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单元2 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 2.1 地基处理 2.1.1基坑验槽基坑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清理后,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槽。1、验槽的主要内容不同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同,基础形式不同,验槽的内容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3)检查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4)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5)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核检查。2、验槽方法验槽主要靠施工经验观察为主, 而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 要辅以钎探、夯音配合共同完成。(1)观察法1)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2)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等(对难于鉴别的土质,应采用洛阳铲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3)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4)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2)钎探法钎探方法,将一定长度的钢钎打入槽底以下的土层内,根据每打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次数,间接的判断地基土质的情况。1)工艺流程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放钎点线→核验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盖孔保护→验收→灌砂。打钎分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2)人工(机械)钎探 图2-2 基坑钎探示意图 1—重锤;2—滑轮;3—操纵绳;图2-1 钢钎 4—三角架;5—钢钎;6—基坑底人工打钎时,钢钎用直径为22~25毫米的钢筋制成,钎长为1.8~2.0米,见图2-1。使用人力(机械)使大锤(穿心锤)自由下落规定的高度,撞击钎杆垂直打入土层中,并记录每打入土层30厘米的锤击数,见图2-2。为设计承载力、地勘结果、基土土层的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提供验收依据。一般每钎分五步打(每步为300mm),钎顶留500mm,以便拔出。(3)验槽注意事项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4)轻型动力触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现场也可用轻型动力触探替代钎探):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轻型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2.1.2 地基局部处理地基即指建筑物基础以下的土体,地基的主要作用是承托建筑物的基础;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加固的天然土层上时,这种地基称之为天然地基。若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则必须事先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地基加固处理的原理是:将土质由松变实,将水的含水量由高变低。即可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常见的处理方法可概括为“挖、填、换”三个字。挖:挖去表面的软土层,将基础埋置在承载力较大的基岩或坚硬的土层上。填:软土层很厚,而又需要大面积进行加固处理,则可在原有的软土层上直接回填一定厚度的好土或砂石、矿石等。换:就是将挖与填相结合,即换土垫层法,施工时先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去,而用人工填筑的垫层作为持力层,按其回填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等。1、橡皮土的处理当黏性土含水量很大趋于饱和时,碾压(夯拍)后会使地基土变成踩上去有一种颤动感觉的“橡皮土”。2、流砂的处理现象:当基坑(槽)挖土至地下水水位以下时,而土质又是细砂或粉砂,采用集水井法降水,有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流动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原因:当基坑底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坑底的土就受到动水压力的作用。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入基坑边发生流砂现象。危害:发生流砂现象时,土完全丧失承载能力,使施工条件恶化,难以达到开挖设计深度。严重时会造成边坡塌方及附近建筑物下降、倾斜、倒塌等。总之,流砂现象对土方施工和附近建筑物有很大危害。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流方向,消除动水压力,是防治流砂现象的重要途径。其具体措施有抛大石块法、打钢板桩法、井点降水法、抢挖法、水下挖土法、地下连续墙法等。2.1.3地基加固1、换填法(1)砂和砂石地基(垫层)(2)灰土垫层(3)粉煤灰垫层2、预压法在建筑物建造前,对建筑场地进行预压,使土体中的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1)堆载预压法该法适用于各类软弱地基,包括天然沉积土层或人工冲填土层,如沼泽土、淤泥水力冲填土;较广泛用于冷藏库、油罐、机场跑道、集装箱码头等沉降要求比较高的地基。(2)砂井堆载预压法图2-6 砂井布置剖面图该法适用于透水性低的饱和软弱黏性土加固;用于机场跑道、油罐、冷藏库、水池、水工结构、道路、路堤、堤坝、码头、岸坡等工程地基处理。对于泥炭等有机沉积地基则不适用。(3)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特点:能保证砂井的连续性,不易混入泥砂,或使透水性减弱;打设砂井设备实现了轻型化,比较适应于在软弱地基上施工;采用小截面砂井,用砂量大为减少;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降低,每1m2地基的袋装砂井费用仅为普通砂井的50%左右。(a)打入成孔套管;(b)套管到达设计标高;(c)放入砂袋;(d)拔套管;(e)袋装砂井施工完毕图2-7 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施工工艺过程(4)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 图2-8 塑料排水板 图2-9 典型的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地基工程剖面图1-塑料排水板;2-土工织物;3-堆载将带状塑料排水板(图2-8)用插板机将其插入软弱土层中,组成垂直和水平排水系统,然后在地基表面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土中孔隙水沿塑料板的沟槽上升逸出地面,从而加快软土地基的沉降过程,使地基得到压密加固(图2-9)。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地基的特点是:1)板单孔过水面积大,排水畅通;2)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其排水沟槽截面不易因受土压力作用而压缩变形;3)用机械埋设,效率高,运输省,管理简单;特别用于大面积超软弱地基土上进行机械化施工,可缩短地基加固周期;4)加固效果与袋装砂井相同,承载力可提高70%~100%,经100d,固结度可达到80%;加固费用比袋装砂井节省10%左右。该法适用范围同砂井堆载预压法和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5)真空预压法该法是在软黏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用土工薄膜覆盖且周围密封,用真空泵对砂垫层抽气,使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负压,随着地基中气和水的抽出,地基土得到固结。为了加速固结,也可采用打砂井或插塑料排水板的方法,即在铺设砂垫层和土工薄膜之前打砂井或插排水板,达到缩短排水距离的目的(图2-10)。图2-10 典型的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工程剖面图1-砂井;2-砂垫层;3-薄膜;4-抽水气;5-黏土该法不适于在加固范围内有足够的水源补给的透水土层,以及无法堆载的倾斜地面和施工场地狭窄的工程进行地基处理。3、强夯法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脚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30t)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强 夯 压 实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进行试夯,试夯面积不小于10m×10m,对试夯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正式夯击施工时的技术参数。场地应做好排水工作,地下水位高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措施,冬季施工要采取防冻措施。夯点的布置应根据基础底面形状确定,施工时按由内向外、隔行跳打原则进行,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边缘3m。4、挤密桩法(1)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成孔,将钢管拔出后,在桩孔中分层回填2:8或3:7灰土夯实而成,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2)砂石桩法砂石桩是采用振冲或冲击的方法,在软弱地基成孔,填入砂石料并挤压入土中,形成大直径挤实砂石桩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砂桩挤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它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合后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CFG桩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5、振冲法振冲地基按加固机理和效果的不同,分为振冲置换法和振冲密实法两类。(1)振冲置换法在地基土中借振冲器成孔,振密填料置换,制造一群以碎石、砂砾等散粒材料组成的桩体,与原地基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少,它又称振冲置换碎石桩法。(a) (b) (c) (d) (e)(a)定位 (b)振冲下沉 (c) 振冲至设计标高并下料(d)边振边下料、边上提 (e)成桩图2-11 振冲置换施工工艺(a)围幕法 (b) 排孔法 (c) 跳打法图2-12 振冲置换法施工顺序振冲置换法施工顺序一般有围幕法、排孔法、跳打法等,如图2-12所示。(2)振冲密实法振冲密实法是利用振动和压力水使砂层液化,砂颗粒相互挤密,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故又称振冲挤密砂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仅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小于10%的粗砂、中砂地基。6、深层搅拌法(a)定位下沉 (b)沉入到设计深度 (c)喷浆搅拌提升(d)原位重复搅拌提升(e)重复搅拌提升至孔口(f) 搅拌完毕,形成加固体图2-13 深层搅拌法的施工工艺流程深层搅拌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13所示,即:深层搅拌机定位→预搅下沉→喷浆搅拌提升→原位重复搅拌提升→重复搅拌提升直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一根桩位。7、高压喷射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钻至设计深度,然后借助高压设备,通过带特殊喷嘴的注浆管,将高压浆液喷入土层。喷嘴在喷射浆液时,一面缓慢旋转,一面徐徐提升,借助高压浆液的喷射,不断切削土层并与切削下来的土充分搅拌混合,胶体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具有一定强度的圆柱体即旋转桩,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