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4 课件(共33张PPT) 《建筑施工技术 第四版》同步教学(化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4 课件(共33张PPT) 《建筑施工技术 第四版》同步教学(化工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单元1 土方工程施工
1.4.4 土方开挖
1.4.4.1土方机械化施工
(1)推土机
1)推土机是土方工程施工的主要机械之一,是在履带式 拖拉机上安装推土铲刀等工作装置而成的机械。
2)推土机操纵灵活、运转方便、所需工作面较小、行驶速度快、能爬30°左右的缓坡,因此应用范围较广。
3)推土机作业以切土和推运土为主,切土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尽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离(6~10m)内完成,以便缩短低速行进的时间,然后直接推运到预定地点。上下坡度不得超过35°,横坡不得超过10°。

1.4 土方开挖与填筑
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前后距离应大于8m。

推土机经济运距在100m以内,效率最高的运距为60m。
为提高生产率,可采用下述方法:

①下坡推土法
②槽形推土法
③并列推土法
④多铲集运法。
(2)铲运机
按行走方式分为拖式铲运机(图1-37)和自行式铲运机(图1-38)两种。
图1-37 拖式铲运机
图1-38 自行式铲运机
自行式铲运机
拖式铲运机
(3)单斗挖掘机
单斗挖掘机有正铲、反铲、拉铲和抓铲等数种。
a) b) c) d)
图1-39 单斗挖掘机工作简图
a)正铲挖掘机 b)反铲挖掘机 c)拉铲挖掘机 d)抓铲挖掘机
1)正铲挖掘机
正铲挖掘机的工作特点是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①正向挖土,反向卸土(图1-40a) )。
②正向挖土,侧向卸土( 图1-40b) )。
a) b)
图1-40 正铲挖掘机和卸土方式
a) 正向挖土,反向卸土; b) 正向挖土,侧向卸土
2)反铲挖掘机
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① 沟端开挖( 图1-39a)。
② 沟侧开挖(图1-39b )。
图1-41 反铲挖掘机开挖方式
( a) 沟端开挖; ( b) 沟侧开挖
1 —反铲挖掘机; 2— 自卸汽车; 3 —弃土堆
加长臂反铲式挖土机
3)拉铲挖掘机
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拉铲挖掘机的作业方式基本与反铲挖掘机相似,也可分为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
4)抓铲挖掘机
挖土特点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4)土方机械的选择
一般常用土方机械的选择可参考表1-10。
1.4.4.2基坑(槽)开挖
基槽、基坑的开挖首先应进行房屋定位和标高引测,然后根据基础的底面尺寸、理置深度、 土质好坏、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季节性变化等不同情况,考虑施工需要,确定是否需要留工作面、放坡、增加排水设施和设置支撑,从而定出挖土边线并撒灰线。
1.4.5土方回填
1、填土料选择
2、填土料的处理
土的最佳含水量——通过压实能得到最大密实度的土的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应翻松、晾晒、风干或换土、掺入吸水材料,否则夯实后会产生橡皮土;当土的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可预先洒水湿润或边铺边喷水。
3、压土方法
(1)碾压法
平滚碾、羊足碾和气胎碾。
平滚碾(静碾)
羊足碾
气胎碾
(2)夯实法
图1-43 蛙式打夯机
1-夯头;2-夯架;3-三角胶带4-底盘
蛙式打夯机
填土压实方法应根据压实机械采取不同的填土层厚度和压实遍数,一般必须分层压实。
蛙式打夯机压实
压路机压实
(3)振动法
振动式压路机
4、影晌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
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土的含水量、压实功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1)含水量
用干密度作为表征填方密实程度的技术指标,取干密度最大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而不取强度最大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
土在最佳含水量时的最大干密度,可由击实试验取得,也可查经验表确定。
图1-46 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2)压实功
图1-47 土的干密度与压实功的关系
(3)每层铺土厚度
铺得过厚,要压很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得过薄,则容易起皮且影响施工进度,费工费时。最优的铺土厚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最少。
填土压实后必须要达到密实度要求,填土密实度以设计规定的控制干密度ρd(或规定的压实系数λ)作为检查标准。
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称为压实系数。
土的最大干密度乘以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即可计算出填土控制干密度ρd的值。
土的实际干密度可用“环刀法”测定,或用小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
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规定。
1.4.5.5填土质量检查
1.4.6土方施工安全措施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以及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组织专家对单独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1.5 基坑监测
1.5.1 监测项目
在基坑工程中,现场监测的主要项目有:
①基坑围护桩的水平变位,包括桩的测斜和桩顶部的隆沉量及水平位移。
② 地层分层沉降。
③ 各立柱桩的隆沉量及水平位移。
④ 支撑围护檩的变形及弯矩。
⑤ 基坑围护桩的弯矩。
⑥ 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房屋及其他重要构筑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⑦ 基坑内外侧的孔隙水压力及水位。
⑧ 结构底板的反力及弯矩。
⑨ 基坑内外侧的水土压力值。
1.5.2常用的监测仪器
1、变形监测仪器
2、应力监测仪器
1.5.3监测点布置及监测
1、基准点
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布置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少于两个,经观测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2、监测点
验证设计数据时,监测点应布置在设计中的最不利位置和断面;指导施工的监测点应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
1.5.4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5.5监测报告的编制
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2)采用仪器的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
(3)测试资料整理的计算方法;
(4)监测值全部过程变化曲线;
(5)监测最终结果评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