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7防水工程施工_1 课件(共49张PPT) 《建筑施工技术 第四版》同步教学(化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7防水工程施工_1 课件(共49张PPT) 《建筑施工技术 第四版》同步教学(化工版)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单元7 防水工程施工
建筑防水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
1、材料防水
材料防水按采用防水材料的不同,分为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两大类。柔性防水又分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所采用的防水材料,主要包括各种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施工时将其铺贴或涂布在防水工程的迎水面,达到防水目的。
(1)柔性防水材料
1)防水卷材
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沥青防水卷材是传统的防水材料,成本较低,但拉伸强度和延伸率低,温度稳定性较差,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耐老化性较差,使用年限较短,属于低档防水卷材,已逐渐被淘汰。
2)防水涂料
常用的防水涂料有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特别适合于各种复杂、不规则部位的防水,能形成无接缝的完整防水膜。涂布的防水涂料既是防水层的主体,又是胶粘剂,因而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维修也较简单。防水涂料广泛应用于屋面防水、墙身防水、楼地面防水、地下室和设备管道的防水,也用于旧房屋的维修和补漏等。
(2)刚性防水材料
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掺入少量外加剂、高分子聚合物等,配制成具有一定抗渗透能力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类防水材料。
2、构造防水
构造防水是采取正确与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和防止水侵入室内的统称。如对各类接缝,各种部位、构件之间设置的温度缝、变形缝,以及节点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均属构造防水。
地下工程的防水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和抗渗性,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能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还能起到承重的结构功能;
第二种,在地下结构表面附加防水层,如抹水泥砂浆防水层或贴卷材防水层等;
第三种,采用防水加排水(利用盲沟、渗排水层等措施来排除附近的水源)措施,即“防排结合”方案。
7.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地下防水工程按防水材料有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水泥砂浆防水,塑料防水板防水和金属板防水等。
7.1.1防水混凝土施工
常用的防水混凝土主要有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施工
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绑扎钢筋的铅丝应向里弯曲,不得外露。
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栓必须穿越防水混凝土时,可以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应加焊方形止水环。
水灰比的影响
水泥用量的影响
砂率的影响
灰砂比的影响
影响普通防水混凝土
抗渗性的主要因素
水灰比的影响: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多余水蒸发,将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孔隙和毛细管通路;水灰比过小,和易性差,拌合和浇捣不良同样会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孔隙;
水泥用量的影响:水泥用量过少,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包裹骨料表面,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合质量,而且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孔隙;在考虑水泥用量的同时,在混凝土里面掺活性细粉可改变砂子的级配。
砂率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砂率,可以减少和改变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渗性;
灰砂比的影响:灰砂比反映了水泥砂浆的浓度,以及水泥包裹砂粒状况,是衡量填充石子空隙的水泥砂浆的质量指标。
2、细部构造
(1)施工缝
1)施工缝留设。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设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
②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缝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图7-3 埋膨胀止水条 图7-4 外贴止水带(L≥150) 图7-5 中埋止水带1-先浇混凝土;2-遇水膨胀止水条;1-先浇混凝土;2-外贴防水层;1-先浇混凝土;2-中埋止水带;
3-后浇混凝土 3-后浇混凝土 3-后浇混凝土
外贴止水带时,如防水材料为钢板止水带或橡胶止水带时,要求L≥150mm,如为外涂防水涂料或外抹防水砂浆时,要求L=200mm。如为中埋止水带时,防水材料为钢板止水带时,要求L≥100mm;当采用橡胶止水带时,要求L≥125mm;为钢边橡胶止水带时,要求L≥120mm。
2)施工缝处理
①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②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③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遇水膨胀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
④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2)变形缝
需要增强变形缝的防水能力时,可采用两道埋入式止水带,或采取嵌缝式、粘贴式、附贴式、埋入式等方法复合使用。
对水压小于0.03MPa,变形量小于l0mm的变形缝可用弹性密封材料嵌填密实或粘贴橡胶片,如图7-6、7-7所示。
图7-6 嵌缝式变形缝 图7-7 粘贴式变形缝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细石混凝土;
3-嵌缝材料 4-橡胶片;5-嵌缝材料
对水压小于0.03MPa,变形量为20~30mm的变形缝,宜用附贴式止水带,如图7-8、7-9所示。
图7-8 附贴式止水带变形缝(一) 图7-9 附贴式止水带变形缝(二)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止水带;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3-止水带
4-螺栓;5-螺母;6-压铁
对水压大于0.03MPa,变形量为20~30mm的变形缝,应采用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如图7-10所示。
图7-10 埋入式橡胶(塑料)止水带变形缝
1-围护结构;2-填缝材料;
3-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断面形式
止水带---就是防止阻止水分渗透(流动、扩散)而制作安装的带状物,一般用于防水部位的施工缝或后浇带或管道穿墙(板)处。通常它必须交圈,一般由300~500mm宽的钢板或橡胶板作成。
止水钢板
(3)后浇带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高层建筑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强度应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并在后浇缝结构断面中部附近安设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后浇带的防水构造如图7-11、7-12和7-13所示。
图7-11 后浇带防水构造(一)
l-先浇混凝土;2-遇水膨胀止水条;
3-结构主筋;4-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
图7-12 后浇带防水构造(二) 图7-13 后浇带防水构造(三)
1-先浇混凝土;2-结构主筋; 1-先浇混凝土;2-遇水膨胀止水条;
3-外贴式止水带; 3-结构主筋;
4-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 4-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
(4)穿墙管
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应满焊止水环;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
图7-14 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一) 图7-15 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二)
1-止水环;2-嵌缝材料;3-主管; 1-遇水膨胀橡胶圈;2-嵌缝材料;
4-混凝土结构 3-主管;4-混凝土结构
图7-16 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
1-翼环;2-嵌缝材料;3-背衬材料;4-填缝材料;5-挡圈;
6-套管;7-止水环;8-橡胶圈;9-翼盘;
10-螺母;11-双头螺栓;12-短管;13-主管
图7-17 穿墙盒做法示意图
1-浇筑孔;2-柔性材料;3-穿墙管;4-预留孔;
5-封口钢板;6-固定角钢
(5)埋设件、预留孔
结构上的埋设件宜预埋,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用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图7-18 预埋件或预留孔(槽)处理示意图
(a)预留槽;(b)预留孔;(c)预埋件
3、施工质量验收(表7-3)
表7-3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主控项目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准确 观察检查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应为+8mm、-5mm;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5mm 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1.2卷材防水施工
1、施工准备
在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应确保基础坑内不积水,要采取降水措施使坑内地下水降低到垫层以下不小于300mm处,如果基层有渗水现象,应进行堵漏。
卷材防水层施工前,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用2m长的直尺检查,直尺于基层表面间的空隙不应超过5mm。平面与立面的转角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钝角。如果基层不做找平层,可直接铺贴在混凝土表面,必须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蜂窝、麻面、孔洞等,如有应用掺有108胶的水泥砂浆或胶乳水泥砂浆修复。
2、卷材铺贴方法
(1)冷粘法
采用与卷材配套的专用冷胶粘剂将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相互粘接的方法。
(2)热风焊接法
是指采用热空气焊枪加热卷材搭接缝进行黏结的方法。
(3)热熔法
采用加热工具将热熔型防水卷材底面的热熔胶加热熔化而使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相互粘结的方法。
施工时火焰加热器的喷嘴距卷材的距离应适中,一般为0.5m左右,幅宽内加热应均匀,以卷材表面熔融至光亮黑色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铺贴,滚铺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使之平展不得有折皱,并辊压粘结牢固。搭接缝处必须以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为度,并应随即刮封接口。加热卷材时应控制好温度,避免加热不足或熔透卷材。
采用热熔法施工可节省冷粘剂,降低防水工程造价。但是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热熔铺贴大面
热熔封边
图7-19 自粘型卷材滚铺法施工示意图
(4)自粘法
是指采用带有自粘胶的防水卷材,不用热施工,也不需涂胶结材料,而进行黏结的方法。铺贴时将卷材底面的隔离层揭掉即可铺贴(图7-19),搭接部位必须采用热风焊枪加热后粘贴牢固,溢出的自粘胶应刮平封口。接缝口用不小于10mm宽的密封材料封严。
3、卷材防水施工
地下室防水,以外防为主,内防为辅,可采用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进行防水施工。
地下室卷材防水层的防水做法根据水的侵入方向有两种:外防水法和内防水法。
外防水的防水层在迎水面,受压力水的作用紧压在结构上,防水效果好。内防水的卷材防水层在结构背面,受压力水的作用容易脱开,对防水不利。因此,一般多采用外防水。
外防水有两种施工方法,即“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
(1)外防外贴法施工
外防外贴法是在地下防水结构墙体做好以后,把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外表面上,然后再砌筑保护墙。
(2)外防内贴法施工
外防内贴法施工是在地下防水结构墙体未做之前,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
图 7-20 外防外贴法 图7-21 外防内贴法
1-临时保护墙  2-永久保护墙 1-待施工的构筑物 2-防水层
3-保护层 4-垫层
表7-4 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比较
外防内贴法
(3)卷材的铺贴
1)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采用冷粘法施工。
2)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当施工条件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保护层根据卷材特性选用。
3)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其他与混凝土结构相接触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
(4)保护层的施工
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机械回填时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时不宜小于50mm;
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侧墙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
3、卷材防水施工质量验收
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验收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10m2,且不得少于3处。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验收见表7-5。
7.1.3涂料防水施工
1、基层处理
2、涂料防水施工
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30~50mm;
涂料防水层的甩槎处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0mm;
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和增涂防水涂料,宽度不应小于50mm;
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接缝应错开1/3 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3、保护层施工
4、施工质量验收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主控项目 涂料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的90% 用针测法检查
涂料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涂料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涂刷均匀,不得流淌、鼓泡、露槎 观察检查
涂层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应使防水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 观察检查
侧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结合紧密,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
7.1.4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
1、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包括清理、浇水、刷洗、补平等工序,应使基层表面保持湿润、清洁、平整、坚实、粗糙并充分湿润,无积水;水泥砂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2、材料要求
3、防水层施工
水泥砂浆抹面防水层可分为刚性多层抹面防水层(或称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和掺外加剂的水泥砂浆防水层(氯化铁防水剂、铝粉膨胀剂、减水剂等)两种。
刚性多层抹面防水层通常采用四层或五层抹面做法。一般在防水工程的迎水面采用五层抹面做法,在背水面采用四层抹面做法(少一道水泥浆)。防水层的设置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150mm以上。
4、防水层养护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对于地上防水部分应浇水养护,地下潮湿部位不必浇水养护。
5、施工质量验收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验收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