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课件(共27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课件(共27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十三章
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一、儿童逆反心理的定义
  逆反心理指的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二、儿童逆反期
  (一)第一个逆反期---幼儿期。
(二)第二个逆反期--青春期
儿童分别在3岁、6岁、12岁左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一般说来,3岁和进入少年期的逆反心理更明显。
三、儿童逆反的原因
(1)期望不切实际
(2)过于严厉,损伤孩子自尊心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4)反复唠叨,引起厌烦
四、因材施教积极引导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四节 说谎
一、儿童说谎的发展
说谎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可以说,说谎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二、儿童一般比较常见的说谎有:
1、幻想式谎言
   2、夸大式谎言
   3、社交性谎言
   4、补偿性谎言
   5、防卫性谎言
6、逃避任务的谎言
  7、报复性谎言
  8、另一种“谎言”,与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关系
三、作为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说谎
1、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温和的态度去和孩子交谈
2、为孩子构建心理安全空间
3、关注孩子的需要
第五节
青少年、计算机与互联网
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作用
1、计算机是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2、计算机编程与认知发展
3、完成同一性目标,发展社会技能,满足归属需要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调查显示:在当今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有网瘾的比例高达26%,另有12%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瘾问题的重灾区。青少年过度的沉溺于网络聊天、游戏、色情等虚拟世界,不仅荒废了学业和工作,疏离了朋友和亲人,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有可能引发违法犯罪和不良社会行为。网络成瘾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帮助他们戒除网瘾回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担忧
1、对游戏和过度娱乐的担忧
2、对社会不公平的担忧
3、对互联网站的担忧
4、网络成瘾的担忧
二、对青少年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
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碰到的问题,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对待网上信息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对青少年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
网瘾问题不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真的对待,还需要学校、家庭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比如使用聚生网管等,希望这样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早日走出网瘾沼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第六节
青少年抑郁与自杀
一、青少年抑郁症病因
(1)精神刺激因素。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促发因素,如青少年的父母死亡或离异、父母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2)性格因素。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交流、不喜欢出头露面、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极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3)家族遗传。家族遗传性因素对青少年抑郁起一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引发抑郁症的原因。约50%抑郁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对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70%以上,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9%。
二、青少年抑郁症病因
(1)精神刺激因素。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促发因素,如青少年的父母死亡或离异、父母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2)性格因素。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交流、不喜欢出头露面、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极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3)家族遗传。家族遗传性因素对青少年抑郁起一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引发抑郁症的原因。约50%抑郁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对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70%以上,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9%。
二、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
(一)似病非病
(二)坦途无悦
(三)反抗父母
(四)自杀行为
(五)不良暗示
三、自杀
(二)青少年自杀的理论解释
1、应激--素质模型
2、逃避自我理论
3、杀死自我理论
4、家庭系统理论
5、青少年亚文化与同辈群体
6、学校
7、社会大众传媒
(三)青少年自杀预防和干预
1、自杀的三级预防
2、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干预
为儿童青少年示范如何理解抑郁,解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
进行生命教育,让儿童及青少年知道生命的意义
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进行放松练习,让青少年学会降低焦虑的办法
安排愉快的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