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单元4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4.3.3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并进行验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模板浇水润湿,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填写施工日志。4.3 混凝土工程施工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1)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2)浇筑间歇时间3)坍落度要求图4-56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图4-55 溜槽4)浇筑质量要求浇筑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以防产生离析。图4-54 溜槽与串筒 (a)溜槽;(b)串筒;(c)振动串筒 1-溜槽;2-挡板;3-串筒;4-漏斗;5-节管;6-振动器3、施工缝的留设(1)施工缝留设的位置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如图4-57所示,框架结构中,如果梁的负筋向下弯入柱内,施工缝也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以便于绑扎。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3)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a) (b) (c) 图4-57 柱子施工缝的位置(a)肋形楼板柱;(b)无梁楼板柱;(c)吊车梁柱1-施工缝;2-梁;3-柱帽;4-漏斗;5-吊车梁;6-屋架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如图4-58所示。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图4-58 有主次梁的楼板的施工缝留设位置1-柱;2-主梁;3-次梁;4-板(2)施工缝的处理①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②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除去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③浇筑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水泥∶水=1∶0.4),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30~50mm,以保证接缝的质量。④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紧密结合。4、后浇带的设置图4-59 后浇带构造图(a)平接式;(b)企口式;(c)台阶式(1)后浇带的分类①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②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③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2)后浇带的设置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浇混凝土前焊接好。填充后浇带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或无收缩水泥,也可采用普通水泥加入相应的外加剂拌制,但必须要求填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5、混凝土浇筑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浇筑①浇筑框架结构首先要划分施工层和施工段,施工层一般按结构层划分,而每一施工层的施工段划分,则要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 ②当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初步沉实后继续浇筑梁和板。梁和板的混凝土宜同时浇筑,从一端开始向前推进,较大尺寸的梁(梁高度大于1m)可单独浇筑。③柱子开始浇筑时,底部应先浇筑一层厚50~100㎜与所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一排柱的顺序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以免因浇筑混凝土后由于模板吸水膨胀,端面增大而产生横向推力,最后使柱发生弯曲变形。柱子浇筑宜在梁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板稳定柱模和作为浇筑柱混凝土操作平台用。(2)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①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多为工业建筑中的设备基础及高层建筑中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 ②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不能留施工缝,以及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且聚集在构件内部,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等。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厚度大于或等于1.5m,长、宽较大,施工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之差不低于25℃的混凝土结构。要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裂缝,就要减少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温控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2)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图4-6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a)全面分层;(b)分段分层;(c)斜面分层 1-模板;2-新浇筑的混凝土;3-已浇筑的混凝土;4-地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留设施工缝。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各工序的协调配合,并根据结构特点、工程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分别选用如下浇筑方案:①全面分层方案,是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毕。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情况下,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②斜面分层方案,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的情况。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斜面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③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图4-61 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1-钢导管;2-漏斗;3-接头;4-吊索;5-隔水塞;6-铁丝(3)水下混凝土的浇筑目前水下浇筑混凝土多用导管法,导管下口必须始终保持在混凝土表面之下1~1.5m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