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课件(共32张PPT)《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课件(共32张PPT)《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八章 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理解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掌握幼儿园区角创设的方法
02
了解幼儿园区角的概念类型
01
03
学习
目标
04
掌握指导策略,学会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
1
第一节 区角活动概述
02
03
一、 区角活动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区角活动,也称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将活动室或者教室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二)特点
1.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愿选择的活动
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便于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
2. 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发展起来。
02
03
二、 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区角
(一) 美工区
美工区是让幼儿进行美术和手工制作的活动区。在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创设的一种活动区角,由于该区角活动材料丰富有趣,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够开展丰富的自主活动。
美工区的作用:
(1) 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 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3) 通过剪、贴、揉、拍、画等技巧,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4) 在运用各种颜色及设计过程中,培养美感,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
(5)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自信与独立能力。
(6) 在展示自己与欣赏他人作品的经验中,培养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7) 在静态活动中,获得放松自己的机会,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02
03
(二) 积木区
积木区是让幼儿操作积木,进行自由建构和组合活动的活动区角。积木区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区角,幼儿在积木区用积木搭建物件和建筑,能够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积木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
(2) 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
(3) 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4) 学习基本的数概念。
(5) 幼儿之间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6)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03
(三) 科学区
科学区是幼儿利用材料和自然事物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活动区角。幼儿在科学区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科学区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区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 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3) 提供尝试、探究和实验的机会,实地操作,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概念。
(4) 促进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事实、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02
03
(四) 益智
益智区主要是幼儿进行智力与操作小游戏的活动区角,它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益智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操作中幼儿获得感官满足,并增进手眼协调、手指灵活及小肌肉发展。
(2) 在游戏中感受数、量、形,在操作中建立初步的数感。
(3) 在探索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03
(五) 图书阅读区
图书阅读区是通过语言活动,激发幼儿语言活动兴趣,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活动区角。在图书阅读区,幼儿可以阅读图书、听故事,开展朗诵、演讲等活动。
图书阅读区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练习听、说、读、画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画良好习惯。
(2) 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3) 在看、听、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 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促进幼儿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02
03
(六) 角色扮演区
角色扮演区是让幼儿在创设的生活化的活动区里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通常扮演区创设的生活活动区有餐厅、银行、娃娃家、医院、超市、邮局、车站等。角色扮演区创设的生活场景多是幼儿日常生活场景,为幼儿所熟悉和常见。
角色扮演区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的扮演,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 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
(3) 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
(4) 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象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5) 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02
03
(七) 音乐表演区
音乐表演区是通过艺术氛围营造,引导幼儿开展音乐艺术表演等活动的区角。在音乐表演区,幼儿可以使用乐器演奏、歌唱歌曲、表演戏剧舞蹈、进行情景表演等活动,满足幼儿的活泼好动需要,促进幼儿的艺术发展。
音乐表演区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幼儿表演活动的舞台、材料和道具等条件,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2) 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幼儿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兴趣。
(3) 在各种音乐表演等活动中,可以发展幼儿的艺术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02
03
(八) 玩沙玩水区
玩水玩沙区一般设置在户外,便于清洁。玩水区和玩沙区相邻,方便幼儿取水。玩沙区和玩水区最好是沙池子和水池子。
玩沙玩水区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
(2) 满足幼儿摆弄物体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3) 在玩沙玩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
(4) 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02
03
(九) 自然角
自然角是布置在活动室靠窗户的地方或者阳台有阳光的地方,是幼儿观察自然植物和动物生长的活动区角。
自然角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物有选择地、集中地、分层次地、显明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
(2) 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幼儿自由地操作和探索。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02
03
(十) 种植养殖区
种植、养殖区类似于自然角。自然角设置在活动室内或阳台,其空间太小,不利于种植养殖。所以需在户外或室外阳光充足、土壤较好的地方设置种植养殖区,以自然状态种植与养殖动、植物。幼儿在种植养殖区可以长期种植大型植物、养殖动物,用以观察和研究。
种植养殖区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选择地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植物和动物集中地、鲜活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
(2) 幼儿能够长期观察,了解动植物生长过程,获得一些自然常识并增强幼儿的观察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第二节 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
02
03
一、 区角活动环境的布置
活动区角空间布置是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室内外布置活动区角,规划活动空间。
(一) 活动区角之间要明显分隔开来
(二) 活动区角空间布局要合理
(三) 活动区角之间要保持道路畅通,留有一定的空场地
(四) 区角环境布置要温馨、和谐、富有童趣
02
03
二、 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角的环境创设与活动开展都离不开材料的投放,幼儿的区角活动更是受到材料的影响。
(一) 材料投放确保安全环保,丰富多样
(二) 材料投放要具有层次性和适宜性
(三) 活动区角材料要及时更新
(四) 投放材料要方便幼儿拿取和收拾
02
03
三、 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
适宜的规则是区域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规范幼儿行为的准则,对于增强幼儿的自律行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区角的规则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进区角的人数规定;②进区角活动的时间规定;③操作活动的方法提示;④行为要求;⑤游戏的规则。
(一) 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方式
其一,教师在区角环境创设时,制定规则。
其二,在活动过程中,产生规则。当区角活动中出现幼儿自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需要教师介入,了解情况,与幼儿一起协商,共同议定规则,通过议定或修改规则来解决问题。
02
03
(二) 制定区角活动规则的方法
1. 环境暗示法
环境暗示法即通过环境的创设,将规则蕴含在区角环境之中,通过环境来暗示幼儿规则。环境暗示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遵守规则,养成规则意识和习惯。
2. 图示法
图示法即将规则设计成图案、图形或图表、符号形式,提示幼儿区角活动规则。
3. 提示法
提示法即教师或幼儿及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的方法。幼儿因为活动注意力集中,往往会遗忘规则,不能自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或者其他幼儿及时提示帮助。
3
第三节 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02
03
一、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角色地位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发生着一些变化,从教育活动的指挥者、调控者变成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一) 教师是区角环境的创设者和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教师要始终关注区角活动中幼儿对活动材料的选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需要不断地增减区角里的材料,让幼儿保持着区角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持续地推动幼儿的区角活动的深入发展。
(1) 教师是区角环境的创设者。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区角,教师规划区角,选择材料,装饰区角,和幼儿一起布置区角。
(2) 教师是区角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教师要密切关注区角中材料的使用,教师不断增减材料,用新材料增加区角活动的吸引力,保持区角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不断促进幼儿的区角活动深入发展,增强幼儿区角活动的创造性。
02
03
(二) 教师是幼儿区角活动的合作者
1. 在幼儿园区角创设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幼儿一起来创设和布置区角,合作完成区角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摆放,这也有利于幼儿养成收拾整理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2. 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对投放的每一件材料都要亲自去玩、去摆弄,这样才能体验材料的玩法和难易程度。
3. 教师也要常常与幼儿一起活动,引导幼儿的活动开展和发展,与幼儿交流活动的感受与心得,鼓励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4. 当幼儿活动中的问题一时无法自行解决时,教师便可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活动,与幼儿共同探讨,通过研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成长。
02
03
5. 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共同活动,但要以一个“未知者”的身份参与,要和幼儿一起思考,可以作恰当的提醒,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6. 教师切忌包办代替,代替幼儿解决问题,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探索活动,妨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会养成幼儿不爱思考、依赖别人的惰性和习惯。
7. 当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兴趣减弱或转移时,教师可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了解清楚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02
03
(三) 教师是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验证自己对幼儿的解读,分析幼儿的活动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
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协调,与幼儿平等对话与协商,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促进幼儿和谐共处。
(五) 教师是幼儿区角活动成果的分享者
当幼儿通过努力感到自己获得成功、有所收获时,教师应该为他祝贺,欣赏他的作品,宣传他的成果,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悦。这既是对幼儿活动的承认,也是对幼儿活动的激励,还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4
二、 教师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的策略
02
03
(一) 帮助幼儿熟悉活动区角
在活动区角创设的初期,幼儿对区角活动尚无经验,区角内丰富的材料吸引着幼儿的关注,但同时幼儿又不清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与此同时就会出现打闹、争吵、无所事事的状态。在此教师要向幼儿介绍区角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使幼儿积极有序地进入区角开展活动。
内容:帮助幼儿熟悉区角及其活动,需要幼儿熟悉区角的环境、区角容纳的人数、区角的材料及玩具、区角活动的规则等,使幼儿能够顺利开展区角活动。
02
03
(二) 观察分析幼儿的区角活动
教师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一方面获得各个活动区活动的现状和改善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更好地发现幼儿、了解幼儿,为有效地指导幼儿奠定基础。
(1) 各个区角的使用频率。观察幼儿是否经常进入某区角,进入后是否能持续活动一段时间,以了解当前区角设置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
(2) 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材料太易或太难都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教师应以此来考虑材料的投放或变换问题。
(3) 幼儿间的冲突是否受环境的影响。如区角过于窄小,而允许入区的人数过多。
(4) 事故与环境的关系。虽然在环境布置时,教师已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但凡事不可能万无一失,一旦发现“事故”,应立即排除,属幼儿方面的,则应加强教育。
02
03
2. 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重点观察以下方面
(1) 幼儿的兴趣。看他们经常选择哪些区角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
(2) 幼儿活动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对区角的选择以及进入区角活动的表现。
(3) 幼儿的社交水平。幼儿在区角里经常是一个人玩,还是与人合作?他怎么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会不会与同伴轮流分享?不同的表现反映出幼儿不同的社会性水平、交往能力、性格特征。
(4)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操作和交流活动,据此判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5) 幼儿遵守规则情况。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02
03
(三) 指导幼儿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尽管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但幼儿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恰当而有效的介入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深化幼儿的活动,解决他们的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1. 激发幼儿区角活动的兴趣
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对某些区角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就要介入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多种区角活动,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2. 介入指导幼儿活动
介入指导幼儿区角活动,是指教师介入到幼儿的区角活动之中,运用语言或动作指导幼儿的活动,引导幼儿思考与改变,帮助幼儿解决活动问题。
3. 平行指导幼儿活动
平行指导是指教师不介入幼儿活动,在幼儿活动之外,利用语言和行为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的方式。
4. 参与式指导幼儿活动
区角活动多是一些合作性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区角活动时,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活动,配合幼儿的自主活动,逐步引导并促进幼儿活动。
5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幼儿园区角?幼儿的区角活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 幼儿园常见的区角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与作用?
3. 幼儿园区角的空间如何布置?
4. 教师在幼儿的区角活动中起什么作用?
5.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区角活动?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