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儿童的身体与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儿童的身体与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课件(共2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版)
第四节 儿童的身体与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 身体成长
一、 身体成长
1. 身高体重的变化
儿童出生头两年体形快速增长,然后逐渐变成一个缓慢的生长模式。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一般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千克,正常范围是2.5—4千克,女婴比男婴轻一些。出生后第3—4天,体重会减少200—300克,这叫做生理性体重下降,第7—10天则能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婴儿的身高体重增长不符合规律,除患病外,大都是由于营养不足或护理不当,应给予纠正。不过都存在个体差异,身高与种族、遗传、营养、内分泌和疾病等因素有关。男孩仍然略大于女孩。
2. 骨骼的发育
骨骼发育始于婴儿期。由于婴儿发育有个体差异,婴儿体质也有所不同,所以婴儿的骨骼何时发育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般来说,婴儿骨骼发育到比较结实大概需要到2周岁之后。
有助于婴儿骨骼健康发育的做法包括: 平时适量给婴儿补充一些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当活动;给婴儿睡有支持作用的床垫,有助于婴儿脊椎的发育;教婴儿走路时,牵手注意左右手交换;形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并且不要让婴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
儿童的骨骼变化贯穿整个儿童早期。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开始失去初级牙齿或“婴儿”牙齿。
乳牙的护理必不可少,因为患病的乳牙会影响恒牙的健康。
3. 动作发展
新生儿出生伊始就已具备一定数量的反射,这是一种对刺激做出响应的非随意运动。一些较常见的反射如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对喂养很重要。
当婴儿从反射性反应转变到更高级的运动功能时,动作发展就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发展遵循头尾原则(cephalocaudal,从头到尾)和内外原则(proximodiastic,从中线向外)。
动作技能是指移动身体和操纵物体的能力。
精细动作技能集中在手指、脚趾和眼睛的肌肉以及细小动作的协调上(例如抓住一个玩具、用铅笔写字、用勺子)。
4. 身体成长不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身体不同系统的发育并不是同步进行的。身体大小(以身高和体重衡量)和各种内部器官遵循一般生长曲线,婴儿期快速生长,儿童早期和中期增长较慢,青春期再次快速生长。
二、 大脑发育
二、 大脑发育
1. 最初两年的大脑
突触的产生或者说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形成,从产前期开始,在婴儿期和学步期间形成了数以千计的新连接。因此,这个神经快速生长的时期被称为突触骤增期。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髓鞘的发育。
最后,神经可塑性指的是大脑在物理和化学上发生改变以增强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补偿某种损伤的能力。
2. 2至6岁的发展
2至6岁间,儿童的大脑重量从大致为成年人脑重的70%增加到90%。与此同时,学前儿童在身体协调、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逻辑思维和想象力等各种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
这些发现与我们所知道的认知发展的几个方面非常吻合。儿童早期那些依赖于额皮层的任务取得显著进展,这些任务需要抑制冲动并代之以深思熟虑的反应。
此外,语言技能(通常位于左半球)在儿童早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它们支持儿童日益增长的行为控制,这种行为控制也受额叶的调节。
3. 大脑发育的其他进展
除了大脑皮层,大脑其他几个区域的发育也在儿童早期取得进展(如图2-15所示)。这些主要表现在大脑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
三、 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因素
1. 遗传与激素
儿童身体的大小和生长速度与他们父母的身体大小和生长速度有关。基因通过控制体内激素的分泌来影响生长。位于大脑底部的脑垂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释放两种激素来诱发生长。
2.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对婴儿期及儿童期的成长和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离婚、经济困难或父母失业等导致家庭生活压力很大的学前儿童,比其他儿童患有更多的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极端的情感剥夺会干扰儿童生长激素的产生,导致心理侏儒症。这是一种发育障碍,出现在2—15岁,典型的特征包括非常矮小的身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成熟的骨骼年龄及严重的适应问题。
3. 睡眠习惯和问题
睡眠有助于身体生长,因为生长激素是在孩子睡眠的时候释放的。得到良好休息的孩子能够更好地玩耍、学习,并对正常的家庭活动做出积极贡献。此外,孩子的睡眠不足会扰乱父母的睡眠,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家庭压力。
新生儿每天大约睡16.5个小时,且通常是多阶段睡眠,即在一天中的几个睡眠周期中累积了16.5个小时。以后婴儿每天的总睡眠时间趋于下降。
学龄前儿童的睡前仪式往往开始变得固定,比如上厕所,听故事,喝水,拿一个安全的东西上床睡觉,在关灯前拥抱和亲吻。
最后,大多数孩子会在夜间不时醒来,而那些不能自己再次入睡的孩子可能会遭受睡眠障碍。
4. 良好的营养
婴儿期向幼儿期过渡时,婴儿的食欲变得难以预测。学前儿童可能一顿饭吃得很好,下一顿饭几乎不吃东西。许多孩子变得挑食。学前儿童的食欲下降是因为他们的成长速度减慢了,他们对新食物的谨慎也是适应性的。
虽然他们吃得少,但学前儿童需要高质量的饮食,包括成人所需的相同食物,但数量较少。
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饮食偏好有很大影响。
最后,确保儿童获得足够的高质量食品,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本章小结
●遗传传递原理
发育始于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正常的人类受精卵含有46条染色体(双亲各23条),每条染色体由数千条被称为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或DNA)组成;基因是受精卵发育成人的生物学基础。基因产生新细胞的产生和运作所必需的酶和其他蛋白质,并调节发育时间;内部和外部环境均会影响基因的功能。个人的基因型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表型;大多数复杂的人类属性,比如智力和人格特征,受到多基因的影响,而非一对基因。
●遗传疾病
有时候,儿童会遗传由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缺陷。具体表现为染色体异常发生在个体继承的染色体过多或过少时;许多遗传性疾病可由未受影响但携带该疾病隐性等位基因的父母传给子女;基因异常也可能是由于突变。
●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遗传学研究基因和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发育变异,主要通过家庭研究(通常是双胞胎设计或收养设计),通过亲属关系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估计各种属性的遗传性,并计算一致率和遗传力系数来估计各属性发展中的遗传贡献。行为遗传学家还可以确定一个属性的变异程度,并将其归因于非共享和共享环境的影响。
●发展中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遵循一些主要原则,渠限化原则意味着基因将发育限制在某些环境难以改变的结果上;反应范围原则指出,遗传决定了一系列发展潜力,环境影响着个人在这一反应范围内的升降;基因可能通过三种途径影响我们可能经历的环境: 被动的基因—环境相关性,唤起的基因—环境相关性,以及主动的基因—环境相关性;不同基因—环境相关性的相对影响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化。
●产前期发育
产前期发育分为三个阶段: 受精卵的胚种期约为2周,从受孕开始直到受精卵(或囊胚)牢固地植入子宫壁为止;胚胎期从妊娠第3周开始一直持续到第8周,这是所有主要器官形成和一些器官开始运作的时期;胎儿期从产前第9周开始一直持续到出生,所有器官系统在出生前都会整合起来,并为出生后的环境适应作准备。
产前发育期间存在许多可能影响胚胎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因素;致畸物意指疾病、药物和化学品等可能危害发育中的生物体的外部因素,当身体结构正在形成以及致畸剂量较高时,致畸效果最为严重;一些母性特征、孕妇营养不良、严重的情绪压力、高龄孕妇和缺乏适当产前护理的少女孕妇,均可能诱发不良影响;分娩时使用一些药物,出现缺氧、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婴儿,也会导致出现潜在的发育问题。
●出生后的身体与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身体和脑神经系统快速发展,支撑着其他发展的各个方面。身体成长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骨骼的发育以及动作的发展,儿童身体不同系统的发育并非同步进行;出生后婴儿大脑发生急剧的变化,但特定大脑区域并非以同样的速度发育成熟,一些功能区域的发育会持续到整个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遗传与激素、情绪健康、睡眠质量、营养等因素均持续影响着儿童身体与神经系统的发育。
思考与练习
1. 结合例子阐述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何影响个体遗传疾病的发生。
2. 如何理解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3. 结合相关研究分析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试阐述表观遗传框架的作用机制。
4. 试分析产前胎内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准则,其对母婴健康有何指导意义。
5. 简述儿童出生后身体及脑神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其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