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八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第三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过程包括熟悉方案、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指标,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案,实施评价、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编制评价小结,及时反馈信息并修订原有计划或方案等七个环节。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一、 熟悉方案、确定评价目的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一) 为什么要评价(三) 评价什么(二) 评价人员是谁二、 设计评价指标直接指标是指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而直接产生的作用或效果,包括个体学前儿童或群体学前儿童的相关能力和水平(卫生知识水平、卫生信念和态度、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等)、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等。间接指标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在提高群体学前儿童健康水平和观念的基础上,学前儿童通过一系列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措施而得到的健康效益的指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效果,可能是受健康教育影响的结果,但也可能只是儿童发展在某一方面的反映。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二、 设计评价指标(一) 常用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1) 儿童抵抗疾病能力指标:患病率(含龋齿率)。(2) 儿童的生理健康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视力、听力,以及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度、力量、耐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等。(3)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指标:智力发展、情意发展和性格发展。(4) 儿童健康态度指标:儿童对现实中与卫生、安全、营养、运动有关的健康问题所反映出的态度特征。(5) 儿童自主健康行为指标:儿童是否形成了自主的健康行为。自主的健康行为即儿童已经掌握,但可在教师或成人的提醒下自己完成的健康行为。(6) 儿童健康习惯指标:儿童是否已经养成相对稳定、不需他人提示,在一定时间、地点、情境条件下自动表现的健康行为习惯。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二、 设计评价指标幼儿园的各项健康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贯彻执行的情况是否良好,是衡量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衡量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标准主要是:制度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实效性和制度调整的动态性。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作息制度、健康检查制度、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制度、常见疾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体弱儿健康管理制度、日常消毒制度、安全制度。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二、 设计评价指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是否适应学前儿童的需要、兴趣、接受能力以及儿童参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程度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所选定的目标和各级目标的合适程度,各级目标轻重缓急安排的顺序的合理程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策略和实施措施是否正确与合理,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客观情况。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三、 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案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等是收集评价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其中调查法是收集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它包括问卷法、测验法、访谈法以及专题调查法等。在确定资料收集方法时,应该根据评价目的、需要和客观情况,灵活、准确地进行选择和确定,有时可以多种方法结合进行,并相互考察。为了验证所获资料的一致性,也可以运用三角验证法进行验证。在设计方案时就确定好方法和步骤,以保证评价的实际过程按照评价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四、 实施评价、收集资料在实施评价前,应该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确定评价小组成员、建立评价表格。应该使评价对象理解评价工作的目的,并按照评价方案进行,收集资料既要有熟练的技术,更要有认真的态度,根据已经确定的资料收集的方法,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学前儿童健康态度的资料收集最为困难,需要运用观察法或者日常行为记录法进行补充。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五、 分析整理资料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的资料和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加工、分析、统计处理以后,才能说明健康教育评价所要阐述的问题。评价者可以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将学前儿童定期测查的生理形态指标和相关个案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六、 编制评价小结在全面分析资料,将零散的经验教训和发展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进行提抽和理性化,并检查与限定本次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之后,就能够形成对评价对象的综合性结论。评价结论是以评价目的为出发点的,评价小结将现象和经验进行归纳与综合,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分析与诊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评估表。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七、 及时反馈信息并修订原有计划或方案根据评价结论,可以发现问题,进行信息反馈,及时对学前健康教育计划或者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整个评价过程到此告一个段落,并通往下一个循环,这样可以将健康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和水平。例如,将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健康状况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幼儿健康的保护工作,对于突发健康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第四节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一、 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评价(一) 身体生长发育的衡量指标和测量方法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身高(长)体重胸围头围2143皮下脂肪厚度坐高牙齿状况视力功能6587详见教材P216-222一、 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评价(二) 身体生长发育评价标准1. 单项指标评价法(1) 标准差评价法(2) 百分位数评价法(3) 曲线图法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详见教材P216-222一、 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评价(二) 身体生长发育评价标准2. 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法(1) 相关回归评价法。(2) 身体指数评价法。(3) 发育年龄评价法。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详见教材P216-222有关学前儿童消瘦问题的健康教育(1)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测量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发现个体儿童存在消瘦问题。(2) 寻找原因:将健康检查结果及其评估告知家长,共同寻找可能的原因,如由营养摄入不足、厌食、睡眠不足以及某些疾病所致。如果通过营养调查分析,发现主要为供给营养素不足,可以进一步调查家庭膳食,以了解是什么引起营养不良,例如是否由饮食安排不当、烹饪方法不合理所致,还是由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所致。(3) 健康教育:向家长宣传营养科学知识,可以让年长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帮助年轻父母制定合理食谱,并且引导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督促执行。(4) 评估实施结果:2—3个月后通过对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评估,复查健康教育和干预效果,执行良好者使儿童体重增长,效果显著;未执行者,要进一步寻找原因,并且协调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拓展阅读详见教材P227二、 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一) 谈话法(二) 观察法(三) 筛选检查法1. 听力筛查2. 发育筛查3. 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4. 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详见教材P228-233二、 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四) 诊断性测验1. 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s,简称GDS)2.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简称BSID)第四节 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详见教材P233-234第五节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一、 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包括一日生活制度、一周生活制度、学期生活制度和学年生活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制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有:晨(午、晚)检、进餐、睡眠、盥洗、如厕、上课、游戏和户外活动。因此,生活作息制度的评价也是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的。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二、 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是指对幼儿和工作人员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一) 幼儿园工作人员(二) 幼儿1. 健康检查的类型(1) 入园前的健康检查。(2) 定期的健康检查。(3) 每日的健康观察。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二、 健康检查制度(二) 幼儿2. 健康检查的内容(1) 询问个人现状及既往病史。(2) 体格测量及评价。(3) 全身体检。(4) 实验室检查。(5) 心理筛查。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三、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制度(一) 膳食调查(二) 体格检查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四、 常见疾病管理制度常见疾病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性疾病、五官常见疾病和寄生虫病等的预防、检查、登记、治疗。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患儿,应将其作为体弱儿,建立专门档案,加强管理。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五、 传染病管理制度(一) 预防制度预防制度包括建立并实施科学规范的健康检查制度、消毒制度、预防接种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旨在尽早发现幼儿的患病情况,若有传染病及时隔离。消毒制度能够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五、 传染病管理制度(二) 预后制度预后制度指传染病发生后的措施。首先对传染病患者所在班的环境应彻底消毒。同时有专人(保健教师)负责园所传染病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管理工作。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先用电话报告市、区(县)卫生局、防疫部门、妇幼保健所,然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并在规定时间内报至有关单位。发现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六、 体弱儿健康管理制度(二) 预后制度对于这些儿童,其健康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园长、保健教师的专人负责制度,建立个人档案、随访制度、个案记录和小结分析制度,通过家长访谈、病史资料收集和日常活动观察记录等方式开展。与此同时,保教人员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保育工作制度;注意活动室、寝室的通风换气;注意户外活动时运动量的调整、衣服的及时增减;膳食结构的适当调整等。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七、 日常消毒制度日常消毒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包含了餐具、毛巾、玩具和室内空气等的消毒工作。幼儿园按照消毒常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由保健教师负责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检查执行工作。保健教师必须接受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灭菌技术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八、 安全制度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明确各项安全规则,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以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幼儿园的安全制度,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前的预防制度和意外伤害发生后的急救措施处理制度。预防制度包括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交接班制度,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食品、药物等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保教人员急救培训制度,保教人员安全教育制度,保教人员安全守则等。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评价第六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一、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准备工作的评价第一,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是否适应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需要、兴趣、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参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程度等。第二,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所选定的目标和各级分目标的合适程度,各级目标轻重缓急安排的顺序的合理程度。第三, 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所确定的策略和实施措施是否正确与合理! 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客观情况。第六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二、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评价第一,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质量。第二,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组织、领导、分工和协调的情况。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往往需要教师、保育员协作完成。第三,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选择和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材料、运用的方法与技术、采用的教育途径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质量及效果。第四,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问题。第六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三、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近期效果的评价近期影响指在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基本结束后的一年之内,通过观察、调查或者测量而得到的结果。包括学前儿童对有关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状况;学前儿童对健康问题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变化状况;学前儿童卫生习惯和行为的变化状况。对于幼儿园而言,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衡量健康教育影响力的根本因素,即通过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判断。第六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四、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总目标的评价从宏观上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效益,评价社会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程度等。第六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教与学的建议1. 观摩一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对其教育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2. 学生自主学习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了解涉及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评估办法。本章思考题3. 列举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常用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目标。1. 试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几种理论模式。2. 试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4. 阐述幼儿园健康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