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课件(共28张PPT)《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课件(共28张PPT)《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一、 我国儿童安全现状
根据对有关调查数据的梳理,我国儿童的安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因意外伤害造成儿童死亡的占我国儿童死亡总量约1/4。
(2) 游戏和运动中受伤居校园伤害之首。
(3) 放学之后、自由活动时是儿童最易发生伤害事件的时间。
(4) 家庭暴力是儿童遇到最多的暴力伤害。
(5) 我国儿童的隐性伤害多发生于家庭中。
(6) 社会及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7) 城市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乡镇儿童。
(8) 儿童食品安全因监管不力而导致诸多问题。
(9) 网络新媒体对儿童的心理伤害不容忽视。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二、 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特征
(一) 易发人群
(二) 易发场所
(三) 儿童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一) 病情的判断
1. 依据发生的原因判断
2. 依据伤者的情况判断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74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二) 急救的原则
1. 挽救生命
呼吸和心跳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在常温下,呼吸、心跳若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有危险;超过10分钟,则很难起死回生。因此,不管发生何种意外,也不管出现何种情况,一旦患儿的呼吸、心跳发生严重障碍时,当务之急就是要立即实施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抓住最初的短暂时间,帮助患儿恢复呼吸、心跳,维持其血液循环。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二) 急救的原则
2. 防止残疾
发生意外后,在实施急救措施挽救生命的同时,还要尽量防止患儿日后落下残疾。如幼儿发生严重摔伤时,有可能造成腰椎骨折,施救时就不能用绳索、帆布等担架抬送患儿,也不能背或抱起患儿,因为这样会损伤脊髓,造成残疾。应避免因急救措施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如发生上述摔伤时,一定要用门板之类的木板担架运送患儿。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二) 急救的原则
3. 减少痛苦
意外伤害事故所造成的损伤往往是很严重的,常常会给患儿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而在搬动、处理时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等,以最大程度减少伤害带来的痛苦。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三) 常用的急救处理法
1. 人工呼吸法
采用人工呼吸法时,先让患儿仰卧,救护人员尽快清理患儿口鼻中的污泥、痰涕,同时垫高患儿颈部,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然后,进行吹气,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患儿的鼻孔,用嘴紧贴患儿的嘴,向里吹气。吹气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吹气量过小,则起不到作用。一般以救护人员吹入一口气后,患儿胸脯略有隆起为度。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松患儿鼻孔,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每隔3—4秒钟吹一次,直至将患儿送到医院,或患儿又恢复了均匀的呼吸。如果患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操作步骤与口对口吹气相同。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三) 常用的急救处理法
2. 胸外按压法
采用胸外按压法,让患儿仰卧于平直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而不能让患儿躺在软床或帆布担架上操作,以免影响按压的效果。救护人员站于患儿一侧,手平放于患儿胸部,此时手的根部应处于胸骨1/2处,或两乳头边线的正中处。一般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将两手重叠放置;对年幼的儿童,不必两手重叠放置,用单手即可;对婴幼儿及新生儿,仅拇指放于胸前第四肋间,其余四指托在背部进行。用力垂直地冲击性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按压部位不要过大,手掌根部接触患儿,手掌上部及五指并拢处,都不应局部地施加压力,按压后立即放松。如此反复地下压、放松,动作要有节奏,用力要均匀,一般每分钟按压100次左右。
有的意外伤害事故会造成患儿的呼吸和心跳同时停止,口对口吹气与胸外按压需同时进行。可先吹一口气,大约4—5秒钟,再做胸外按压,吹气和胸外按压以一定比例交替进行。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三) 常用的急救处理法
3. 迅速止血法
儿童的外伤事故常常伴随出血。出血有多有少,出血的部位有深有浅。如果是少量的出血,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是大出血,则会危及生命,必须迅速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如下:
(1) 一般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如头部或其他毛发较多的部位受伤,应先剃去毛发、清洗局部,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以不出血为宜。
(2) 指压止血法。身体动脉出血,出血量大,用一般止血法难以控制,而需采用指压止血法,即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的上端(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 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三) 常用的急救处理法
1. 人工呼吸法
采用人工呼吸法时,先让患儿仰卧,救护人员尽快清理患儿口鼻中的污泥、痰涕,同时垫高患儿颈部,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然后,进行吹气,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捏住患儿的鼻孔,用嘴紧贴患儿的嘴,向里吹气。吹气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吹气量过小,则起不到作用。一般以救护人员吹入一口气后,患儿胸脯略有隆起为度。吹完一口气,嘴离开,放松患儿鼻孔,轻压其胸部,帮助呼气。这样有节奏地进行,每隔3—4秒钟吹一次,直至将患儿送到医院,或患儿又恢复了均匀的呼吸。如果患儿牙关紧闭,也可对着鼻孔吹气,操作步骤与口对口吹气相同。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一) 摔伤
(二) 走失
(三) 中毒
(四) 异物进入人体
(五) 烫伤
(六) 中暑、冻伤
(七) 触电
(八) 溺水
(九) 动物造成的伤害
(十) 晕厥
(十一) 鼻出血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一) 摔伤
幼儿阶段还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在蹒跚走路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和外部的因素,极易摔跤,容易受伤。
1. 原因
2. 摔伤后的处理
(1) 轻伤
(2) 骨折
(3) 头部受伤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76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二) 走失
1. 原因
2. 走失的预防及处理
应针对幼儿容易走失的各种可能,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如教师应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教幼儿学会说自己的名字,幼儿园的名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重要的电话号码;幼儿园要加强门卫管理,建立家长接送孩子的制度。一旦发生幼儿走失以后,班上的教师一定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分析走失的原因,确定寻找方向,并立即寻找。如果在幼儿园找不到,应马上报告,必要的时候要与家长和附近的派出所联系,尽快找到幼儿。找到幼儿后要及时寻找原因,吸取教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切勿训斥幼儿,防止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77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三) 中毒
发生中毒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中毒;二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的中毒;三是通过皮肤、黏膜沾染的中毒。
1. 煤气中毒
2. 误服毒物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77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四) 异物进入人体
1. 气管异物
2. 食道异物
3. 眼结膜、角膜异物
4. 鼻腔异物
5. 外耳道异物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78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五) 烫伤
烫伤的发生主要是接触开水、热粥、热汤、蒸汽等造成的。
一旦有烫伤发生,首先,要除去被高温液体浸透的衣物。如果身上还沾有热粥、热菜等,要尽快擦去。但若已与皮肤表面粘连,则不能强行撕去。
其次,要清洁创面,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轻轻涂擦。处理完后,对于一度烫伤,可在局部涂些烫伤膏等,一般3—5天内可好转。对于二度烫伤,则用一层消毒的纱布贴敷于创面上,上面盖上几层无菌绷带包扎,过几天打开绷带,观察创面情况,必要时可再包扎一次。在做上述处理时,千万不能将水疱挑破,以免微生物从破损处侵入皮肤。三度烫伤在创面绷上无菌绷带后,立即送至医院处理。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79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六) 中暑、冻伤
中暑和冻伤都是在长时间处于极端气候环境下发生的,且极易对年幼儿童造成伤害。
1. 中暑
幼儿长时间待在过热的房间内,或长时间接受太阳的暴晒,均可能出现萎靡不振、面部发红、汗分泌过多、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动作失调等症状,严重时患儿呼吸加速,脸色发白,失去知觉,此为中暑。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患儿迅速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让其好好休息,并用冷毛巾敷头部、扇风等方式帮助他散热。若患儿能自己饮水,则可让他多喝一些清凉的饮料,也可服十滴水。较轻的中暑,经上述处理后,能够很快好转。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0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六) 中暑、冻伤
2. 冻伤
一度冻伤时,受热后冻伤部位有痛感,出现水肿,呈青紫色;二度冻伤时,在受伤处形成一些带血的浆液性水疱;三度冻伤时,出现皮肤坏死,有时也伤及深部组织。
一旦发生冻伤,首先应让患儿离开寒冷环境,用洗净的手来摩擦患儿身体的受伤部位,直到出现正常的肤色为止。用暖和的衣服将受伤的部位包上,并稍稍活动,以加速恢复身体受伤部分的血液循环。等患儿暖和过来后,应尽量让其饮热牛奶、热水等,并查看冻伤部位。一度冻伤时,在冻伤部位涂上凡士林等,并缠上绷带;二度冻伤时,不要挑破水疱,在水疱上面涂上青霉素或链霉素软膏,再缠上绷带;三度冻伤时,在受伤部位缠上干燥的无菌绷带,立即把患儿送至医院处理。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0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七) 触电
幼儿玩弄电器、开关或出于好奇将手指伸入插座中时都可能会引起触电。户外的电线落地,如果幼儿捡拾或距离断落电线太近,也可能会触电。触电后轻者感到发麻,严重时不仅会引起烧伤,而且还能使呼吸、心跳骤然停止。
一旦发生触电,应尽快脱离电源,因为电流作用于人体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救护者在切记不可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的情况下,应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尽快切断电源。如果幼儿摆弄电器开关、插座触电,要立即关闭电门,再将保险盒打开。如果幼儿触及了户外断落的电线而触电,附近又找不到电闸,救护者可穿上胶鞋,脚下垫干燥的厚木板或站于棉被上,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将电线挑开;也可用干的绳子套在触电者的身上,将其拉出。脱离电源后,要立即对患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到送入医院。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1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八) 溺水
一旦发现有人溺水,要迅速实施救护。救护者(会游泳的人)要轻装上阵,尽量脱去衣服,至少要脱掉裤子,以免妨碍游泳。救护者快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从溺水者的后方抓住他,并将其拖上岸,不要正面前去,以免被溺水者紧抱不放,造成双双下沉。
将溺水者从水中拖出后,应立即脱去或解开他身上的湿衣服,并用缠上清洁手帕或纱布的手指将其口、鼻内的淤泥、杂草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然后将水从呼吸道和胃中排出。为了排空水,须用单膝支地,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横在另一膝上,使其头部下垂,然后小心地按其后背,压迫其胸。积水排空后,要把溺水者放在暖和的铺垫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尽快送到医院。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1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九) 动物造成的伤害
虫、蛇、猫、狗以及黄蜂、蜜蜂等动物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在生活当中是经常发生的。由于居住地的不同,发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1. 蚊子叮伤
2. 蛇咬伤
3. 猫、狗等咬伤、抓伤
4. 黄蜂、蜜蜂蜇伤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1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十) 晕厥
晕厥是由于脑缺氧而失去知觉。疲劳、兴奋过度、失血、饥饿、煤气中毒、闷热等都可引起晕厥。晕厥发生前都有头晕、眼花、心慌等症状,继而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失去知觉,但很快能清醒过来。若幼儿在室内晕厥,要立即打开窗通风,使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松开患儿的衣领、腰带,使其平卧,头稍微低些,腿部略高些,以使流向头部的血量增大。待患儿恢复知觉时,再给他喝些热饮。若严重晕厥,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患儿出现呕吐,则应将其头侧斜,使呕吐物从口中流出,而不进入呼吸道。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2
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十一) 鼻出血
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某些全身性疾病、鼻黏膜干燥、鼻内异物等,都可引起鼻出血。鼻腔中鼻中隔处的黏膜较薄,血管丰富,大多的鼻出血都发生于此部位。鼻出血有多种程度,如由短时间流几滴血到长时间的大量流血等。
一旦幼儿发生鼻出血,先要让患儿坐下,保持安静,并为其松开衣领、腰带,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压住患儿的鼻翼,同时在额头或鼻梁处放上冷毛巾或冰块,一般压迫5—10分钟即可止住。若出血较多,用上述方法止不住,可用脱脂棉卷成鼻孔粗细的条状,塞入鼻腔。填塞的棉条不能太松,太松则达不到止血的目的。采用上述方法止血后,患儿一小时内不要打喷嚏、擤鼻涕、咳嗽,也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堵塞血管的血块可能脱落,造成重新出血。若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仍不能止血,则应把患儿送至医院处理,并查明出血原因。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
详见教材P82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
拓展阅读
详见教材P83-87
教与学的建议
1. 分组去幼儿园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分析与总结如何预防幼儿园常见事故的发生。
2. 课堂模拟幼儿园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初步处置方法。
本章思考题
3. 幼儿园应当如何实施安全教育
1. 试述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意义。
2.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