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课件(共2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课件(共26张PPT)《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版)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 西方儿童观的沿革
现今最具代表性的儿童观表述之一,或许体现于1990年9月联合国儿童权利高峰会议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参见专栏1-2)之中。到1996年,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签署了这份宪章,并使之发生法律效力。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的八大新型儿童观(价值观、权利观、亲子观、健康观、发展观、学习观、养育观、性别观)、儿童的四大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以及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尊重儿童的观点、无歧视原则)同样重要,对于现今社会如何正确对待儿童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是什么决定了人们对儿童的看法、态度和评价标准?是家长、学校、还是儿童自己?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决定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儿童观”,同时也决定了那个时代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
“儿童观”的历史演变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重视社会文化大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了解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解释儿童的发展,更不能现实地、有效地指导儿童健康的发展。
二、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认为一个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出生时没有任何特定的性格特征。相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完全被自己的经历所塑造。
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写了一本婴儿传记,记录了他儿子第一年的发展,使得婴儿传记在科学上更受重视。
德国生理心理学家普莱尔(William Preyer, 1841—1897)也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和实验观察,据此于1882年出版了著作《儿童心理》,这是发展心理学史上最早的里程碑式著作,普莱尔亦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认为孩子们是高尚的野蛮人,即意味着他们生来就具有对错感和道德感。
三、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三、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1. 20世纪早期
霍尔(G.S. Hall, 1844—1924)的研究是该时期的标志性工作之一。霍尔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他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学快速发展与分化,研究和著作不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都在飞速发展,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第二,收集描述儿童典型发展的材料。第三,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兴起。
2.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总体上深受行为主义理论和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特别强调实证科学探究与理论解释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关注旨在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
第二,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第三,偏爱实验室研究。
3.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4. 从20世纪后期到现在
四、 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发展心理学被引介到中国并在这个国度生根开花,始于20世纪初。
1. 1949年以前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就被介绍到中国来,若干儿童心理学书籍被译成中文。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书中记载了他用日记法对他的儿子进行出生后三年追踪观察的成果。
此后,西方各学派(如心理测验、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等)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及研究相继被介绍到中国。同时我国心理学家也开展了自己的一些研究。
2. 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心理学在中国的成长一波三折。
1949—1958年,中国主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同时结合实际,在儿童方位知觉、学龄早期儿童年龄特征比较、儿童概括认识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一阶段以国内对心理学界的批判而告终。
1959—1965年,心理学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得以恢复,促成了中国发展心理学在60年代初的第一个繁荣期。
同时,西方发展心理学的引介工作也逐步展开。1966—1976年,受“文革”冲击,中国心理学事业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革”结束,心理学走出低谷,儿童心理学才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3.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
① 发展心理学的科研和求学队伍不断扩大
② 坚持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③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向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④ 主要的研究内容涉及发展科学的各个方面
⑤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研究受到重视
第四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 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墨森(P.H. Mussen)认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来自有关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二是来自涉及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社会争议问题,而对每一类问题的回答反过来又有助于形成另外一些研究课题。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如图1-7所示。
二、 发展研究的研究设计
二、 发展研究的研究设计
1. 横向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横向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时间短、取样大,一般只需几天或几个月,就能迅速地获得大量的数据材料,省时省力。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优点是: 因为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因为时间短,不易受到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横向研究的不足之处:由于被试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批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因为是对同一批个体在不同时期行为表现的追踪性研究,提供的资料反映的是年龄变化而不是年龄差异,因而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这是横向研究无法替代的。
3. 聚合交叉设计(序列设计)
为了避免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上的局限性,研究者把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聚合交叉设计,又称序列设计(sequential designs)。
4. 跨文化研究(cross cultural study)
跨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跨文化研究的好处主要是能检验相关研究发现的跨文化一致性,有助于分清情境变量对行为的影响。
三、 发展研究须遵守的道德伦理准则
本章小结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三个研究目标,首先试图充分描述发展事实,而后解释所观察到的发展变化,进而利用研究所得认识来优化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通常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定某位研究者常常专注于一定年龄范围内的某个领域的发展变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主要涉及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遗传与环境在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变化的性质、发展过程中儿童自身的作用、发展关键期和敏感期的重要性、强调特定时期的发展或毕生发展。各发展理论均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迄今对有些问题已有较好的共识,有些问题仍兀自争论不休。
●儿童心理学的沿革与新发展
儿童心理学有着悠久的思想史,但科学发展心理学的出现只有百余年时间。西方儿童心理学大致经历了描述性研究快速兴起、大理论主导时期、发展理论丰富多样化时期和“发展科学”系统化时期。科学发展心理学于20世纪初被引介到中国,之后发展一波三折,近四十余年得到空前快速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问题可来自发展基本理论的驱使,也可来自儿童社会现实问题的驱动。研究者常常根据需要,选用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序列设计)或跨文化研究等策略来考察儿童行为与心理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发展或改变。
思考与练习
1. 通过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想法,包括愿望和要求。
2. 初步比较各发展理论流派的优势与不足。
3.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以及理论争论的基本问题,分析讨论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研究课题。
4. 比较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联系实际,设计一个纵向研究或横向研究的课题与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