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版)第三节 语言获得理论一、 学习论一、 学习论1. 模仿说模仿说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模仿说受到了很多批评。但后来学者们又对语言习得中的模仿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思考。结果认为不能完全否定模仿的作用。目前,有关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①模仿在语言习得中起一定作用,语言习得部分依赖于模仿,但它不是唯一的、必要的。②模仿受儿童本身认知、语言、成熟水平的制约。③语言的各个方面,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模仿的重要性不同。2. 强化说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语言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它和其他行为没有根本的区别。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形成中,强化起关键作用。儿童语言发展并不需要特别的机制,它只是更广泛的学习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刺激—反应连锁和强化说对心理学和语言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概言之,对于儿童如何习得语言的解释,这些早期学习理论没有经受住研究的仔细检查。幼儿语言包括很多周围的人既不说也不强调的短语,另外,父母通常强调孩子的陈述事实上是否准确,而不是语法上是否正确。二、 先天论二、 先天论1.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认为,所有语言都共享有一种通用语法,他假设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机制。这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加工器,它包括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和对语言材料进行操作的程序。语言获得机制根据这一普遍语法和操作程序,对原始语言输入进行加工。2. 语言的可学习性理论和否定证据问题在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中,有人提出应区分语言的正面的、肯定的证据和否定的证据。正面证据是某一种语言中合乎规则的句子,如父母说的话语。否定证据是不合语法的信息,如父母对儿童不合语法的语句的纠正。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语言不可能在很有限的时间内被仅仅具有一般学习机制的学习者习得,除非有纠正错误的反馈。有人对这种理论的基本假定,即儿童没有得到语言的否定证据这一假定提出了质疑。三、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关注的是儿童在习得语言时所使用的特定认知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注意。婴儿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人类的言语和言语相关事件。推理是语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工作记忆也是影响儿童习得和使用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研究者认为,婴儿期和幼儿期基本语言技能的自动化,部分涉及对语言特定方面的神经特异化。四、 相互作用论四、 相互作用论1. 认知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学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语言是一般认知结构的一个部分,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① 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②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③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所具有的。皮亚杰学派从主客体相互作用来说明儿童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强调认知发展和语言习得的关系,有其合理的方面,为许多人接受。但他的支持者所进行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和语言习得之间关系的研究,都只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而不能说明它们的因果关系。2. 社会相互作用论社会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发展受到先天的、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语言结构产生于语言的社会交往功能,只有在交往中发挥实际的功能,这种结构才能习得。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的作用。不过,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折中的观点,虽然易为人接受,但它还不足以说明儿童如何在交往中、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语言。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语言习得的关系问题,现在一般认为,人类语言既和认知能力有关,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五、 机能主义论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进化的进程中,人类发展语言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能提供几种有用的机能,因此人们谓之机能主义。语言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建立有用的人际关系,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他人的行为。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们似乎就意识到语言在控制他人行为方面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可帮助他们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机能主义者指出,语言发展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事实上,语言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语言对人类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孩子们似乎不仅有能力学习语言,而且还有能力创造语言。六、 语言发展理论简评比较上述各种理论观点,可以发现各理论各自关注的重点不同: 先天论主要关注句法发展,信息加工和社会文化理论更关注语义发展(社会文化理论也考虑语用技能),机能主义则考虑动机如何融入整体发展图景。因此,理论家常常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或者将两个或多个视角的元素结合起来,这取决于他们所讨论的语言发展的特定方面。争议的一个关键来源在于,大多先天论者认为儿童遗传了某种机制,其唯一的功能就是促进语言的习得,而其他理论家(特别是那些采取信息加工或机能主义方法的人)则认为语言发展源于更一般的认知能力,这些一般认知能力可促进广泛领域的学习。此外,一般智力水平非常低的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取决于儿童所具有的特殊障碍。本章小结●语言与语言发展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四个基本成分;语言习得与发展主要表现为各成分数量逐渐增加和精细化,以及认识到各种更微妙和更复杂的用法。在认知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语言习得的解释被视为认知理论的“石蕊检验试剂”;语言教学及相关障碍干预实践也关注语言习得的研究。●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包含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两个方面,通常语言理解稍领先于产生。在出生第一年,婴儿的语音理解和产生均发生重要变化,但对其中一些重要现象,如牙牙语的内在机制仍存诸多争议。始于八九个月,婴儿的词汇开始快速增长,其对词汇意思的掌握可能出现过度扩展或过度缩小的情况,且对不同词类的掌握时间不同步。句子发展始于1岁半左右,从非完整句逐渐发展到完整句,一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影响该发展过程。随着认知、语言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语用技能也逐渐发展完善。●语言习得的理论解释语言是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但所有正常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复杂心理过程所无法比拟的。儿童如何获得语言、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各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各理论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语法规则系统获得的解释上。如今仍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论解释包括学习论、先天论、信息加工理论、相互作用论和机能主义论等。思考与练习1. 什么是儿童的语音范畴知觉 2. 儿童词汇使用范围过度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3. 观察记录一个2岁儿童和母亲一起看图画书时的言语(至少半小时),分析这个儿童所说的话语(长度、句子结构、类型等)。4. 设计一个考察学前儿童是否能根据听者的不同而调节自己话语的实验。5. 评述儿童语言获得的各种理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