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课件(共37张PPT)《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课件(共37张PPT)《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01
02
03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知识要点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的健康领域从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
一是幼儿应具有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包括健康的体态,也包括安定愉快的情绪和一定的适应能力;
二是幼儿发展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使自身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力量、耐力,同时动作协调、灵敏;
三是幼儿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知识要点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含义
一、 健康的含义
20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对健康作出了新的定义:“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即健康
不仅为疾病或羸弱的消除,而且是体格、精神与社会适应完全良好的状态。这一表述正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标志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同时,这一表述使健康的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心理、精神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被重新定义。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含义
一、 健康的含义
生动的比喻:健康为“1”,事业、家庭等都是“1”后面的“0”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含义
详见教材P2
健康的内涵
(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5)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9) 头发光洁,无头屑;
(10)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拓展阅读
二、 健康的标志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含义
再次,处于信息时代的儿童往往也可能处于相互矛盾的生存环境之中。
首先,就个体发展而言,其生物性、社会性展开的过程正是由健康所维系着的。
其次,人的社会性决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必然会受到来自家庭、邻里、集体、生活机构、社区和国家等因素的影响。
健康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三、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含义
(三) 生活方式
(四) 卫生保健设施
(二) 生物学因素
健康
(一) 环境
详见教材P4
四、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干预行为,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领域的教育一样,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主要功能和发展目标是保护与促进幼儿的健康,帮助幼儿丰富有关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的知识与技能,使得幼儿形成对待健康的积极态度和情感,逐步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性
(一) 生长发育的迅速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详见教材P6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性
(二) 生长发育的不等速性
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波浪式的。个体身高、体重的增长,及内脏器官等的发育都呈现出波浪式的状态,既有时间上的先后,也有机能方面的不同。其速度和方向因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性
(三)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看不出一朝一夕的变化,但这一过程实际是在连续不断进行着的,并自然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头尾发展规律”“正侧发展规律”等,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性
(四) 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儿童在3岁以前,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非常快,3岁时大脑神经细胞大体上已完成分化,之后大脑仍在不断地发育。7岁时,儿童大脑两半球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皮层区细胞结构的发育也达到了成人的水平,其功能的分化基本结束。补充适当的营养,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完善,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二、 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标准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三)健康的五官
(一)健康的身体
(四)良好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二)良好的抗病能力
三、 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当审视和探讨儿童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反映出的“儿童忽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儿童忽视可分为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和医疗忽视五类。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三、 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儿童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意外伤害频繁发生。第二,情感问题日益增多。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儿童忽视往往表现为将儿童健康教育等同于儿童体育教育或儿童常识教育,也有部分教师和家长片面追求儿童的营养摄入,而忽视了可能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因而导致儿童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龋齿等问题频发;忽视心理氛围的营造,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关注不够而致其心理问题增多;过度保护使得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抗挫折能力低下;在环境创设中重视“高端化”的标准而忽视自然资源的引入,重视美化却忽视儿童成长的活动性、体验性;更有在教养机构中因为教师本身的问题而造成儿童身体和心理伤害等事件的发生。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 基于个体发展的健康教育目的
1. 保障儿童身体的良好发育
2. 促进儿童智力的良好发展
3. 增强儿童情绪的良好适应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 基于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目的
1. 提高人类生命的质量
2. 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一、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动作发展”包括身体粗大动作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目标。“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1. 终极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包括:
(1)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2. 分类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是对健康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如“生活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等),然后据此确定相应的目标。如“生活习惯”的目标可以确定为:
(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生活卫生习惯;
(2)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
(3)帮助幼儿学会多种整理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3. 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健康教育目标,它保证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适宜性和发展性。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4. 教育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是上述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时在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要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围绕着终极目标,制定出分类目标,再分解至年龄阶段目标,最终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达成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层次解析
一、 课程理念
  提升每一个孩子健康生活的品质,具体阐释如下:
(1) 以每一个孩子为本,让每一个孩子欢乐地享受与其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满足其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使其在安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
(2) 尊重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其在快乐的“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中形成健康人格。
(3) 立足于每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给予机会,赋予意义,成就真、善、美的健康人生。
拓展阅读
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层次解析
二、 课程目标
(一) 总目标
  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婴幼儿身体结实、情感真实、经验扎实、行为笃实,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拓展阅读
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层次解析
二、 课程目标
(二) 具体目标
(1) 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协作的重要性和快乐感觉。
(2) 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 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加强行动的安全性。
(4) 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 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 积极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乐于感知并及时表达情绪感受,学习基本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明白保持情绪稳定和愉快的重要性。
(三) 各年龄段目标(详见教材P12-14)
拓展阅读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 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多通道实施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1. 幼儿园健康教育
第一,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融合。
第二,健康教育与课程形式的贯通。
3. 社会健康教育
第一,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中的宣传导向;第二,加大社会健康教育的投入;第三,举办社会健康教育活动节;第四,充分利用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多种媒体、各类社会团体、其他社区和街道资源
2. 家庭健康教育
儿童的健康教育与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同步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 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多通道实施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详见教材P15-17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 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多通道实施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详见教材P18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二)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结合
  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要确保儿童生活的基本物质环境,以儿童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物尽其用,既非卫生设施不全也非盲目追求豪华;其次,幼儿园应加强心理环境的构建,确保儿童、教师、园长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和彼此信任的,教师对幼儿既非高控制或高约束,也非放任而无约束;再次,幼儿园应重视信息环境的创设,满足儿童交往、探究之需,为儿童提供适宜的信息,既非缺乏也非过剩。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其达成
教与学的建议
1. 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或观看视频,了解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
2. 学生自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健康教育及其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思考题
01
02
03
1. 试述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含义。

2. 试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

3.在学前教育中应如何达成健康教育的目标?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