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莲——人,托物言志
马——人,托物寓意
韩愈个人简历
姓名:韩愈
字:退之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州)
别称:韩昌黎、韩文公、韩吏部
职业:唐朝诗人、思想家
主要成就: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个人简历
主要经历: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 于 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 称也。
马说
这样以后
经常
虽然
同“只”,仅、只
埋没

奴仆
本义为两马并列,引申为并列
马槽
凭借
千里马
著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写出了千里马在没有被伯乐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顿
有时
吃尽
粮食
通“饲”,喂养

能够
日行千里
这样
能力

才干、美好的素质
通“现”,表现
尚且
普通的
等同
得到
怎么
能够
一食或尽粟一石。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
千里马
(无知)
反问句,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分析问题:千里马为什么会被埋没
策之不以 其 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执 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 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驱赶
按照

正确的方法
竭尽
才能、才干
通晓
意思

鞭子
面对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通“耶”,吗?
的确、真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马者的形象特征: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愚妄无知
平庸浅薄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食马者”十分愚妄无知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即人才。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说说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含义
伯乐
千里马
食马者
能发现、赏识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
(常有却被埋没)
比喻
思想情感:
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写法:
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得出结论:
其真不知马也!(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