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U4整体单元设计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Part I. 整体分析一、语篇分析What本单元以“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为话题,属于新课标中“人与社会”范畴内“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子主题内容。Section A部分,听说课以罗列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来评判是否严重,学习与描述问题相关的语义块,展开听说活动;阅读语篇以书信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并提出建议;语法部分对本单元重要语言结构进行训练,学习连词although, so that, until的用法、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Section B部分,听说课围绕减压方式的相关语块进行听力学习和口语训练;然后围绕学会放松展开阅读,并对比中国和美国学生课后活动,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最后写作部分围绕课外辅导班进行输出性的综合实践活动。Why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际关系”,而此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师生、生生、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处理,对八年级学生健康心理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Section A部分,从让学生谈论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入本单元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也是存在于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现实状况;由此,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相关问题和感受,掌握主题相关语义块的重要短语和句型,提高听说的能力。Section B部分,在学生阐述问题之后进行分析,依据阅读语篇中所提供中国和美国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相关背景知识提出合理建议。B部分阅读着重于培养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猜测词义,提高学生于都的速度和准确度,再通过写作练习,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How教材语篇内容,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组织内容。首先,在听说部分,列出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陈述感受;其次,在Section A部分利用Robert Hunt和 Sad and Thirteen的书信往来,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需与同学、朋友或家人沟通,分析问题原因;最后Section B部分以一篇说明文来阐述中国和美国学生课外活动的异同处,引导学生客观对待问题,在处理问题中学会人际交往,适当减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课时 What(主要内容) Why(编写意图) How(语篇特点)第一课时:听说课 Section A 1a-2d 听说课1一共有三个语篇。 第一个听力语篇是两个女孩儿的对话语篇,提出问题并情态动词和重点句型提出建议。 第二个听力语篇是两个男孩儿的对话语篇,在第一篇语篇语言点基础上,突出情态动词could, should的应用。 第三个语篇是阅读语篇,通过Dave和Kim讨论在家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本课时三则语篇,语篇一通过听力对话,训练听力技巧的同时,感知情态动词和why don’t you…句型;语篇二继续在该话题下,强调could, should 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表达观点想法。语篇三则基于已学知识,结合两人讨论,开展role play应用语言点。 文体:对话 语言:语言简单,关键句型复现。 语法知识: 情态动词的应用; 正确使用连词; 句型why don’t you…学习。第二课时:精读课Section A 3a-3c 精读课是一篇阅读语篇,3a-3c是关于读的训练。3b主要训练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c是有关同义词和近义词的练习。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理解文章内涵,反思生活中常见的家庭矛盾以及家长、同学、朋友之间的沟通问题,并学会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文体:信件 语言: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语法知识: 情态动词的应用; 正确使用连词; 句型why don’t you…学习。第三课时:语法课Section A 4a-4c 本课时4a选词填空,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连接词表意功能的理解和运用;4b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人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写出完整的表达建议的句子;4c则给出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并以此开展对话练习。 问题设计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听力和阅读课所学语言点,以及语法课的总结,更有利于学生选择贴合自己特点的话题,并应用语言点。 文体:无 语言:归纳整理知识点。 语法知识: 情态动词的应用; 正确使用连词although,so that和until; 句型why don’t you…学习。第四课时:听说课 Section B 1a-1e 本课有一则对话语篇,呈现Wei Ming和Alice讨论了父母给予太多压力,并给出解决办法。活动呈现了如何面对学习压力的问题。 本部分的听说训练的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学的语言项目,包括描述困难、表达建议等,同时还输入了新的词汇和短语。本部分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合理减轻自己的压力并帮助他人减轻压力。 文体:对话 语言:结构清晰,语言简练。 语法知识: 情态动词的应用; 正确使用连词; 句型why don’t you…学习。第五课时:泛读写作课 Section B 2a-2e Section B 3a-3b 泛读课2a是读前活动,主要调查学生的课外生活;2b-2d为读中活动,阅读语篇介绍了一些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孩子们业余活动和课外学习的安排以及想法;2e是读后活动,要求学生针对课后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 写作课通过making notes和writing对本单元的语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 学生能够在阅读语篇创设的情境中,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增加词汇量;利用语境猜测词义,提升语篇理解能力;并围绕“人际交往”话题,通过听、说、读等活动搜集、理解所需要的语言基础信息;能流畅且有逻辑性地组织句子,合理安排语篇结构,同时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方法。 文体:议论文 语言: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语法知识: 情态动词的应用; 正确使用连词although,so that和until; 句型why don’t you…学习。二、学情分析(参考)1、基本情况:语言基础:基于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询问、陈述自己或他人身体健康方面的困难和麻烦的词汇和句型,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读看写技能,对语言学习的热情也逐步增加,他们对如何用英语来表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很感兴趣。生活经验:本单元围绕人际交往及针对困境提出解决办法进行学习,文本中所呈现的问题,都是在生活学习中常见问题,一方面,学生要学会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者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减压;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能够恰当的给予别人建议解决问题。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谈论通过谈论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引起学生共情,激发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多渠道学习英语,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感悟和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可能的困难:如何提出解决办法,并正确用英语提出建议3、解决措施:由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图片、师生经验等创设真实情景,给予直观感受,并多进行适时而恰当的鼓励,关注学生的亲力亲为。Part II. 整体设计一、课时分配本单元围绕” 人际交往”话题开展语言学习,充分表达。本单元设计五个课时:第一课时,听说课,学习理解并操练关于描述问题,提出建议的语言点;第二课时,精读课,扩大词汇和词组学习,巩固语言点;第三课时,语法课,总结情态动词,连词及why don’t you 引导的提建议句型;第四课时,听说课,拓展话题,提升思维能力,扩大词汇词组学习;第五课时,泛读写作课,熟练运用语言点开展阅读,并完成写作任务。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及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建构五个小观念,由不同课型匹配相应语篇,最终形成大观念。1、建构小观念:课时 小观念 课型 教材语篇 补充语篇课时1 谈论困境,提出建议 听说课 Section A 1a-2d N/A课时2 自我判断,建议认同 精读课 Section A 3a-3c N/A课时3 如何提出建议 语法课 Section A 4a-4c N/A课时4 学会自我解压 听说课 Section B 1a-1e 泛读练习题课时5 自我观点表达 泛读写作课 Section B 2a-2e Section B 3a-3b N/AProject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烦闷时的解压方式,每组选出最佳前三种,进行呈现。2、建构大观念:解决困境,学会解压二、教学目标:1、单元教学目标1.1能询问,陈述自己及他人的困难和麻烦。1.2能针对他人的困境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1.3能使用情态动词和Why don’t you… 句型表达建议。1.4 能正确使用连词 until/so that/ until/although。1.5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1.6培养学生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表达及自主发表观点和建议的能力。2、核心素养通过单元整体设计,让学生能够谈论各种困境及提出解决方案,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困境,最后通过分组展示,让大家了解到各种自我解压的方式。核心素养 目标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应用关键词汇和表达,向他人提出建议。 能够掌握连词until, so that, although的用法。 进一步熟悉could和should在表建议时的用法。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表达及自主发表观点和建议的能力。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能够用书信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方对课外班的不同认知。 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思维品质 提升批判性思维,自我判断解决方案可行性。 学会客观对待问题,正确评价自己。 在处理问题中学会自省与人际交往,培养健康的心理。三、课时设计课时 教学目标 主要学习活动 持续性评价课时1-听说课 通过听力活动,学生能谈论困境; 能运用情态动词及why don’t you给予建议; 学习理解活动: 学习理解与生活相关的困境;听录音, 在听力中捕捉关键信息,并做笔记。 应用实践活动: 结合已学知识点,开展role play, 应用语言。 评价标准: 从呈现当中的发音,句子流畅度进行评价。课时2 精读课 能运用预测、扫读、细节寻读等阅读策略理解一篇关于中学生因为家庭矛盾写信向专业人士求助及专业人士给与建议的回信。 能够在读后讨论中,灵活运用篇章内容和词句开展对话,谈论自己对Mr. Hunt的建议的看法,引导学生对如何解决家庭矛盾深入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能够运用篇章内容和词句来对组内选择的problem给出建议。 学习理解活动: 完成基于问题链、表格等的文本阅读。 应用实践活动: 1. Discussion (Pair work) 学生讨论他们是否同意Mr. Hunt的建议并陈述理由。 2. 复述第二封信内容 学生借助思维导读,来复述第二封信。 迁移创新活动: Group work: 假设许多学生写信陈述自己遇到的麻烦,并寻求帮助。 4人一组,选择一个problem,进行讨论,为解决问题提供意见。 讨论时,在表格中记录好组内每个成员给出的建议。 课上:每组口头表达出自己组内选择的问题,并陈述给出的建议。 课后: 写一封回信来陈述针对组内所选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评价标准: 1. 回答问题、练习完成的正误; 2. 从内容完整度、语音语调、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三个维度评价复述。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提问、生生评价。课时3-语法课 学生能使用情态动词和Why don’t you… 句型表达建议 理解及能正确使用连词 until/so that/although。 学生能够判断建议是否合理及学会用合理方式解压。 学习理解活动: 通过图片知道问题和提出建议。 通过例句观察和总结给出建议的句型和理解引导连词及状语从句的类型。 应用实践活: 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综合小组的建议讨论出合理和不合理的建议 迁移创新活动: 提供话题问题,让学生与组员形成英语对话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呈现出来。 评价标准: 1.填空,选择题和翻译题来评价是否掌握。 2.口语对话与写句子看学生是否能综合运用。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提问、生生评价。课时4-听说课 通过听力活动,学生能谈论困境; 学生能运用情态动词及why don’t you给予建议; 培养知道如何自我解压,正确对待困境的心态。 学习理解活动: 通过图片知道问题和提出建议。 开展听力活动,听懂细节,完成练习。 应用实践活动: 访谈记录:询问别人遇到的困境是什么,给予对方建议,并做记录。 迁移创新活动: 创造想象: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命题困境(2个)进行讨论,创编对话,并进行演示。 评价标准: 从呈现当中的发音,句子流畅度进行评价。课时5-泛读写作课 学生需要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关键信息,即学生的现状和三个人物观点的表达。 通过学习别人观点的表达,提取“同意和反对”的表达方式,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以读促写。 学习理解活动: 通过阅读生词所在的句子推断它的意思, 第二次快速阅读找到学生目前的情况是什么? 然后找到三个人不同的观点。 应用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其他人的观点,提炼出表达“同意和反对”的表达框架。 迁移创新活动: 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后补习的看法。 评价标准: 阅读的速度,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应用能力。 评价方式: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Project 制作海报: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导致我们健康出问题,如何解压。 迁移创新活动: 小组合作进行海报的制作。 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流畅性 语言准确性 设计和美化 评价方式:师生互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