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课件(共24张PPT)《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课件(共24张PPT)《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学前儿童
发展与教育
XUEQIANERTONGFAZHANYUJIAOYU
主讲人: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04
目标指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了解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中的作用。
2. 掌握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4. 能够运用有效措施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萌萌体格瘦小且胆小、怕高,从来不敢独自下楼梯或从台阶上往下跳,经常摔跤。她的动作总是不太协调,钻、爬、跳、攀登、平衡等各种能力都很糟糕。因此,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别的孩子抢着玩大型玩具,萌萌却总是站在旁边看着。
小小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总是尽力挣脱妈妈的拥抱,还经常转动脖子,说衣领不舒服、身上痒。很多时候,小小爱咬指甲,总是显得紧张、孤独、不合群。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心理学上的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可以说,知觉源于感觉而高于感觉。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感觉和知觉都属于认识活动的低级形式,它们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新生儿已经具备人类的基本感觉和知觉。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初方式。感知觉也是学前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二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视觉是儿童重要的感知渠道之一。
视觉的发生
视觉集中
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视觉敏度
视觉集中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颜色视觉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听觉在胎儿时期已经开始发育,较大的声响会引起胎动。因此,孕妇适宜聆听宁静悦耳的音乐,应避免过多的噪声刺激。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在刚出生的几小时里,婴儿已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婴儿的听觉发展较快,很早就能将声音与特定的意义建立联系,具备一定的声音定向能力。
(三)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三、嗅觉与味觉的发展
嗅觉发展方面,新生儿能够察觉出各种气味。对于不喜欢的气味(如:醋味、臭鸡蛋味等),他们会把头扭开并露出厌恶的表情。在出生后4天左右,婴儿表现出对奶味的偏爱,吃母乳的婴儿能够通过乳房和腋下的气味认出自己的妈妈,婴儿正是通过妈妈独特的“气味标识”来确认自己最亲密的看护者。
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好,与苦、酸、咸或者中性的液体(水)相比,他们更喜欢甜的味道。不同的味道会引发新生儿不同的面部表情。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温觉
新生儿对温暖、寒冷以及温度的感觉非常敏感。
触觉
触觉是婴儿对外界环境的肢体反应方式。养育者经常抚摸婴儿或与婴儿进行亲密接触,不仅能够刺激婴儿的神经活动,有利于婴儿触觉的发展,而且能够缓解婴儿的焦虑,帮助他们平静下来。另外,来自养育者的抚触也能增加婴儿与养育者的良好互动。
痛觉
痛觉方面,婴儿一出生就能感受疼痛。由于不会说话,婴儿只能通过啼哭、面部表情、身体移动和体态改变来表达疼痛,需要养育者进行仔细观察。
四、皮肤觉的发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体现在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并产生对一些形状的偏爱上。
喜欢轮廓清楚的图形。
喜欢带有环形和条形的图形。
喜欢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
喜欢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
喜欢人脸多于其他图形。
喜欢正常的人脸,而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的人脸。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往往是通过让儿童用眼或用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
对学前儿童而言,辨别不同难度的几何图形的先后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成人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提高儿童形状知觉的水平。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二)大小知觉的发展
大小知觉体现在视知觉的恒常性方面。视知觉的大小恒常性是指,不论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人都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实际大小尺寸不会因物体离自己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
4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表现出较好的视知觉恒常性
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
另外,儿童在3岁以后其视知觉的大小恒常性更加精确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又称立体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两个物体上下近远程度的知觉。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崖装置。
视崖实验发现,儿童深度知觉发展较早,6个月大的婴儿就能感觉到视觉悬崖的存在。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发生速度的反映。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婴儿对时间的反映往往是由生物节奏周期,或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
儿童进入幼儿园这一活动本身,能促进其时间知觉的发展。
儿童对时间单位也不能正确理解。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人们不可能只依靠一种知觉理解世界,跨通道知觉将不同的感觉通道联系起来,让人们能够通过一种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推论出另一种感觉通道已经熟悉的刺激物。
将看到、摸到、闻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的跨通道知觉能够帮助婴儿将所有感觉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觉,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各种感觉通道在生命早期的时候就相互关联。
但是,早期感觉通道间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婴儿能够通过一种感觉通道认出另一种感觉通道熟悉的物体。
三、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一)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
3—6岁学前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当儿童处于没有其他刺激干扰的情况下,基本能根据成人要求进行观察;但在不相干因素的影响下,便容易离开既定目的,这一表现在小班儿童中尤为突出。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二)观察的持续性逐渐延长
实验表明,3岁左右儿童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仅为5—6分钟,能够持续进行观察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延长,到了6岁大概可以持续12分钟。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儿童能够持续的观察时间更短,有时不到2分钟。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三)观察的顺序性逐渐提高
小班儿童在观察时,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漏。中班儿童开始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大班儿童更能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组织地观察。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四)观察的细致性不断增加
小班儿童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做不到全面细致。只看到面积大的和突出的部分,很少注意细小的和不十分惹眼的部分。
大班儿童的观察就较为细致,往往能从事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和空间位置等各个方面来观察,不再遗漏主要部分。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五)观察的理解性不断提高
小班儿童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他们大多叙述孤立的单个事物,看不出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大班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逐渐丰富,以及概括、归类能力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甚至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或事物的意义。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精选对象,激发学前儿童的观察兴趣
学前儿童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及时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时机引导儿童主动观察并尝试表达观察的结果。儿童对动态、鲜艳、新颖、有声音的物体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点,布置幼儿园的区角。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二)加强示范,引导学前儿童掌握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教师就要分解观察的任务,并把它具体化、可操作化,进而引导儿童从表面现象中探究事物的本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尤其是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的示范。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观察对象,教给儿童不同观察方法的要领。在教观察方法时,教师要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各种观察法进行示范和引导。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第四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三)注重常规,促使学前儿童养成观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常常会接触到富有趣味的事情,如:四季植物的变化、天空颜色的变化、汽车发出的声音变化等,但多数因为缺乏有意观察的习惯而没有留意。
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自然契机,鼓励儿童走出活动室,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随时随地地观察,逐步培养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