭接。错槎接缝连接,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先转角后大面。图8-26 外防外贴法 图8-27 外防内贴法1一临时性保护墙;2一永久性保护墙 1一待施工的构筑物;2一防水层3一保护层;4一垫层8.3.3涂膜防水施工1、外防外涂法施工外防外涂法施工是指涂料直接涂在地下室外侧墙板上(迎水面),再在外侧做保护层。2、外防内涂法施工外防内涂法施工是指涂料涂在永久性保护墙上,涂料上做砂浆保护层,然后施工地下侧墙板主体结构。8.3.4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水泥砂浆抹面防水层可分为刚性多层抹面防水层(或称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和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防水层(氯化铁防水剂、铝粉膨胀剂、减水剂等)两种。刚性多层抹面防水层通常采用四层或五层抹面做法。一般在防水工程的迎水面采用五层抹面做法,在背水面采用四层抹面做法(少一道水泥浆)。子单元4 厕浴间防水工程以涂膜防水代替各种卷材防水,使卫生间的地面和墙面形成一个没有接缝、封闭严密的整体防水层,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8.4.1 厕浴间防水施工工艺厕浴间的防水以涂膜防水材料最为常见,其施工工艺为:基层处理、涂刷处理剂、涂刷附加层涂料、涂刷第一道涂料、涂刷第二道涂料、涂刷第三道涂料、蓄水试验、质量验收、保护层施工、第二次蓄水试验。蓄水深度在地面最高处应有20mm的积水,24h后检查是否渗漏。待聚氨酯安全固化后可进行第一次蓄水试验,蓄水24h无渗漏为合格。厕浴间装饰工程全部完工后,要进行第二次蓄水试验。以检验防水层完工以后是否被水电或其他装饰工序所损坏。8.4.2 厕浴间防水施工技术要求与控制厕浴间的防水施工中,防水层质量分为合格和不合格。1、检验批及合格规定1)防水隔离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个层次或每个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少于三间;不足三间,应全数检查。3)隔离层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的质量规定,认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不得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的50%为合格。2、主控项目的验收1)隔离层材质必须符合实际要求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2)厕浴间的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检查方法:观察和钢尺。3)水泥类防水隔离层的防水性能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检测报告。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或坡尺检查及检查检测记录。3、一般项目的验收1)隔离层与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料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检查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和观察检查。2)隔离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用钢尺检查。3)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9的规定。8.4.3卫生间渗漏与堵漏技术1、板面及墙面渗水(1)原因混凝土、砂浆施工的质量不良,存在微孔渗漏;板面、隔墙出现轻微裂缝;防水涂层施工质量不好或被损坏。(2)堵漏措施1)拆除卫生间渗漏部位饰面材料,涂刷防水涂料。2)如有开裂现象,则应对裂缝先进行增强防水处理,再刷防水涂料。增强处理一般采用贴缝法、填缝法和填缝加贴缝法。贴缝法主要适用于微小的裂缝,可刷防水涂料并加贴纤维材料或布条,作防水处理。填缝法主要用于较显著的裂缝,施工时要先进行扩缝处理,将缝扩展成15mm×15mm左右的V形槽,清理干净后刮填嵌缝材料。填缝加贴缝法除采用填缝处理外,在缝表面再涂刷防水涂料,并粘纤维材料处理。3)当渗漏不严重,饰面拆除困难,也可直接在其表面刮涂透明或彩色聚氨酯防水涂料。2、卫生洁具及穿楼板管道、排水管口等部位渗漏(1)原因细部处理方法欠妥,卫生洁具及管口周边填塞不严;管口连接件老化;由于振动及砂浆、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出现裂隙;卫生洁具及管口周边未用弹性材料处理,或施工时嵌缝材料及防水涂料粘结不牢;嵌缝材料及防水涂层被拉裂或拉离粘结面。(2)堵漏措施1)将漏水部位彻底清理,刮填弹性嵌缝材料。2)在渗漏部位涂刷防水涂料,并粘贴纤维材料增强。3)更换老化管口连接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