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近来,“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这一句式走红。下列判断中,与上述句式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A.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B.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C.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D.代书遗嘱无效,除非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2.2023年4月,美国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政府已意识到,一些国家正尝试以本国货币进行国际贸易,而非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国相信,上述做法是对美国公民权利的侵犯,美国政府正准备对一些不愿以美元作为支付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进行制裁。”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①该说法的逻辑前提: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人民利益高度一致②该说法隐藏的假言判断:国际贸易如果不用美元结算,美国就无法通过美元实现财富收割,美国公民权利就会受到侵犯③将“不用美元结算”视为“侵犯美国公民权利”,错在偷换论题④一些国家不用美元结算,与美国利用美元维护本国“公民权利”的逻辑相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大历史观。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历史的积淀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历史的流变中掌握历史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从历史的流变中掌握了历史主动,可见坚持了大历史观②坚持大历史观,就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③不坚持大历史观,不能从历史的积淀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④没有从历史的积淀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因为没有坚持了大历史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列观点与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观点 逻辑分析① 中国人民就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 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② 中华武术包括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 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③ 张兵和李华是同学,李华和王辉是同学,张兵和王辉必然是同学 将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④ 芷晴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个诗人 属于联言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列各项属于划分的是( )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②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构成③诉讼外调解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④性质判断一般与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组成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下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充分条件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观点属于复合判断③科学技术与新质生产力在外延上是属种关系④科技创新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非核心要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① 小皓长的比班里的其他同学都高 对称关系② 小李比小宇到校早,小宇比小胡到校早 传递关系③ 小宇同学非常佩服小胡同学的球技 非对称关系④ 小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张 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知,这一概念( )①内涵的揭示语采用联言判断的形式②运用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③正确运用划分方式明确了事物所指向的范围④种和属分别是“新型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党的二十大报告凝聚共识、指引方向,其中的金句对学习逻辑学具有一定的意义。下列对所摘抄的二十大报告金句所属的判断类型对应准确的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此句为联言判断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此句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句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此句为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1月,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评审投票,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课题组联合国际研究小组申请的新矿物倪培石获得正式批准。倪培石属稀土矿物,是目前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富铈的硅酸盐矿物。可见( )①多方联合完成科研证明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是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②通过评审投票的方式解决科学问题,与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一致③人类发现新型稀土矿物,印证了主客观世界都是复杂和不断运动的④对倪培石“目前发现”这一界定,符合不承认终极真理的科学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收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论断( )①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②所断定的情形可以同时存在,属于相容性选言判断③每一个选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且谓项都是不周延的④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0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此概念:( )①内涵的揭示语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②是抽象思维的具体形式,表达上具有严谨性③种和属分别是“ChatGPT”和“聊天机器人”④通过语句表达出来,揭示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在地球上,河流对生命、化学、营养物质、沉积物的循环非常重要,是生命宜居的必要条件。科学家首次通过训练计算模型,结合卫星数据、火星车勘测图像和地球岩层的3D扫描,绘制出远古火星土壤的侵蚀情况,而后发现一种被称为“滩鼻地貌”的陨坑结构,很可能是远古河床的遗迹。该研究表明火星可能在远古时期存在过生命宜居的河流。基于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上存在的陨坑结构可能是远古河床,可以推论远古时期火星上遍布各种河流B.火星在远古时期存在过生命宜居的河流,可以得出远古时期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结论C.“火星上的陨坑结构很可能是远古河床的遗迹”是一个非对称性关系判断D.河流是地球生命宜居的必要条件,没有河流就不会有生命产生14.对下面文段的分析正确的是( )“法者,治之端也。”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A.上述文段存在假言判断B.法律和社会规范是属种关系C.“社会规范”在文中是不周延的D.“法者,治之端也”是特称肯定判断15.获得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的刘院士深居山林30多年,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主持建设起亚洲第一台高空模拟试车台。从展望“歼-7”,到“歼-20”装备国产发动机,他用行动印证了“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以下推论与“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含义一致的是( )①称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奋斗的人生②不奋斗的人生,就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③如果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则一定是奋斗的人生④如果是奋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是对中华文明根本属性的深刻思考和精辟总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针。【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特质、形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创造性地以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在、精神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展现了中华文明基于当代实践的价值定位与时代要求。【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只有切实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文化发展实践中推进中华文明的特性彰显,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推动文化繁荣。(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分析习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阐述蕴含的唯物史观思想。(2)有学生在分享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研究成果时,这样总结:“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或者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或者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学生在概括总结时是否做到了正确运用判断并说明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修建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还有建设三峡大坝……如今,这些都已成为现实,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先生当初的设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绘就,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应该作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1)“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状态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只有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才能走好自己的路。”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该判断的类型,并指出这一判断的前后件关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中国科技威胁”影响国家安全为由,美国总统拜登大谈“中国威胁论”,签署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限制美国对中国部分高科技行业进行投资。但随后,拜登又在一场政治筹款活动中,大谈“中国崩溃论”,称中国经济增长疲软,是“定时炸弹”。据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2%,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发动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举世瞩目,且我国一直通过正常的国际贸易等途径,使中国的发展、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全球,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以拜登为首的一些美国政客,既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威胁,又认为中国必将崩溃。结合材料,《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他们观点的错误之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市宝山区一位老人的老伴和独生儿子(独生儿子未留有子女)均已去世。从2017年开始,独居的老人一直由水果摊摊主小游一家照顾,因此老人决定把自己的晚年和遗产都托付给小游,其中包括自己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老人与小游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并进行了公证。2021年老人去世,小游处理完老人的后事,老人的妹妹等家属对遗产分配提出异议,双方对簿公堂。庭审时,小游提供了老人的三封书信,均表达了老人想要赠予遗产的意愿。2023年12月14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涉案房屋及房屋内财物归水果摊摊主小游所有。(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2)有人就上述案件得出结论:只要与老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就能获得协议中约定的遗产。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这一结论能否必然成立,并说明理由。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参考答案:1.C【详解】“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不是...而是...”的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A:“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这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B:“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极力之所举属于胜利的充分条件,因此属于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C:“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属于联言判断,C符合题意。D:“代书遗嘱无效,除非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是代书遗嘱是否有效的条件,因此属于假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C【详解】①: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维护的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人民利益高度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材料也没有提高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①错误。②: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一些国家正尝试以本国货币进行国际贸易,而非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国相信,上述做法是对美国公民权利的侵犯”,该说法隐藏的假言判断:国际贸易如果不用美元结算,美国就无法通过美元实现财富收割,美国公民权利就会受到侵犯,②正确。③:“美国政府已意识到,一些国家正尝试以本国货币进行国际贸易,而非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国相信,上述做法是对美国公民权利的侵犯”对此,正确的分析是将“不用美元结算”视为“侵犯美国公民权利”,错在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③正确。④:一些国家不用美元结算的逻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A【详解】①: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历史的积淀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历史的流变中掌握历史主动。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可知,有后必有前,从历史的流变中掌握了历史主动,可见坚持了大历史观,①正确。②:坚持大历史观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②错误。③:坚持大历史观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坚持大历史观,就不能从历史的积淀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③正确。④:坚持大历史观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没有从历史的积淀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都是因为没有坚持了大历史观,④错误。故本题选A。4.D【详解】①:拥有中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国的公民,但中国公民不一定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就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而不是“定义过窄”,①对应错误。②:中华武术除了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外,还有很多其他门类的武术,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②对应正确。③:“张兵和李华是同学,李华和王辉是同学”,张兵和王辉不必然是同学,这一判断犯的错误是将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③对应错误。④: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芷晴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个诗人”,这是一个联言判断,④对应正确。故本题选D。5.A【详解】①③: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有母项和子项构成,根据教材内容,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诉讼外调解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这两个都是划分,①③正确。②:“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构成”,这不是划分,这是分解,②排除。④: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组成,这不是划分,这是分解,④排除。故本题选A。6.C【详解】②:习总书记的观点可以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两个判断表示,属于联言判断,②正确。④:“科技创新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非核心要素”是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的换质法的表述,④正确。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说明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①错误。③:科学技术与新质生产力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C。7.C【详解】①:对称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小皓长的比班里的其他同学都高,一定不能推导出其他同学都比小皓长的高,属于反对称关系,①错误。②: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小李比小宇到校早,小宇比小胡到校早,可以推导出小李比小胡到校早,属于传递关系,②正确。③:非对称关系是指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而另一对象既可能对前一事物具有该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该种关系。小宇同学非常佩服小胡同学的球技,可以推导出小胡同学非常佩服小宇同学的球技,也可能小胡同学不是非常佩服小宇同学的球技,属于非对称关系,③正确。④:反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小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张,可以推导出小华认识小张,也可能小华不认识小张,属于非传递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C。8.A【详解】①②:从材料可知,“新质生产力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揭示语是一个联言判断,运用抽象思维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未涉及这一概念的外延问题,揭示的是事物的内涵,③不符合题意。④:外延大的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为种概念,种和属分别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力”,④错误。故本题选A。9.B【详解】①:将“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根本所在”与“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两个命题联言支都为真,因此是联言判断,①正确。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可以转换成“只有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错误。③:“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③正确。④:该句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科技是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两个命题联结起来,表示它们同时为真,因此是联言判断而不是选言判断,④错误。故本题选B。10.D【详解】①: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在联系中把握事物必然能取得成功说法错误,因此在联系中把握事物不是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是必要条件,①说法错误。②:通过评审投票的方式解决科学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的是主次矛盾的知识,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看待问题,②说法错误。③:人类发现新型稀土矿物,印证了主客观世界都是复杂和不断运动的,③说法正确。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倪培石“目前发现”这一界定,符合不承认终极真理的科学精神,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1.C【详解】①④:这一论断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联结词,但它仍然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省略了联结词,它运用三个简单判断,从多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断定,①④符合题意。②:题干是联言判断,不是相容性选言判断,②排除。③:因为题干是联言判断,因此它每一个联言支都是性质判断,不是选言支,③排除。故本题选C。12.C【详解】①:内涵的揭示语是一个联言判断,断定的是ChatGPT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①错误。②:运用概念揭示了ChatGPT的本质和属性,是抽象思维的具体形式,思维表达具有严谨性,②正确。③:外延大的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为种概念,种和属分别是“ChatGPT”和“聊天机器人”,③正确。④:概念通过语词表达出来,揭示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13.D【详解】A:火星可能在远古时期存在过生命宜居的河流,而不是遍布各种河流,偷换概念,A错误。B:河流只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B错误。C:“火星上的陨坑结构很可能是远古河床的遗迹”属于性质判断,而不是关系判断,C错误。D:河流是地球生命宜居的必要条件,无前就无后,因此没有河流就不会有生命产生,D正确。故答案为:D。14.C【详解】A: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上述文段不存在假言判断,A错误。B: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法律和社会规范是种属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B错误。C: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属于全称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社会规范”在文中是不周延的,C正确。D:“法者,治之端也”是全称肯定判断,而不是特称肯定判断,D错误。故本题选C。15.C【详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其前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①:“称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奋斗的人生”,通过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否定其前件,是无效的推理形式,①不符合题意。②:“不奋斗的人生,就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通过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否定其后件,是有效的推理形式,②符合题意。③:“如果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则一定是奋斗的人生”,通过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肯定其前件,是有效的推理形式,③符合题意。④:“如果是奋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通过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肯定其后件,是无效的推理形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6.(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表明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该生没有正确运用判断。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结合材料能看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既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又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是对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为联言判断;“或者...或者...”是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判定,使用了选言判断,与材料事实不符。(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考点考查:唯物史观、复合判断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唯物史观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可联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关键词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可联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考查的范围是复合判断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可联系联言判断的含义及其真假判定。关键词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或者是基于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或者是蕴含实践指向的理论依托。”→可联系选言判断的含义及其判断真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17.(1)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把蓝图变成现实要重视量的积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砥砺前行的“长征”。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党在百年伟业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伟业,强国复兴的蓝图在实践探索中一步步变为现实。③量变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我们要抓住开局起步的关键期,促成质的飞跃。(2)“只有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才能走好自己的路。”这一判断属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必然能“走好自己的路”,“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是“走好自己的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考点考查:发展的状态、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可联系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关键词②: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绘就,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可联系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关键词③: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在“新长征”中大胆探索→可联系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分析说明类试题,说明“只有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才能走好自己的路。”这一判断的类型,并指出这一判断的前后件关系。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只有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必然能“走好自己的路”,“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是“走好自己的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8.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美国一方面散布“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又大谈“中国崩溃论”,违反了矛盾律,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②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共存的判断,同真则真,一假则假,这些论断相互矛盾,是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假命题。【分析】背景素材:美国总统拜登大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正确运用符合判断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正确运用符合判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以“中国科技威胁”影响国家安全为由,美国总统拜登大谈“中国威胁论”,但随后,拜登又在一场政治筹款活动中,大谈“中国崩溃论”→可联系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违反了矛盾律,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关键词②:以拜登为首的一些美国政客,既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威胁,又认为中国必将崩溃→可联系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共存的判断,同真则真,一假则假,这些论断相互矛盾,是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假命题。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1)①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老人与小游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这一扶养协议意思表示真实,并且小游对老人履行了生养死葬的义务,因此该遗赠扶养协议是有效的,小游享有受遗赠的权利,根据协议内容,老人的房产等财物应归小游所有。②根据法律规定,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小游优先于老人的妹妹等家属继承老人的遗产,因此,法院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判决涉案房屋及房屋内财物归小游所有。(2)这一结论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根据遗赠扶养协议的要求,组织或者个人承担了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是获得协议中约定遗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这一结论未必成立。【分析】背景素材:上海老人将300万房产赠给水果摊主,家属提出异议考点考查:继承、假言判断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求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判决涉案房屋及房屋内财物归水果摊摊主小游所有的理由。解答时,要注意说明法律依据,并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老人与小游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并进行了公证;庭审时,小游提供了老人的三封书信,均表达了老人想要赠予遗产的意愿→可联系遗赠扶养协议。关键词②:从2017年开始,独居的老人一直由水果摊摊主小游一家照顾;庭审时,小游提供了老人的三封书信,均表达了老人想要赠予遗产的意愿→可联系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法院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只要与老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就能获得协议中约定的遗产”这一结论能否必然成立,并说明理由。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只要与老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就能获得协议中约定的遗产→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关键词②:根据遗赠扶养协议的要求,组织或者个人承担了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