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课件(共38张PPT)《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课件(共38张PPT)《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理解0—6个月婴儿认知教育的意义。
2. 掌握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3. 能有效运用促进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策略。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原始的条件反射
(一)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二)抓握反射(palmar grasping reflex)
(三)摩罗反射(moro reflex)
(四)踏步反射(stepping reflex)
(五)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
(六)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七)巴金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八)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吸吮反射
抓握反射
摩罗反射
踏步反射
强直性颈反射
巴金斯基反
游泳反射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0—6个月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视觉
视觉是人类接收信息最主要的感觉。
1、视敏锐度
2、注视和追视
3、 颜色视觉
婴儿正注视着自己的母亲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听觉
听觉是婴儿在出生时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项感知能力。
(三)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婴儿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满足的重要途径。
1、口腔触觉
2、手的触觉
婴儿在吸吮奶头的过程中获取安全感
瓜状抓握
钳状抓握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四)知觉
在婴儿出生的头半年中,各种知觉就已开始发展。研究表明,婴儿具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等。
1个月婴儿只盯着三角形的一个角,2个月婴儿能看整个边
不同月龄婴儿观察几何图形的眼动轨迹
1个月婴儿只看人脸的边缘特征,2个月婴儿对人脸上明显部位的特征加以扫描
不同月龄婴儿观察人脸的眼动轨迹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1、形状知觉
1961年,心理学家弗朗茨通过实验证明,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物体的形状了。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喜欢复杂且对比性强的形状。
因此,父母在给婴儿挑选玩具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简单到复杂,不要总是停留在形状简单的玩具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婴儿日益增长的视觉刺激需求。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大格棋盘图
小格棋盘图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2、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判断物体间的距离以及自身与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深度知觉对于婴儿探索周围环境、保护自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明婴儿深度知觉的发生及发展状况,沃克和吉布森曾设计了婴儿深度知觉测量装置——“视觉悬崖”(下图)。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视觉悬崖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3、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知觉。
克拉奇对新生儿出生后16天的喂奶前后静脉血白细胞进行计数分析发现,到第8天时,新生儿已建立了对吃奶时间的条件反射,在吃奶时间即将来临时,其消化系统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这可能是人生最早的时间知觉的表现,是根据“生物钟”(生物节奏周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0—6个月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1个月)
皮亚杰认为先天反射是婴儿思维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先天反射是婴儿身体发展和认知活动的中心,决定了婴儿与世界交互作用的性质。
皮亚杰认为,凡是适应性行为都是智力行为,先天反射虽然是婴儿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它们也是婴儿应对各种外部和内部刺激的反应行为,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也是一种智力行为。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2、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
初级循环反应是感知运动阶段的第二子阶段,发生在1—4个月婴儿的身上。这个时期的婴儿将单一的、个别的行为协调成整合的活动,加以重复,通过循环反应获得对行动的自主控制。
之所以称为初级循环反应,是因为这些被反复的活动多是由发生在婴儿身上的偶然事件引发的。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3、二级循环反应(5—8个月)
皮亚杰认为婴儿感知运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发生在5—8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逐渐实现手眼协调,并且能坐起来抓取和操作自己喜欢的物体,这将为婴儿主动探索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级循环反应阶段的婴儿通过随机活动引发了愉快事件,然后他们试图重复这一活动,此时,他们的活动不再如初级循环反应阶段一样仅仅局限于自身,而是包含了与外界有关的行为活动。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四、0—6个月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习惯化是指由于重复刺激所造成的反应强度的逐渐降低,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心率和呼吸的降低,说明个体对刺激已经习惯,失去了兴趣。
法国研究者在对胎儿学习的习惯化研究中发现,9个月的胎儿在听到母亲腹部前呈现的新的音节刺激时,会出现心跳短暂、明显的变化,随着音节刺激的不断重复,胎儿的心跳变化逐渐消失,可见9个月的胎儿已经能分辨不同音节的差异,并产生习惯化,此时,胎儿已经产生了记忆。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五、0—6个月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1—3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
1—3个月的婴儿相对于新生儿而言清醒的时间更长了,能与外界事物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也更多了。此时的婴儿选择性注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注意已经明显地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集中的或者复杂的刺激物以及所有轮廓密度大的图形。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具体表现:
① 偏好复杂的刺激物
② 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③ 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④ 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⑤ 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刺激物多于无同心的刺激物
⑥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4—6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
4—6个月婴儿头部运动自控能力加强,扫视环境更加容易,双手的触摸和抓取技能更加精确和稳定,从而提升了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
婴儿对物体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注意的品质。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这一阶段婴儿的注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视觉注意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平均注意时间缩短;
② 偏爱更加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对象;
③ 可看见和可操作的物体更能引起婴儿持久的注意。
第一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果果6个月的时候,妈妈经常陪她玩开灯关灯的游戏。每次开灯(灯亮了),妈妈就会说“开灯”,每次关灯(灯灭了),妈妈就会说“关灯”,看着灯一会儿亮,一会儿暗的样子,果果很开心,她很喜欢和妈妈玩这个游戏。有一次,妈妈出差一周,回家后和果果说“开灯、关灯”的时候,她仍然记得这个游戏,咯咯地笑了,快乐地舞动着双手,并看着天花板上的灯。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6个月的婴儿已经能记住熟悉的物品的名称,听到熟悉物品的名称能寻找,并用眼睛注视,即便间隔1—2周没有进行巩固,经过大人的提醒,他(她)依然能很快回忆起。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一、0—6个月婴儿认知提升重点
(一)新生儿认知提升重点
睡、哭、吃是新生儿的主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的大脑迅速发育。新生儿对排泄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便尿时会做出相应的表示,每天占用时间最多的活动是“睡”,清醒时使用最多的感觉是视觉、听觉和触觉。听声音、吃奶中的交流、训练追视和注视、抓握训练、学习抬头是新生儿认知提升的重点。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二)2—3个月婴儿认知提升重点
2—3个月是婴儿脑细胞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阶段的婴儿能竖直向四周张望,仰卧时能用眼及头跟随红球转动180度;侧转90度翻身,双手开始张开,并能将双手合在一起;他们开始咿呀学语,喜欢与父母交流,开始认识妈妈,显示出对妈妈的偏爱。
这个阶段认知提升的重点是: 认妈妈、追视训练、寻找声源等。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三)4—6个月婴儿认知提升重点
4—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较前3个月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阶段婴儿的体重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眼睛转动灵活,喜欢东瞧西望,经常笑出声音,清醒的时间更长,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愿意与他人交往的意愿;能抓住近处的玩具,并寻找失落的玩具,听到自己的名字能回头,会和成人玩躲猫猫的游戏。
这个阶段婴儿认知提升的重点是: 认识亲人、实现手眼协调、知道自己的名字、与成人进行互动游戏。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二、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促进
(一)新生儿认知教育的方法
1、视觉能力开发
(1) 看光亮
方法: 用一块红布蒙住手电筒的上端,开亮手电筒。将手电筒置于距婴儿双眼约30厘米远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后方向慢慢移动几次。
(2) 看玩具
方法: 在婴儿床的上方60—70厘米处悬挂彩色气球、彩带、玩具等,想办法吸引婴儿的目光。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2、听觉能力开发
响铃
方法: 在婴儿头部两侧摇铃,节奏时快时慢,音量时大时小。边摇边说:“铃!铃!铃!铃儿响叮当!”先不要让婴儿看到摇铃,要观察其对铃声有无反应(如听到铃声停止哭闹或者动作减少等),再训练婴儿根据铃声用眼睛寻找声源,每天2—3次。
目的: 检验听力,提高视听能力。
注意: 铃声不可过响,否则影响婴儿听力。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3、触觉能力开发
触觉试验
方法: 轻触婴儿手心或眼睑,观察婴儿的反应。
目的: 刺激婴儿的触觉发展。
注意: 让婴儿触及的物品不可太冷或太热,以免伤到婴儿。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4、味觉与嗅觉
味觉与嗅觉试验
方法: 将甜、酸、苦等各种味道的水放入婴儿口中,观察婴儿做出的不同反应。让婴儿闻香味、臭味以及刺鼻的味道,观察其反应。
目的: 刺激婴儿的味觉及嗅觉功能。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二)2—3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促进
1、注意力训练
找声源
方法: 拿一个拨浪鼓,在距离婴儿前方30厘米处摇动,当婴儿注意到拨浪鼓响时,对他说:“宝宝,看拨浪鼓在这儿。”让婴儿的眼睛盯着拨浪鼓,张开手想抓拨浪鼓。休息片刻,在婴儿的后方,让他看不到你的脸,拿这个拨浪鼓摇动,稍停一会儿再问:“拨浪鼓在哪里呢?”再分别将拨浪鼓慢慢地移到婴儿能看到的左右方摇动。
目的: 训练婴儿的听觉注意,并能根据声音辨别方向,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
注意: 观察婴儿的眼、口、手的动作,看婴儿对声源方向的反应。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2、视觉能力开发
奇妙的黑白图
方法: 将黑白图案贴在婴儿看得见的地方(约25—30厘米距离),如墙上、婴儿床上甚至妈妈身上都可以,每次展现的时间约20—30秒,时间一到马上收起来。由大方格到小斜方格,一天看一种,有机会就玩,越多越好,每隔三四天才换另一面。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三)4—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促进
1、记忆能力开发
听儿歌做动作
方法: 和婴儿面对面坐,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叽叽,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每次念到“叽里咕噜”时把婴儿轻轻向后推一推,成为习惯后,每次当念到“叽里咕噜”时,婴儿会自己向后跃起。这说明婴儿听懂了“叽里咕噜”是动作的信号,而且记住了这个信号。
目的: 让婴儿通过听儿歌做动作记忆一种声音,在这种声音出现时婴儿能主动地做一种动作,以锻炼声音与动作联系的能力。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2、听觉能力开发
系铃铛
方法: 在婴儿的手腕系上带有一两个铃铛的缎带,举起他的手臂,轻轻摇晃,铃铛会发出声响。假如婴儿注意到这个声音,他可能会开始摇动手臂再听一次。接下来再将缎带系到他的另一只手腕上,然后放到脚踝上,婴儿会新奇地发现这个游戏真有趣。
目的: 锻炼婴儿的听力和反应,还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亲子情感。
注意: 游戏时一定要确认铃铛被安全地固定在缎带上,不能让婴儿独处,以免铃铛脱落后被婴儿误吞或发生其他危险。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3、观察能力开发
找特点
方法: 生活中,婴儿总是能找出某处的不同之处,并加以关注。例如,婴儿在成人的怀抱中会用小手不停地摸索,感受妈妈衣服上的绣花、拉链、漂亮的扣子,项链上的玉坠等,或是爸爸的领带、胡子等。婴儿也会在床上找到某个固定的部位来踢蹬。成人可鼓励婴儿自发地找到“新奇”的物体,用笑、拥抱、亲吻等作为奖励,从而使婴儿的观察行为以及好奇心得到激励。
目的: 培养婴儿的观察力,保护婴儿的好奇心。
第二节 0—6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4、思维能力的开发
藏猫猫
方法: 妈妈抱着婴儿,用毛巾蒙住爸爸的脸问:“爸爸在哪儿?”爸爸揭开毛巾说:“我在这儿,喵喵!”用毛巾蒙住婴儿的脸说:“宝宝在哪儿?”帮婴儿拉开毛巾说:“我在这里!就在这儿!”
目的: 让婴儿感知毛巾后面有人,明白看不见的东西有可能是被挡着了,可以用手翻开去寻找,以此培养婴儿的客体永久性。
作 业
新生儿的原始条件反射对婴儿认知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2. 观察一名2—4个月婴儿的视觉集中与追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 设计一个训练2个月婴儿视觉、听觉统合的活动。
谢 谢 聆 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