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课件(共2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课件(共2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版)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一、 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发展
维果茨基的重要心理学思想之一,在于强调社会活动对人类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正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二者的整合促成了人类学习。他将心理功能区分为初级心理功能和高级心理功能。
从初级心理功能发展到高级心理功能,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符号工具影响到认知功能,符号工具指的是社会的文化物品以及它的语言和社会建构。
维果茨基最具争议的观点是他认为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都源于社会环境,其中语言过程最具影响。
一、 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发展
二、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维果茨基有关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的重要假设之一,即认为心理过程的变化是以特殊的“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词系统。
在与社会文化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过程受这些特殊中介工具的影响,能够在改变环境的同时,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调控更具有理性和自由度,由此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即意识。
维果茨基明确提出“意识”问题研究应作为心理科学头等重要的基本问题。维果茨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这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心理”概念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首先确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最近发展区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而这个任务的难度是学生所无法独立完成的;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享文化工具,促成了基于文化中介的社会互动,当学生把这种文化中介的互动内化时,认知发展就产生了。
四、 维果茨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
1. 最近发展区与发展支架
研究发现,为儿童设置的任务应处于恰当的水平,任务太难,则超出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不管给予多少帮助和什么形式的支持,个中差距均无法衔接跨越;任务太简单,则无法激起儿童的学习动机。
布里斯等人(Bliss, et al., 1996)考察了科学教育课堂中为7—11岁学生构建发展支架的不同方式,结果表明许多发展支架的构建均是无效的,并描绘了一些其称之为“假性支架”的帮助方式。
2. 同伴指导
支持性支架的建构也被成功应用于同伴指导领域。维果茨基强调,任何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均可以成为其老师,诸如成人、年长同伴或同龄但更有见识的孩子。在课堂情境中,学得好的孩子可以起着很好的指导者作用。
塔奇等人(Tudge & Winterhoff, 1993)发现,最好的同伴指导者应显著领先于他们的指导对象;但是,如果指导者缺乏信心或没能提供必要的支持支架,则指导是无效的。
艾丽斯和高文(Ellis & Gauvain, 1992)在比较北美土著的纳瓦霍人(Navahos)和欧裔美国人时,发现不同文化均存在对同伴指导的支持。虽然两种文化所使用的方法迥异,但是儿童均得益于同伴指导。
五、 维果茨基研究简评
维果茨基的理论挑战了许多皮亚杰理论的基本假设,吸引了许多西方发展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他自己的有些观点如今也受到了质疑。
不过,同皮亚杰一样,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思想性。以维果茨基、鲁利亚和昂杰列夫为主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后来的其他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下一节将要介绍的布鲁纳。
第三节 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一、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
依照布鲁纳的观点,儿童的认知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从而能够以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思考和组织材料。
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一样,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自己通过探究环境而学习。布鲁纳拒绝皮亚杰所倡导以及维果茨基在一定程度上所支持的阶段观,其更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知识是如何表征和组织的,而不是发展变化的年龄。
布鲁纳也强调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将成为哪类人,不可能有谁能独立于文化之外。
二、 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
在认知发展上,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连续发展,具有从具体到抽象的趋势,但他反对皮亚杰学派以儿童的生理年龄划分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而是以表征模式作为衡量认知发展的指标。表征模式指的是儿童操纵信息的方式。
二、 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
依照儿童新出现的不同表征模式,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二、 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
1. 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第1年)
这个时期类似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与前运算发展阶段的前半部分。儿童的心理功能稀缺,因此“思维只是身体动作”。
知识是儿童动作所能操纵或所能做的,例如打结、指向等。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这种动作表征可用于骑单车、游泳、驾车等。
2. 形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第2年)
这个时期类似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发展阶段的后半部分。
儿童开始有了心理表象,从而在刺激消失时儿童仍能保持图像,这时候儿童开始能够画画。这些形象或图像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源于儿童大量接触类似的刺激和事件。
3. 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6岁或7岁之后)
这个时期类似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发展阶段。
布鲁纳认为,符号可以是任何我们可以用来象征他物的东西,包括单词(语言)、音乐、数字等。这类表征发展的确切时间因儿童而异,尤其取决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具备了符号表征,儿童能够开始归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
三、 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关于语言发展,布鲁纳的观点与皮亚杰有重要差异,但显著受维果茨基的影响。布鲁纳认为,语言是儿童与可促进其学习的成人和年长儿童进行交流所必需的,它也是构筑发展支架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语言是思维中所不可或缺的。布鲁纳认为语言训练是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之一,这一观点迥异于皮亚杰的论点。
语言习得能力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类文化中,这导向了语言习得先天论,即认为语法习得的规则从根本上是人类大脑先天具有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乔姆斯基。布鲁纳则认为我们拥有一个语言习得的社会系统(language acquisition social system,简称LASS)。对于一些环境剥夺儿童的语言发展不良问题,布鲁纳认为这是因为言语学习中缺乏社会互动。
四、 布鲁纳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五、 布鲁纳研究简评
布鲁纳对于意义建构的强调,使以意义为中心的研究又重新受到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关注。他对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介绍,以及他自己一直试图在心理学和人类学之间直接建立起某种沟通联系,对我们理解文化和心理的最初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提出的语言习得社会系统强调社会情境和文化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则为研究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
布鲁纳的理论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但也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比如,他强调学习在于掌握基本原则,这过分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另外,他强调学生是在主动建构知识,这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本章小结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发展)将智力定义为帮助儿童适应环境的基本生命功能;皮亚杰将儿童描述为积极的探索者,他们制定计划,在思维和经验之间建立认知平衡。
认知格式是通过组织和适应过程加以构建和修改的。适应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活动,即同化(试图使新的经验适应现有格式)和顺化(根据新的经验修改现有格式)。认知发展的结果是同化刺激顺化,从而诱导了格式重组,进而允许进一步的同化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是通过一系列不变的阶段进行的,这些阶段可归纳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大约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左右)和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以上)。这些阶段彼此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视角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所有高级心理功能均源于社会环境,强调心理过程的变化是以特殊的“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词系统。每一种文化都将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思考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传递给每一代人,因此文化教会孩子们什么是思考、怎样去思考。
儿童在与更有技巧的伙伴合作对话的背景下获得文化信念、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他们逐渐将外在指导内化,以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掌握任务;当更熟练的合作者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架时,学习就会发生得最好;儿童的私人言语是认知的自我引导系统,可调节问题解决活动,最终内化为隐蔽的内在话语。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观
布鲁纳认为感知和认识世界都是符号加工的产物,是经由心灵所建构的;同时也认为文化对人类应如何发展提供了指导,且这种指导代代相传。依照表征模式的不同,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语言的掌握是形象表征向符号表征过渡的重要原因。
儿童学好某个科目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原则,而非习得系列事实;儿童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认知发展可因他人的支架支持而加速;新教育技术的出现,如电脑的使用,可提供更多支架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思考与练习
1.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核心机制是什么 皮亚杰的理论有何影响和局限
2. 在维果茨基看来,认知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 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三者的观点有何异同
4. 为验证各自的理论假设,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的实证研究策略和方法各有何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