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版)第三节 智力测验一、 智力测验的条件一个良好的智力测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二、 著名智力测验介绍二、 著名智力测验介绍1. 丹佛智能发育筛查测验针对早期容易被忽略的发展不足,丹佛城医生W.K.弗兰肯伯和心理学家J.B.道兹制定了丹佛智能发育筛查测验,该测验发表于1967年,用于早期筛选智力有问题的儿童,从而能尽早进行干预和训练。该测验适合于0—6岁的儿童。从四个方面(能区)进行评定: 应人能,对周围人们应答的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细动作—应物能,精细动作的能力,如看的能力、用手拿东西或画图的能力;言语能,听、说和理解的能力;粗动作能,大动作的能力,如跑、坐、跳、走、爬等。测验采用逐项评估的方法,每一项确定成功还是失败,失败的还需确定是因为年龄因素还是确实不能。如果是确实不能,则定义为延缓发展。如果在两个能区各有两个以上的延缓发展就被诊断为智力异常者。2.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比纳—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修订而成。这也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各种修订版本中最成功的一个。它的首次修订发表于1916年,后来分别于1937年、1960年、1986年和2003年共进行了5次修订。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比较成功之处在于,其不仅修改了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中不适合美国的那些题目,而且还加入了许多新题目,这样使测验能更有效地评定儿童的智力。其次,推孟还引用了智商的概念,并将它用于测验结果的表述上。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适用对象的年龄范围为3—18岁。每一岁都涉及6个试题,每通过一个试题,代表智力年龄为2个月。6个试题即12个月(1岁)。3.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分别于1949年和1963年编制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学龄期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分别测量6—16岁和4—6.5岁的儿童,并在后来进行了多次修订。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采用的智商为“离差智商”,所谓离差智商就是用标准分数来表示的智商。测验把智力分成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分别有6个测验,这样的结构既可以测到一个人的总智商,又可以了解言语和操作两种智商,还可以更细致地测量到12种能力,对于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非常有用。韦克斯勒对智力测验的主要贡献是:4. 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较传统智力测验更具优越性,其测量结果可很好地预测儿童在其他认知加工任务上的表现,描绘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剖面,对特殊群体(例如,学习困难、注意缺陷、智力迟滞)的鉴别与诊断具有更高的效力。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适用于5—17岁的个体,包括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四个分测验任务。计划分量表要求儿童创建一个行动计划,运用计划确定行动与原始目标一致,并根据需要灵活地修改计划。分量表包括数字匹配、计划编码和计划连接三个任务。每一个分测验的任务内容都不相同,比如在计划编码任务中,儿童要根据每一页上方提供的字母代码(如1=OX, 2=XX, 3=OO, 4=XO),采用自己的策略,在两分钟的时间内,既快又要准确地填充页面下方测题中1、 2、 3、 4的对应代码。5. 瑞文渐进推理测验(RPM)瑞文渐进推理测验,简称瑞文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简称RPM),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该测验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主要测量一般因素中的推理能力,即个体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它可排除或尽量克服言语知识的影响,努力做到文化公平,这是比纳量表和韦氏量表所不能代替的。瑞文推理测验共有三种:标准瑞文推理测验由60或72幅图组成,以12幅图为一组,共五或六组。各组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每组内部题目也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但每组12个题的解题思路有连续性,各组间则有差异。瑞文推理测验一般用作智力筛选,以百分位来评定智力等级,但也可进而制定出相应的IQ,但精确性较差,从应用的情况看,其主要缺点为: 一般只能测出图形推理能力,不能完全认定被试的智力。6. 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198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组织编制,量表主要用于测查3—6岁儿童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6个项目。智力发展量表由11个项目106个题目构成。主要对幼儿言语发展、注意、感知、记忆、想象以及判断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发展及社会认知发展进行评价。测验是用语言和操作两种材料进行。运动发展量表由5个项目构成。主要对幼儿的身体素质与动作技能发展进行评价。中国儿童发展量表是一套由国内学者自己编制的幼儿发展量表。三、 使用智力测验的注意事项如何正确地使用智力测验?① 智力测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需要由专业人士来操作。② 智力测验还要考虑采用合适的测验任务。③ 智力测验一定要在其规定的条件下才能施行。④ 智力测验是为了更好地对一个人实施教育,即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它不是为了给人贴标签,所以测验后要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便人们通过测验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或孩子,更知道该怎么做才更好。⑤ 国外的智力测验一定要经过修订后才能使用。迄今的智力测验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① 至今还没有一种完整的智力定义,因而也不可能有一个全面的智力测验,每一个智力测验都可能只测到了人的一部分智力,因而不可笼统地说哪个人聪明、哪个人笨。② 智商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常常会用一次智力测验的结果作为预测的根据,但我们要考虑到,有些人的智商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作预测时一定要非常谨慎。③ 目前许多智力测验仅仅给出一个智商的分数,这对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智力是有欠缺的。④ 智力测验是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间接的测量,它做不到像物理测量那么准确,各种干扰因素都会影响测验的结果,所以在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一定要慎重,最好能收集其他评价指标来相互印证。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促进智力发展的手段:本章小结●智力的界定及理论解释关于智力概念的探讨不曾中断,研究者致力于从智力实质及结构去理解智力,形成了各种有关智力的理论。本章介绍多种智力因素论和智力的认知理论。智力的因素论中,二因素论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多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含有多种因素,它们相互独立;群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言语理解、语词流畅、数学运算、空间关系、机械记忆、知觉速度、推理能力等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将智力因素分为了四层,一般因素、大因素群、小因素群、特殊因素;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分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将智力区分为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维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现出系列智力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并且提出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由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构成;智力的PASS模型提出,智力包括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四个过程。●智力的发展趋势整个儿童期,智力增长的趋势不是等速的,而是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发展曲线。儿童期是智力成长的重要时期,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智力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智力发展同时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年龄越大,智商分数越稳定;有些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他们的智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表现出智力可变性的特点。智力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发展受遗传、环境、学校教育等多因素的影响。●使用智力测验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介绍了几个著名的智力测验,包括丹佛智能发育筛查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瑞文渐进推理测验,以及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可促进智力发展的策略,从遗传和环境多角度出发,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思考与练习1. 什么是智力?结合不同的智力因素论和认知理论,试阐析人们关于智力的实质和结构的认识如何演变。2. 儿童智力发展是否有差别?具体可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 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人的智商是稳定的还是可变的?4. 比较那些经典的智力测验,分析各个测验的结构和特点,并比较它们结构上的异同,以及当代智力测验表现出什么新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