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儿童动作的发展 课件(共1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儿童动作的发展 课件(共1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的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
动作本身不是心理,但是动作和心理发展有密的
关系,心理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
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
完成的。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脑皮层
神经活动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从上至下:头部动作→躯干动作→脚的动作(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由粗到细(由大到小):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一)头部
眼肌发展:出生后12小时,已出现眼睛注视移动中的成串东西的“眼球震动”运动;第3到第4周间,已有眼睛逐物的运动。眼睛水平方向的运动发生在第3个月,而垂直方向的运动则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眼睛圆周式的“环球运动”出现在第6周。
微笑:由某些触觉刺激引起的微笑于出生后一星期即可看到,对人的微笑作出反应的社会性微笑第3、4个月才有。
头的运动:满月的婴儿俯卧时能将头部举成水平位置。发展的顺序是俯卧时能抬头—坐着时能竖直—仰卧时能抬头。
“对视”
(二)躯干部
翻身:由侧卧转为仰卧,由仰卧转为侧卧,再是自由翻转。
坐:控制躯干部自动坐起,开始时身体前倾,双臂外伸,两腿弯曲,脚掌相向,以增加身体上半身的平衡。
(三)手臂和手
手臂和手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大意义:
儿童逐步学会了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抓握发展的顺序:整个手臂—拇指—四个手指和拇指。
儿童在抓握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运动。发展顺序:两只手在眼的合作下玩弄一个物体—同时玩弄两个物体—用种种不同的方式玩弄各种物体。
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
本能的抓握
眼手协调:看见东西并能抓住它。用眼睛控制手的活动,并把手准确地伸向物体所在的方位。
手的动作逐渐灵活,成为认识活动的器官
五指分工
(四)腿和脚
爬行
站立
走路
(五)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的动作。
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
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①扩大儿童认识事物的范围;②为儿童空间知觉的形成创造条件;③为游戏者有目的的活动准备条件;④促进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
男女儿童动作发展的差异
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生理成熟、环境影响、动作训练。
成熟有早有迟,但发展的正常范围是很广的。
开始学习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
思考与练习
1、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3、简述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种类。
4、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阶段?
5、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