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课件(共14张PPT)《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课件(共14张PPT)《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六版)
第七章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PART 03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03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 说服
根据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及规律,教师主要通过说服、榜样示范、利用群体规定、角色扮演、价值辨析、移情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一) 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二) 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三) 逐步提高要求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二、 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指向学习者提供榜样、示范榜样行为并使学习者进一步作出模仿操作而习得良好态度与品德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榜样呈现、观察榜样的示范和模仿榜样的操作等三个步骤。
榜样包括真实榜样和符号性榜样两大类。
真实榜样是由榜样现场示范,如现场报告或行为表演。
符号性榜样是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如电影、电视、小说、戏剧所呈现的榜样。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三、 利用群体规定
如果教师期望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不妨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的过程包括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第二阶段,帮助班集体唤起对问题的意识,认识到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第三阶段,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求形成的新态度。
第四阶段,引导全体学生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第五阶段,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行动,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义务。
第六阶段,在学生执行计划过程中改变态度。
第七阶段,引导群体成员对已改变的态度作出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四、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是让一部分学生当演员,另一部分学生当观众。演员和观众都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参与的理解,产生移情、同情、愤怒及爱慕等情感,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这样,演员与观众都形成了一定的看法、态度和价值观。
因为角色扮演设置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学到真实、典型的态度和情感。同时,角色扮演的群体情境能使个体融入群体意识中,也有助于形成新的态度和情感。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四、 角色扮演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四、 角色扮演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五、 价值观辨析
青少年学生的不良态度与品德大多起因于自身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或是由价值观念模糊、混乱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来辨析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心理学家提倡的价值观辨析。
价值辨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纽约大学的拉斯和他的学生西蒙与哈明。
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五、 价值观辨析
价值观辨析包括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第一阶段 选择
① 自由地选择。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一想法的 ”
② 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
③ 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
第二阶段 赞赏 ④ 喜欢这一选择途径并感到满足。 ⑤ 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第三阶段 行动 ⑥ 按这一选择行事。 ⑦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六、 道德移情训练
移情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立普斯在1897年提出来的,当时是用德语“Einfühlung”表示对美的感知与欣赏。
一般认为移情是指个体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并作出与他人一致反应的能力。
产生移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对他人情绪表达的觉知;
二是对他人所处情境的理解;
三是自己具有相应的情绪体验。
第三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六、 道德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为学习者提供移情训练的道德情境材料,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该情景,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步,参与者分组,根据移情训练所需要的角色数量确定小组人数。
第三步,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对情境的理解,确定每个人要表演的角色,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第四步,分小组依次进行道德情境表演,力求使自己的表演符合道德情境的要求,努力承担别人的角色,从而产生与角色一致的情感。
第五步,小组评议和教师点评。
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