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加强宪法监督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 加强宪法监督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坚持宪法至上》大单元教学设计
科目:道德与法治 年级:八年级下 单元主题: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内容: 课标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本单元作为初中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第一课内容对宪法进行了整体介绍,,也为全册教材内容体系搭建起逻辑框架。本单元内容包括宪法的地位、作用、原则和实施等宪法基础知识以及引导学生认同宪法价值、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后几个单元分别详细介绍了宪法的内容,包括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国家机构等内容,以及剖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本单元通过“维护宪法权威”以及“保障宪法实施”两课,引导学生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帮助学生懂得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帮助学生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引导学生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对一切法律和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实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初中生的青少年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单元学情: 已知点:经过七年级下“法律在我身边”、“法律伴我们成长”以及八年级上“做守法公民”的学习,初步感受到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了解法律知识,自觉尊崇法律,并逐渐树立起法治意识。 困惑点:宪法因其原则性,学生认为宪法距离自己很遥远,很难与自身生活发生联系。 发展点:对于我国根本大法宪法获得深入的认识,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原则和实施等宪法的基础知识,理解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价值,树立宪法信仰,坚持宪法至上,以实际行动来宣传宪法,捍卫宪法尊严。
单元目标: 1.懂得宪法是党为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而实施的。 2.了解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3.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 4.理解国家权力必须应依法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5.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知道如何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7.懂得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自觉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2.2《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
课题 加强宪法监督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加强宪法监督》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的第二框,在上一框中深入理解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引导学生了解了宪法的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懂得要维护宪法权威,本框主要讲述了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并为下一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中理解并学会行使自身的权利与履行自己的义务奠定基础,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共分为两目,第一目是“监督权力行使”;第二目是“增强宪法意识”。
课标要求 本课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要求:“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学情分析 已知点:通过学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己经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对宪法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为什么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坚持宪法至上的必要性。 困惑点: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作为法律的法律,谁来监督宪法的运行。对于实施宪法监督的途径缺乏认识。 发展点: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监督的原因、内容、途径等,以及从自身做起,学习、认同、践行宪法。真正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具备认同宪法、尊崇宪法的情感,能够自觉践行宪法。 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权威,尊崇宪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担当意识和有序参与。引导学生将对于宪法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情感转化为践行宪法。
重点难点 重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总议题 外敷内服,药到病除 【视频导入】 赵德汉的贪腐之路 教师提问:相信同学们都有观看过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的哪个或哪几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同学们都说出了在人民的名义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大多都是清正廉洁的好官。那有没有其中的反派角色让你有所感触呢?老师在观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剧中身为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的赵德汉让我感触颇深。下面请各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观看这段人民的名义节选,看看处长赵德汉的贪腐之路。通过观看视频思考一个问题,贪官赵德汉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何有效杜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赃枉法的发生? 教师小结:剧中赵德汉的经典形象一口面条,一口蒜,一分没花,一台冰箱,一张床,还有一面墙。看似他过着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生活。事实上,他作为手里把握着全国矿产资源审批权的处长,收受贿赂两亿多元。他为什么一分没花呢?剧中他说到害怕,害怕法律的制裁。那他又为什么贪污如此之多呢 将公权力私用,成为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一方面在于个人的贪婪,另一方面在于监督国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学生根据提示回答问题(答案预设:刚正不阿的检察官侯亮平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查办贪腐案件;草根出身的李达康,非常有事业心,为百姓着想,能干事,想干事,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学生思考回答。(答案预设:为官要清正廉洁,贪污腐败只会断送前程,自寻死路;加大法律的处罚力度,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敢腐、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公职人员的观念) 选取《人民的名义》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剧中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人” 引发学生思考,并为接下来视频展示赵德汉贪腐的例子形成强烈的对比。 剧中人物特点突出:出身农民,却在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手握权力后贪污腐败,引发学生对其前后变化产生思考。
过渡:面对人性的贪欲,面对手中的公权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代表人民管理国家,能否坚持本心,始终坚持为民服务。这样的贪腐案件并不只存在于影视剧当中,在我们生活中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公权力私用事件。
子议题一:沉疴宿疾,对症下药 【案例展示】 王天国,身为贵州省黔南县瓮安县党组成员、副主席、三级调研员。违反政治纪律、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违反廉洁纪律,放高利贷、入股和融资涉黑组织小贷公司:违反生活纪律,长期参与赌博;涉嫌受贿罪。以下是关于他在狱中的忏悔书节选。 教师提问:是什么使他沦为阶下囚,这给你什么启示? 这位同学深入分析了王天国同志误入歧途的原因,也阐述了这一案件给他的启示。老师相信,如果你日后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时,始终能够做到践行初心,为人民服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活动达到新中国以来的高潮。据初步统计,迄今有近160名党政军高官落马,薄熙来、周永康等超级大老虎被缚。如果这些没有被监督,没有被处理,将会导致这些以权谋私之士成为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祸害。这就是为什么将监督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不受监督的权力将会导致腐败。 我国有着完备的权力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与外部的监督,具体来说,包括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宪法监督等,在这多样化的监督方式中,宪法监督起着基础性的作用。1997年十五大中提出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二之选。 教师小结: 既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需要被监督,宪法实施需要被监督,那么谁来监督呢?在国家机关中,谁有拥有这样的权力呢? 以下是宪法中关于监督主体的规定。第六十二条中提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六十七条中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第九十九条中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各级人大是没有解释宪法的权力的。 以下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以及地方人大的具体职能选择一个小案件,帮助大家理解。 我们知道宪法的主体,了解了谁来监督之后。那么宪法监督的内容是什么,宪法监督监督谁?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所以说宪法监督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法,也就是课本上所说的“合宪性审查”。除了法以外,还要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公民的违宪行为。概括起来,宪法监督的对象就是法与人。 宪法怎样监督权力运行, 以防止腐败发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答案预设:立场不够坚定,被钱财迷惑,收受贿赂,以权谋私,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官要清正廉洁,既然成为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工作人员,就要处处为人民着想,为国家着想,这样才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盼。) 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公权力私用必将会受到惩罚。反之,不受监督的公权力将会导致腐败。
过渡:依靠制度监督权力的行使,是从外在的、他律的角度进行宪法监督。而加强宪法监督同样需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内在约束,也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如何使外在监督发展为自我约束,如何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这就要求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在内的公民能够增强宪法意识,能够做到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国家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子议题二:谨遵医嘱,祛病延年 教师:国家自2004年起表决通过将12月24日设立为我国的宪法日。设立12月4日至10日为国家的宪法周。并针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 【活动】 为2023年“国家宪法日“拟定主题,并评选出最受大家认可的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够认真讨论,时刻围绕宪法精神,对“国家宪法日“的主题设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家为更好更深入的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宪法主题公园、宪法历史陈列馆、宪法宣传、宪法诵读等。 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宪法意识的广阔平台,那么哪些人需要增强宪法意识呢?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我国的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更加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国家公职人员需要增强宪法意识吗?宪法与我们有关吗? 【辩一辩】 辩题:宪法与我们有关吗? 观点一:宪法与我们无关。 观点二: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同学们对于宪法与我们是否有关争论不休。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则视频《宪法与我们的一生》深入了解宪法与我们的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自我们出生起宪法就保护着我们直至死亡,陪伴了我们的一生。宪法与身为初中生的我们同样密切相关。 教师提问:那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如何增强自身的宪法意识呢? 首先需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我国的宪法发展共有五个版本。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共同纲领,1954宪法,1975宪法,1978宪法以及经历多次修订,延续至今的1982年宪法。 教师提问: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宪法的基础知识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为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侵害而实施的。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维护宪法权威,我们更需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真正地尊崇、信服宪法,让宪法意识不再流于表面,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中有法而不践行等于一纸空谈。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遵守宪法的? 同学们都举例说明了自己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说明各位同学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教师小结:国家为公民增强宪法意识提供了资源和活动等的准备。作为合格的国家公民,作为一生都受宪法保障的人,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增强自身宪法意识,从认知上学习宪法,从情感上认同宪法,在行动上践行宪法,积极推动宪法实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预设:增强宪法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答案预设:增强宪法意识只与行使国家权力的公职人员有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有机会接触;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宪法意识是我们身为国家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思考讨论并分享。(答案预设: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时刻接受着宪法的保障。 学生思考并回答(答案预设:遵守社会公德: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爱护公共财产) 学生们集思广益,小组合作,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使得学生对于宪法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宪法意识“与我有关吗?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宪法与我们有关吗“的辩论赛奠定思想基础。 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对宪法与自己是否有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引导学生将宪法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在实际中践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已经讲解完毕,主要包括为什么要进行监督、谁来监督、监督谁、如何监督以及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将宪法真正实施。 知识总结归纳 使得学生对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的框架,也有利于回忆课上所学。
作业设计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我有关于…….的意见,我认为…。 积极将宪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结语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推进宪法实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让我们真正做到明法于心,守法于行,为宪法实施筑牢心灵之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得令人满意的地方: 1.贴近学生生活; 2.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与学生交流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