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 课件(共30张PPT)《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 课件(共30张PPT)《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4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语言是教育的工具: 它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
语言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承载着记录和传递人类文明的历史使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学科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为掌握母语而进行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这无论是在研究对象上,还是在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看法上都有失偏颇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二、 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
(一) 语言和言语
语言: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言语: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语言和言语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语言主要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言语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整体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整体性:如果把发生话语中具有整体性(同一性)的成分(音素、音节、语素、词)和规则抽象出来,就可以概括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言语的个体性:不同人的言语在发音和语法结构方面互有区别,而同一个人的言语在不同的场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语方式和风格
2. 稳定性和多变性
语言的稳定性:每种语言都具有发音、词法、句法等方面的一整套规则,这些规则一经产生,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言语的多变性:个体不断创造新成分,产生新的词汇,补充到词汇体系中,使语言系统在言语交际中不断扩充、不断发展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3. 工具与工具使用
语言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中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工具,而言语是对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的具体使用
在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既要遵守语言的规定性,又要考虑个体的言语风格和言语习惯
既要有规范语言模式的示范,又要有各种变体的示范
既要有静态的语言学习,又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帮助儿童练习语言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二)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环境中自然学到并用于交际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在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或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三) 双语和双语教育
双语是指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国家里
所谓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形式,其中一种语言并非总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四)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语言能力指的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
语言运用即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概念
(五) 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思
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
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 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一)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学前儿童不断积累新的语音和词汇,不断吸收新的句式和表达方法,然后逐渐把他人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他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实现各种交往目的
这种交流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适应他人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习惯、行为等与社会规范逐渐接近并相吻合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二) 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通过语词、概念向儿童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眼界,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有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儿童言语连贯性的发展是儿童言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三)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语言交往技能的不断提高,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这种兴趣不仅对儿童当前的语言学习活动有积极影响,而且可能影响他们入学乃至成年后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二、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规律
充分描述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本学科研究的基础
本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揭示规律,也只有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研究才具有科学的意义
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也摸索出了丰富的经验,揭示了儿童语言教育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三、 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
(一) 出生后半年至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这时的婴儿已能理解成人的一些面部表情和语调,这时候的婴儿已能对成人的某些手势和简单的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 从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阶段
单词句阶段通常延续半年时间。在这个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构成,随语境的不同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三) 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
分成两类:一类是轴心词,它们数量少,使用频率低。另一类是开放词,它们数量多,使用频率高
(四) 大约在2岁半以后进入实词句阶段
实词句是只用实词不用虚词的句子,字数可以超过两个
(五) 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这时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已基本完成,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数量有限,但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能够分辨正确的表达方法和错误的表达方法,能区别语句的同义关系和歧义关系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四、 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作为应用学科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既要解决应用的具体实践问题,又要进行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对应及转换的探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研究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探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什么价值”和“怎样实现它的价值”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学前教育相关的应用学科领域所关心的问题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一、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从形式上说,是不以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为载体的;
从内容上说,以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世界为表征对象。
这两点是不能分离的,是区别于其他所有符号系统(包括交际符号系统)的基础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一) 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或者直接教授儿童某个词汇,都是儿童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途径
如果剥夺儿童从小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其严重缺乏语言交流的刺激,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哑巴”
(二) 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阶层的差异性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许多语言和文字,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即使在汉语语言体系之内,不同地域也有各自的方音方言,对同一个汉字可能有多种读音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二、 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语言的信息性首先表现在它是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结合的中介,即认识的中介;
其次,它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起着表征的作用,又是信息的载体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三、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
语言作为思维的介质,从思维的整体过程来说,
首先,是实现思维的工具;
其次,整个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成果都要由语言来体现;
再次,思维必然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一) 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受语言的影响
使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完善 ;帮助儿童更好地感知和认识世界
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离不开语言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机能,是对事物的间接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记忆、随意注意、预测和计划、概念思维等,也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抽象逻辑思维。
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被称作“语言的思维”,因为他所借助的工具是内部语言,而不是外在的动作或具体的形象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二) 思维的结果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储存和传递
语言能够把人们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结果用词和句子的形式固定和记录下来,使表达和交流思想成为可能。
正因为有文字的记载,我们才可能了解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经过好几代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而获得的科学成果
(三) 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认识材料
首先,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经验
其次,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对象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四、 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
(一) 语言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语言的过程
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的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着种种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去加以练习;
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创造性、变通式的加工,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
此外,儿童往往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二)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儿童模仿语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三)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语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它反映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四)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听说轮换,即时反馈
词的应用
构词成句
本章练习题
社会上一直持续着幼儿“英语热”的现象,许多婴幼儿的家长都带着孩子到各类机构学习,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试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
试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
试对以下几对概念进行辨析:语言和言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双语和双语教育;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试述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
试述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
托班的一位家长反映孩子最近说话有点口吃,认为这一定是模仿班级中的某位小朋友而造成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如何向家长解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