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六版)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PART 02第二节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02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一、 教师的成长过程: 从新手到专家(一) 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1. 新手水平2. 高级新手水平3. 胜任水平4. 熟练水平5. 专家水平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一、 教师的成长过程: 从新手到专家(二) 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有关专家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确定了“专家”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专业化的知识。第二,问题解决的效率。第三,洞察力。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一、 教师的成长过程: 从新手到专家(二) 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1. 课时计划的差异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一、 教师的成长过程: 从新手到专家(二) 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2.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1)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教材的呈现(4) 课堂练习(5) 家庭作业的检查(6) 教学策略的运用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一、 教师的成长过程: 从新手到专家(二) 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3. 课后教学评价的差异研究发现,新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他们多谈及自己是否解释清楚,如板书情况、对学生问题的反应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况等。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一) 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有人在197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将他们称之为“有效策略”的训练程序教给教师。①每天做一回顾;②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③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④布置家庭作业;⑤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二)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默瑞-德西墨的实验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训练内容为一般方法教程,旨在促进反思性互惠教学和练习教学决策。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二)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科顿(Colton, A.B.)和斯巴克斯-兰瑟(Sparks?Lanser, G.M.)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① 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的领域,包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② 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③ 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 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二)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布鲁巴奇(Brubacher, L.W.)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① 写反思日记。② 观摩与分析。③ 职业发展。④ 行动研究。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三) 认知学徒制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和纽曼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于1989年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的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人们在某种现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形成了某一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雷夫和温格把这种情境称之为“实践共同体”。雷夫和温格把情境学习的这种过程称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知学徒制由四个基本成分构成,它们分别是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三) 认知学徒制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三) 认知学徒制认知学徒制的关键特征是示范与观察、主动的实践、支撑、指导以及引导性反思。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的基本程序为:① 专家与学徒一起工作,其中有些学徒比另一些学徒出色或有经验,他们的专长可以给真正的新手提供有效的观察和竞争目标。② 在教练示范和提供脚手架的时候,学徒要尽其所能地跟着做。③ 为了确认学徒确实理解了他们所做的事情,专家要不时地让学徒描述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想的,以及他们这样做或想的理由。④ 专家要逐步把学徒带进更加复杂的作业之中。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二、 如何尽快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四) 外部支持1. 合作教师将新手教师安置在那些经验丰富又乐于指导的合作教师的班上,可使新手教师得到支持、指导和反馈。为促进新手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合作教师可解释他们使用的教学常规与策略,提供系统的反馈,并与新手教师共同解决教学法方面的一些问题。2. 大学指导教师大学指导教师从理论上提出问题,帮助新手教师将他们的教学实践与他们的各种知识基础(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习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三、 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工作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教师职业倦怠可分为筋疲力尽型、狂热型、低挑战型。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研究,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应激过程四个阶段模式: ①热情期;②停滞期;③挫折期;④冷漠期。第二种模式是以倦怠的性质与强度为标志,把倦怠分为三级水平。一级倦怠,表现为烦躁、担忧与挫折。二级倦怠,表现为耗竭、玩世不恭、无效能、脾气起伏不定。三级倦怠,表现为生理、心理问题,自尊降低,从工作与人际交往中退却。第三种模式是经验性阶段模型。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