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六版)第五章知识的学习CONTENTS目录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1几类常见知识的学习2PART 01第一节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01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一) 知识概念1. 知识概念的演变国内教育类典籍中通常是这样定义知识的:“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从学习和教学的观点看,历史上对知识、技能和能力关系的第一次系统研究,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按照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知识主要的获得方式是记忆,涉及的认知加工过程是识记、保持与回忆。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一) 知识概念1. 知识概念的演变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皮连生教授提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一) 知识概念1. 知识概念的演变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这一定义强调三个要点:首先,知识是个体学习的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信息及其组织的获得。其次,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三,知识的获得需要两个基本的变量: 具有知觉辨识能力的学习者和具备可反复感知的客体事件。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一) 知识概念2. 区分两个知识概念从概念范畴而言,有广义的知识和狭义的知识之分。J·R·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知识概念是广义的;从哲学上的认识论界定的知识概念也是广义的。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狭义的知识,就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或J·R·安德森知识分类中的陈述性知识。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一) 知识概念2. 区分两个知识概念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二) 技能概念技能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技能即动作技能;广义的技能,包括动作技能、认知技能。认知技能是可以在人脑中完成的技能,可区分为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一、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概念(三) 能力概念受20世纪苏联心理学的影响,国内心理学界通常将能力归入人格范畴,把能力定义为“顺利完成某些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中,能力有两个概念:一个能力概念强调人的学习潜能,主张能力是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另一个能力概念强调能力就是个体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它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做什么。前者指一种潜在能力,主要和神经生理的结构及功能有关,如瞬时记忆、思维敏捷性、反应速度、知觉的整合能力等,这种智力较少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后者则主要是后天获得的,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词汇、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二、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模型(一)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二、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模型(一)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1. 新知识习得阶段2. 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3. 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阶段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二、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模型(一)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二、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模型(二) 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用广义知识的分类和学习过程来看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就是习得和巩固陈述性知识;形成技能,就是通过变式练习,将陈述形态的概念和规则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发展能力,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不同类型知识(包括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迁移和运用。用广义知识来解释技能、能力,无疑能帮助人们走出试图脱离知识教学进行能力培养的观念误区,避免在培养技能的实践教学中忽视概念、原理、理论的教学。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三、 知识(狭义)学习的理论(一) 知识习得的心理机制: 同化理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可以构成三种关系:第一,原有观念是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的;第二,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第三,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就导致了三种形式的学习,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三、 知识(狭义)学习的理论(一) 知识习得的心理机制: 同化理论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三、 知识(狭义)学习的理论(二) 知识学习的图式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诺曼和鲁梅哈特开始用这一概念来解释学习的结果、过程和条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学习的图式理论。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7年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首先提出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先验的心理结构。皮亚杰在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时,假定儿童先天就存在某些认知图式,如吸吮图式与抓握图式。鲁梅哈特把图式定义为:“表征记忆中贮存的一般概念的数据结构。”第一节 知识、技能与能力学习概述三、 知识(狭义)学习的理论(二) 知识学习的图式理论由此可见,图式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它是一些观念及其关系的集合。图式中不仅包含知识的命题表征,而且包含了事物的表象。心理学家梅耶认为图式具有这样一些特征:①普遍: 图式作为理解新信息的一个框架而被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境;②知识: 图式作为个体已经知道的内容而存储于记忆中;③结构: 图式是围绕某个主题而组织起来的;④包含: 具有空位或“空槽”,可由环境中的信息来加以填充。PART 02第二节几类常见知识的学习02第二节 几类常见知识的学习一、 符号和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一) 符号学习符号学习也可称为事物的名称学习。若干字符连成一串的符号学习被称为言语连锁学习。符号学习的结果是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性反应的性能,即学习者根据符号或者指认符号所标志的客体,或者内在地将符号与某种观念进行匹配。(二) 事实性知识学习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形成有关事实的命题表征、表象以及心理图式,并以口头或者书面陈述具有句子句法形式的事物的各种关系。第二节 几类常见知识的学习二、 有组织的整体知识的学习有组织的整体知识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或者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一整块的知识。有部分心理学家用“心理模型”解释这类知识的学习。梅耶提出文本学习的心理模型是某一系统主要部分及这些部分状态变化间的因果关系的表征,主要包括两种成分:成分模型和因果模型。成分模型指系统各主要部分的位置及潜在状态;因果模型指某一部分状态的变化如何影响另一部分状态变化的因果链。梅耶主张将心理模型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成分模型,第二阶段构建因果模型。第二节 几类常见知识的学习三、 作为技能前身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相互转化1. 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转化2. 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第二节 几类常见知识的学习三、 作为技能前身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二) 基础教育阶段的概念性知识多数要转化为技能本教材明确主张“智慧技能的教学应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且要做到四化: 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条件化,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有些基本的智慧技能应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使学生能腾出有限的认知资源来处理复杂的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会学习许多概念和规则,这些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同样经过三个阶段: 在习得阶段,理解概念或规则的定义或概念间的关系;在转化阶段,则需要大量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概念转化为区分类别的能力,规则转化为受其支配的行为。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