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第五章 学前儿童体育第一节学前儿童体育概述一、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体育”一词,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指现代体育,它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根据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具体目的之不同,现代体育通常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狭义的体育,指学校系统中的体育,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按照年轻一代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概述一、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概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一) 目标(1) 身体健康,在集体中情绪安定、愉快。(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拓展阅读详见教材P110二、 学前儿童体育的价值(一) 学前儿童体育能促进身体的发展在一个人发展的过程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健全的大脑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身是心的物质基础。人要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从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上来看,幼儿期正是一个人生命起步、开始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此时正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期和有效期。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概述二、 学前儿童体育的价值(二) 学前儿童体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把身体运动、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因此有很多研究证实,对于儿童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而且年龄越小,其相关程度就越高。其原因是年龄越小的儿童,智力的发展与身体、运动的发展就越没有明显分化,其智力与其他各种机能处于一体化的状态。如在婴儿期,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主要活动就是身体的活动,感觉运动的能力反映了婴儿智力发展的水平。同时,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还伴有大量认知活动的参与。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概述二、 学前儿童体育的价值(三) 学前儿童体育能促进个性的形成运动能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积极活泼,尤其是幼儿期的运动经验,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已为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所证实。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的能力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幼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主要是由其身体活动的能力决定的。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概述二、 学前儿童体育的价值(四) 学前儿童体育能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身体运动的种类和项目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单独进行的,但绝大多数的运动需要在社会性的场合中进行。这就需要儿童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克服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懂得分享,还要具有公平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感,等等。因此,身体运动为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动作,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钻和爬等。对于此类动作的练习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的任务是: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平衡、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促使幼儿不断改进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质量;获得有关体育的粗浅知识,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勇敢、果断、灵敏、灵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动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周期型动作,另一种是非周期型动作。周期型动作的特点是:以不断循环、反复某些基本的动作技术为基础,如走步、跑步、爬行等动作。这类动作的结构较为简单,幼儿较容易学会和掌握,也比较容易形成自动化。非周期型动作的特点是:由几个相互衔接的动作环节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作。这类动作的结构较为复杂,幼儿较难掌握,如跳跃、投掷、侧面钻等动作。儿童学习和掌握这类动作需要循序渐进,要有更加集中的注意力和意志的努力。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一) 走步走步是人体位移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省力的一种运动方式,属于周期型动作。走步是锻炼幼儿身体的良好手段之一。1. 走步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动作放松、自然,上体保持正直;(2)有合理而稳定的节奏,步幅适中,步频适度;(3)两脚落地要轻,脚尖稍向正前方,避免“内八字步”或“外八字步”;(4)两臂适度地前后自然摆动;(5)在集体走步时,学会前后保持适宜的距离。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2. 学前儿童走步练习的指导要点(1)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在幼儿学习和练习走步的过程中加强安全保护;(2)鼓励幼儿大胆实践;(3)利用各种条件,帮助幼儿学会独立行走;(4)对3岁以上的幼儿,应重视培养其走步时的正确姿势。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二) 跑步跑步是人体移动位置最快的一种运动方式,属于周期型动作。跑步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技能,又是锻炼幼儿身体的重要手段。跑步的方式较多,强度变化也较大。幼儿在跑步过程中,能积累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经验,从而促使其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二) 跑步1. 跑步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上体正直,稍向前倾;(2)要有蹬地和腾空的阶段,脚落地时要轻,快跑时会用力蹬地;(3)两手轻轻握拳,两臂屈肘于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二) 跑步2. 学前儿童跑步练习的指导要点(1)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年龄特点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跑步类型,并合理安排活动量;(2)要求幼儿跑步时“步子大些,落地轻些”,以发展幼儿的跑步能力,并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3)幼儿在跑步前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尤其是要注意伸展下肢与脚部的肌肉、关节和韧带;(4)注意对幼儿快跑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进行控制,避免过于疲劳,快跑后应安排放松、整理的动作,以利于心率的恢复和心脏的健康;(5)跑步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及时躲闪、不相互碰撞等;(6)跑步时教会幼儿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自然而有节奏,如使用鼻子呼吸或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三) 跳跃跳跃动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是锻炼幼儿身体的有效手段,属于非周期型动作。跳跃动作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双脚跳、单脚跳、纵跳、行进向前跳、从高处往低处跳、侧跳、立定跳远、助跑跨跳等。幼儿通过参加各种跳跃活动,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弹跳力、爆发力以及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多种身体素质。跳跃对幼儿视觉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三) 跳跃1. 跳跃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跳跃的蹬地动作要有力、快速,落地动作要轻;(2)落地时为保持身体平衡,可以弯曲下肢关节,还可以顺势向前方跨一步或几步等。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三) 跳跃2. 学前儿童跳跃练习的指导要点(1)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场地,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跳跃动作的练习;(2)根据不同种类跳跃动作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在指导幼儿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学小兔子跳)时,重点应放在轻轻落地的动作要求上;在指导幼儿立定跳远时,重点应强调摆臂动作协调而有力,蹬地动作快而有力;在指导幼儿进行侧跳练习时,重点是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四) 投掷投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动作技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属于非周期型动作。投掷动作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掷远,其目的是将投掷物尽可能投得远一些;另一类是掷准,即尽可能将投掷物击中指定的目标。掷准动作相对于掷远动作更难一些。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四) 投掷1. 投掷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有力地投掷,并且动作要快,以获得较大的爆发力;(2)掌握合适的出手角度和出手时机。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四) 投掷2. 学前儿童投掷练习的指导要点(1)投掷活动中尽可能让幼儿的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以利于幼儿身体两侧肌肉以及左、右脑的协调发展;(2)经常变换投掷物和投掷目标,以提高和保持幼儿参与投掷活动的积极性;(3)投掷物的选择要适合幼儿,注意其重量、大小以及安全性;(4)掷准练习中,幼儿掷准的距离应由近到远,掷准的目标应由大到小、由静到动,逐渐发展幼儿的掷准能力。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五) 攀登攀登是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其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一般属于周期型动作。攀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等多种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幼儿沉着、勇敢、顽强、谨慎的心理品质以及自信心和独立性,提高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攀登动作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双手的攀登、双脚的攀登和双手双脚共用的攀登。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五) 攀登1. 攀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学前阶段一般进行双脚攀登的动作练习和双手双脚共同攀登的动作练习;(2)攀登时需正确握住横木,以保证安全,其动作要领是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住横木。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五) 攀登2. 学前儿童攀登练习的指导要点(1)指导幼儿掌握手握横木的正确动作;(2)在幼儿攀登的过程中,成人既要注意保护幼儿,又要让幼儿懂得有秩序地攀登,并让幼儿学会躲避危险,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3)在进行攀登活动时,避免幼儿因求胜心切而忽视活动的安全性;(4)当幼儿登上攀登设备后,可以鼓励幼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地观察周围以及上下的空间环境,体验攀登至较高处的乐趣,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六) 钻钻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身体活动技能,也是锻炼幼儿身体的良好手段,属于非周期型动作。钻的活动可以增强幼儿腿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性。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正面钻和侧面钻。侧面钻的动作比较复杂,难度比正面钻大。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六) 钻1. 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正面钻时,要求身体面向障碍物,屈膝下蹲,紧缩身体;(2)侧面钻时,动作上除了与正面钻有类似之处(低头、弯腰、紧缩身体)外,要求身体侧对障碍物,同时需要注意两腿屈与伸的交替以及身体重心的移动。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六) 钻2. 学前儿童钻的练习的指导要点(1)在进行钻的练习时,教师所提供的辅助器械的高低要适宜,使幼儿能够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例如,用于正面钻的器械的空隙应在幼儿的胸部以上、耳部以下,宽度要大于幼儿的体宽;而用于侧面钻的器械的空隙则应该在幼儿的胸部以下。(2)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开展钻的活动,这样既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利用包装用的硬纸盒、废旧的车轮胎等。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七) 爬爬的动作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被用到,对幼儿身体锻炼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属于周期型动作。爬的活动可以增强幼儿四肢肌肉的力量以及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力量,并能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爬的动作种类有很多,有手膝着地爬,有手脚着地、膝盖悬空爬,有肘膝着地爬,还有匍匐爬等。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一、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七) 爬1. 爬的特点与基本要求(1)动作要灵活、协调;(2)动作要有一定的节奏。2. 学前儿童爬的练习的指导要点(1)创造条件让学前儿童多练习爬的动作;(2)让幼儿练习各种形式的爬的动作,并逐渐提出新的要求,增加动作的难度,注意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对上述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和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二、 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学前儿童的基本体操,是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机体协调发展的一种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动作练习。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基本体操可以分为婴儿基本体操和幼儿基本体操,为3—6岁儿童选用的是幼儿基本体操。(一) 幼儿基本体操的类型及其特点幼儿基本体操是由体操动作的练习以及排队和变换队形两部分组成的。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二、 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一) 幼儿基本体操的类型及其特点1. 体操动作的练习幼儿通过体操动作的练习,可以活动和锻炼肌肉、关节及韧带,促进力量、柔韧、平衡、协调等多种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一定的节奏感,发展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等等。幼儿体操动作的类型主要包括徒手体操和器械体操。(1) 徒手体操。这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由举、振、屈与伸、转、绕与绕环、蹲、跳跃等一系列的徒手动作所组成的动作练习。幼儿徒手体操主要包括徒手操、模仿操、拍手操、韵律操、武术操等。(2) 器械体操。这是指借助一定的器械所做的体操动作。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二、 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一) 幼儿基本体操的类型及其特点2. 排队和变换队形排队和变换队形,是指全体幼儿按照统一的口令,站成一定的队形,做相对协同一致的队列动作。进行排队和变换队形的练习,能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以及迅速、整齐、统一行事的能力,同时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空间知觉。(1) 排队和变换队形练习中的口令,一般由预令和动令组成。例如,“向前看——齐”的口令中,“向前看”是预令,“齐”是动令,但也有口令中没有预令的,如“立正”“稍息”等。教师在喊口令时,预令要稍微拉长一些,给幼儿一定的准备时间,使幼儿明确他们将要做什么动作,而动令则要短促、果断和有力。(2) 幼儿基本的排队动作主要包括:立正、稍息、向前看齐、手放下、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向左(右、后)转、立定等。幼儿基本的队形变换有:走成一路纵队、走成圆圈队形、分队走、并队走等。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二、 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二) 选择和创编幼儿体操动作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详见教材P11901020304依据年龄特点选择体操动作的类型、节数、拍数、活动量、节奏等时注重全面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平衡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得到全面发展。遵循动作程序上肢或四肢的伸展动作——扩胸、转体动作——腹背动作——下肢及全身动作——放松、整理动作。配有伴奏乐曲伴奏乐曲要与每节动作的强度、节拍特点相适应,节奏要鲜明,音乐与动作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三、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称运动性游戏或活动性游戏。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一)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体育游戏的特点1. 3—4岁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3—4岁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动作均比较简单,活动量较小;多是有具体情节和角色的游戏,情节较单一,角色不多,通常是幼儿非常熟悉的角色,主要角色一般由教师来担任;常常是全体幼儿同做一种动作或完成一两项任务;游戏的规则也很简单,一般不带有限制性;幼儿对游戏的结果不太注意,没有较强的胜负意识,所以游戏通常以皆大欢喜的方式结束。。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三、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一)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体育游戏的特点2. 4—5岁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4—5岁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动作则有了发展,幼儿喜欢情节较复杂的游戏和活动量较大的追逐性游戏;游戏的角色也有所增多,主要角色可以由幼儿自己来担任,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无情节的游戏;游戏的规则较严格,带有一定的限制性;出现了两人或小组的合作性游戏;幼儿对游戏的结果已开始注意,喜欢自己获胜。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三、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一)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体育游戏的特点3. 5—6岁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5—6岁幼儿体育游戏的动作增多、难度加大,游戏的活动量也增大;幼儿喜欢竞赛性的游戏以及需要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游戏;游戏的角色和情节的关系更加复杂;游戏的规则也更为复杂,限制性可以更强;合作性的游戏增多;幼儿对游戏的结果很关注,喜欢有胜负结果的体育游戏。表5-1 各年龄段体育游戏特点归纳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三、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二) 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详见教材P12001具有明确目的02针对年龄特点03选用适宜材料04逐渐提高难度四、 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专指利用运动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活动。根据运动器械的特点和锻炼的主要功能,运动器械有多种分类,如大、中、小型运动器械,滑行类、旋转类、摆动类、颠簸类、攀登类、钻爬类、弹跳类等运动器械,现代或传统运动器械,等等。运动器械的练习颇受学前儿童的喜爱,而且对于学前儿童也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以下将列举几类常见的运动器械。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四、 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一) 摇摆、颠簸类运动器械摇摆、颠簸类运动器械有秋千、摇马、浪船、跷跷板等。这类器械活动给予幼儿的锻炼价值在于:(1)活动中随着器械的摇摆,幼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位置,有助于发展幼儿整个身体的动态平衡能力;(2)活动中使幼儿获得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如特殊的听觉、视觉以及兴奋与刺激等,可以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增强幼儿前庭器官的机能;(3)幼儿通过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运动器械运动起来,能产生对自己能力的确信,从而建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和独立感;(4)活动所带来的有关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的感觉,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周围事物的变化与自己身体运动的关系;(5)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并由此使其产生愉悦的心情。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四、 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二) 攀登设备婴儿一旦开始学习爬行,就喜欢上了攀爬的动作。尤其当他们能独立行走后,更是喜欢攀爬活动。这类活动给予幼儿的锻炼价值在于:(1)幼儿在攀登设备上需要双手双脚不停地用力和支撑,还需要登架不断地调整自己身体的角度和位置,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强壮了幼儿的肌肉,提高了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2)当幼儿攀登到设备的顶端时,视觉和听觉会有不同的体验,这为幼儿提供了难得的感知觉经验,并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3)攀登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害怕、恐惧的心理障碍,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四、 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三) 各种车辆玩具幼儿车辆玩具的品种很多,如三轮脚踏车、小手推车、三轮运货车、四轮小汽车等。车辆玩具类活动给予幼儿的锻炼价值在于:(1)使幼儿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得到练习,促进大肌肉的发展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幼儿身体动作更协调、更灵敏;(2)使幼儿获得视觉运动经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能力;(3)幼儿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独立控制和掌握小车运动的快慢、方向,产生极大的独立感、满足感和自豪感;(4)幼儿在玩车辆玩具时,会非常愉快、兴奋和自在,并能获得许多角色游戏的体验,可以激发想象力;(5)在活动场地上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使幼儿熟悉和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交通规则。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四、 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四) 平衡板平衡板是一种极常见的幼儿运动器械,可以是移动式的,也可以是固定式的。平衡板给予幼儿的锻炼价值在于:(1)平衡运动要求幼儿身体两侧用力均衡、相等,这促进了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2)在平衡板上行走时,需要幼儿协调地移动和变换自己身体的重心位置,使幼儿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并使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得到发展;(3)在平衡板上行走,需要幼儿高度地协调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的刺激,这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