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版)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一、 智力的成长曲线人类智力是随年龄而不断发展的,尤其是在儿童期,智力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整个儿童期,智力增长的趋势不是等速的,而是一条先快后慢的发展曲线。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期确实是智力成长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从出生至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当然,在智力的不同方面,发展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感知和运动智力方面,婴幼儿时期的发展是最快的,其他诸如语言和形象思维的能力3岁以后加快发展速度,而抽象思维的快速发展在12岁左右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复杂的、高级的智力成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儿童之间智力的个体差异也更多地表现在这些成分上。二、 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种智商,都是把测验结果与一个年龄参照相比照,所以这是一个相对分数。这样的分数一般不会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所以智商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许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把两个不同时期所测得的智商分数求相关,这个相关系数一般都比较高。智商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表示每个人的智商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智商都可能发生变化,这既因为人本身在改变,而且测验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智商分数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模一样,一般会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波动。三、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一) 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 智力超常儿童智力超常儿童有时也被称作天才儿童,他们的智商在130或140以上。表现出如下一些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2. 智力落后儿童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智商在70以下、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也有障碍者,可以被认作是智力落后。根据智商分数,还可以进一步把智力落后者分成五种不同的水平(如表7-5所示)。(二) 智力发展的群体差异1. 性别差异总体上,智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或不同发展时期仍可能会出现差别。男性通常在空间推理、数理逻辑思维方面要强于女性,而女性通常在语言能力、机械记忆等方面表现出优势。另外,女孩在学前期和小学阶段的智力可能高于男孩,而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这种差异则会消失。也就是说,女性的智力发展比较早。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也依性别而有不同表现,男性间的差异远大于女性,如超常儿童和智障儿童中都是男性多于女性。2. 文化差异智力受环境的影响,而文化因素正是环境元素之一。文化因素差异可以表现在种族间、国家间或城乡间。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更多的是由于智力的观点不同或智力测验的内容不同所导致的。① 种族间的差异。② 城乡间的差异。③ 年代间的差异。四、 影响智力的因素四、 影响智力的因素1. 遗传因素在许多双生子的研究中,研究者把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的智力相似性加以比较,发现前者的相关高于后者。因为同卵双生子在遗传上是完全一致的,而异卵双生子则并不完全一致。还有研究发现,双生子间智力的相关高于同胞兄弟姐妹,而后者又要高于堂、表兄弟姐妹。还有许多研究发现,遗传不仅对智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加强。2. 环境因素环境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有很多研究发现,社会、家庭、文化、父母的教养、学校教育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最终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水准。环境对智力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在绝对优势的环境中成长也不能保证得到成功,而贫穷和劣势也不等于注定会失败。3.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心理学中,现在大家公认,遗传和环境都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但它们的影响作用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相互作用,即一个因素所起作用的性质、程度依赖于另一因素的条件。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推论,遗传和环境分别对智力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或者说,在智力发展中,我们很难量化遗传的作用占多少,环境的作用占多少。4.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能够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智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对儿童来说,发展智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此外,通过积极的同伴交往,小组学习,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小组、绘画小组、体操小组等,丰富校内外生活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